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道旭专利>正文

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23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包括支护柱本体,所述支护柱本体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的左右两侧处均设有空心半圆体,且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相对的一侧为贴合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弧形板、夹持杆、弧形限位板、第二弧形板、导向杆、限位杆、转动齿轮和齿条板这些部件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通过若干个夹持杆对支护柱本体进行夹持固定修复,且通过伺服电机、蜗轮、转动杆、皮带、传动齿轮和蜗杆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带动若干个齿条板向靠近支护柱本体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若干个夹持杆向靠近支护柱本体的一侧移动对其进行修复,且同时可以对不同大小的支护柱本体进行修复。复。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具体为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增多,基坑将越来越大、越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也越来越困难,支护桩是在建筑过程起支撑防护作用的桩体,支护桩在进行支护的过程中又是会产生裂缝,支护桩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例如受到较大的回弹力或者载荷过大等情况均有可能导致支护桩产生裂缝,当支护桩产生裂缝时需要及时进行修复以保障支护桩的支护性能稳定。
[0003]由于传统的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修复结构往往根据对应基坑支护桩的大小定制,其适用性较低,难以满足不同大小的基坑支护桩修复使用,其次难以对修复结构进行支撑于地面,从而导致修复结构的稳定性较差以及难以调节夹杆之间的距离对支护桩进行防护,需要人工先扶着进行操作,较为麻烦,同时传统的修复结构难以对支护桩不同的位置进行修复,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包括支护柱本体,所述支护柱本体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的左右两侧处均设有空心半圆体,且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相对的一侧为贴合设置,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上顶部与底部相对的一侧处均开设有半圆形开口,且相邻两个半圆形开口组成圆形开口,所述支护柱本体位于两个圆形开口的内腔,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的内腔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共同设有调节机构,且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相反的一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均设有平板,且两个所述平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动力端分别与相邻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平板的底部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支护柱本体的外侧靠近顶端与底端处均设有加固机构,且两个所述加固机构均位于两个空心半圆体的内腔。
[0006]优选的,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的前后两侧靠近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位于前后两侧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腔均共同贯穿设有螺栓,且位于左侧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母,两个所述螺栓的左端分别贯穿相邻螺母的内腔,并延伸至相邻螺母的外侧。
[0007]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两个弧形限位板,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空心半圆体内腔的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均贴合设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滑块,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的顶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滑槽,两个所述圆形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圆形
滑槽的内腔,且两个所述限位杆相对一侧的顶端处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弧形板和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第一弧形板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齿块,且所述第二弧形板和第一弧形板相对的一侧均啮合有两个转动齿轮,且两个所述转动齿轮为前后设置。
[0008]优选的,若干个所述转动齿轮底部的圆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转轴,若干个所述转轴的底端分别与相邻弧形限位板的顶部活动连接,位于左侧两个所述转动齿轮的前后和右侧两个转动齿轮的后侧均啮合有齿条板,且所述齿条板为倾斜设置,若干个所述齿条板靠近支护柱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杆。
[0009]优选的,若干个所述齿条板的底部远离支护柱本体的一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且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开设有滑块,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开设有呈倾斜状的滑槽,若干个所述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滑槽的内腔。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在左侧安装座的顶部靠近左侧处,且所述外壳内腔左侧处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且所述外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蜗杆的右端贯穿第一轴承的内腔,并与左侧空心半圆体的外侧活动连接,且所述蜗杆的前侧靠近左端处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上圆心处贯穿设有转动杆,且左侧所述安装座上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贯穿第二轴承的内腔,并延伸至安装座的底部。
[0011]优选的,位于左侧所述空心半圆体的左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开设有开口,且两个所述开口的内腔靠近底部处均设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的右侧分别与相邻第二弧形板之间通过若干个齿块啮合,且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上圆心处均贯穿设有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开口的内腔活动连接,且两个所述活动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单槽轮,两个所述第一单槽轮的左侧均设有第二单槽轮,且两个所述第一单槽轮与相邻的第二单槽轮之间均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单槽轮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的外侧。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左侧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处,且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柱,所述矩形柱上开设有空腔,且所述空腔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动力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且所述矩形板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矩形口,且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反的一端分别穿过相邻矩形口的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活动环。
[0013]优选的,所述活动环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竖杆,且所述活动环底部的下方处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所述竖杆的底端分别延伸至通孔的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锥钉,两个所述竖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两个所述固定块相反的一侧均铰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远离相邻固定块的一端均铰接有移动板,且两个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固定座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板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移动槽的内腔。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移动板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板,且两个所述推板相反的一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的底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梯形块,且两个所述梯形块的底部均贴合设有圆板,两个所述圆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
挤压板,且两个所述挤压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直杆,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直板,且两个所述直板上均开设有导向孔,两个所述直杆的底端分别穿过相邻导向孔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板,两个所述直杆的外侧均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挤压板和直板固定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弧形板、夹持杆、弧形限位板、第二弧形板、导向杆、限位杆、转动齿轮和齿条板这些部件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通过若干个夹持杆对支护柱本体进行夹持固定修复,且通过伺服电机、蜗轮、转动杆、皮带、传动齿轮和蜗杆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带动若干个齿条板向靠近支护柱本体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若干个夹持杆向靠近支护柱本体的一侧移动对其进行修复,且同时可以对不同大小的支护柱本体进行修复;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矩形柱、竖杆、连杆、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包括支护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柱本体(1)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的左右两侧处均设有空心半圆体(4),且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4)相对的一侧为贴合设置,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4)上顶部与底部相对的一侧处均开设有半圆形开口,且相邻两个半圆形开口组成圆形开口,所述支护柱本体(1)位于两个圆形开口的内腔,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4)的内腔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共同设有调节机构,且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4)相反的一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5),两个所述安装座(5)的底部均设有平板,且两个所述平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3),两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3)的动力端分别与相邻安装座(5)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平板的底部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支护柱本体(1)的外侧靠近顶端与底端处均设有加固机构,且两个所述加固机构均位于两个空心半圆体(4)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4)的前后两侧靠近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位于前后两侧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腔均共同贯穿设有螺栓(8),且位于左侧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母(9),两个所述螺栓(8)的左端分别贯穿相邻螺母(9)的内腔,并延伸至相邻螺母(9)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包括两个弧形限位板(10),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10)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空心半圆体(4)内腔的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10)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均贴合设有限位杆(32),两个所述限位杆(3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滑块,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10)的顶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滑槽,两个所述圆形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圆形滑槽的内腔,且两个所述限位杆(32)相对一侧的顶端处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弧形板(29)和第一弧形板(6),所述第二弧形板(29)和第一弧形板(6)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齿块,且所述第二弧形板(29)和第一弧形板(6)相对的一侧均啮合有两个转动齿轮(35),且两个所述转动齿轮(35)为前后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转动齿轮(35)底部的圆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转轴,若干个所述转轴的底端分别与相邻弧形限位板(10)的顶部活动连接,位于左侧两个所述转动齿轮(35)的前后和右侧两个转动齿轮(35)的后侧均啮合有齿条板(36),且所述齿条板(36)为倾斜设置,若干个所述齿条板(36)靠近支护柱本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杆(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齿条板(36)的底部远离支护柱本体(1)的一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31),且所述导向杆(31)的底部开设有滑块,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10)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开设有呈倾斜状的滑槽,若干个所述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滑槽的内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在左侧安装座(5)的顶部靠近左侧处,且所述外壳内腔左侧处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25),所述伺服电机(2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34),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道旭
申请(专利权)人:董道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