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94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4
电磁继电器(1)包括主体部(412)、可动触头(422)、磁轭(80)以及固定部(90)。此外,主体部(412)和可动触头(422)中的一者具备配置面(4222)。此外,磁轭(80)以至少局部与配置面(4222)的特定区域(R1)重合的方式配置。并且,固定部(90)具有突起(422b),该突起(422b)形成于可动触头(422)或可动触头(422)所具有的可动触点(421)。而且,固定部(90)具有抵接部(81ba),该抵接部(81ba)设于磁轭(80)且能够供突起(422b)抵接。突起(422b)抵接。突起(422b)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继电器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电磁继电器,已知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包括固定触点部和可动触点部,该固定触点部具有固定触点,该可动触点部具有相对于固定触点相对移动且能够相对于固定触点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点。
[0003]在该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接触分离,能够切换固定触点部与可动触点部的导通、非导通。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42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优选的是,在如上述以往的技术那样通过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接触分离来切换固定触点部与可动触点部的导通、非导通时,能够抑制可动触点、固定触点受到在触点断开时产生的电弧的影响的情况。
[0008]于是,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触点受到电弧的影响的情况的电磁继电器。
[0009]本公开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电磁体装置,其具有线圈;第1触点;第2触点,其与所述第1触点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触点相对移动而接触分离;第1主体部,其具有所述第1触点;第2主体部,其具有所述第2触点;磁轭,其固定于所述第2主体部;以及固定部,其将所述磁轭固定于所述第2主体部,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位于所述第1触点与所述第2触点相对的一侧的相对面和位于所述相对面的相反侧的配置面,所述配置面具有在沿着前后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1主体部重合的特定区域,所述磁轭以在沿着前后方向观察时至少局部与所述特定区域重合的方式配置,配置有所述磁轭的所述第2主体部以在所述特定区域中流通电流的方式构成,所述固定部具有:突起,其设于所述第2主体部或所述第2主体部所具有的所述第2触点;以及抵接部,其设于所述磁轭,能够供所述突起抵接。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11]图2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12]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图,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卸下罩的状态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13]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图,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卸下罩的状态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罩以外的构件的俯视图。
[0015]图6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罩以外的构件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7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罩以外的构件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8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所具备的电磁体装置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9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所具备的移动构件、可动部以及可动触点部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10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所具备的移动构件、可动部以及可动触点部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11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所具备的辅助触点部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的接触分离的图,是表示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处于第2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2]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的接触分离的图,是表示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3]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的接触分离的图,表示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处于第2位置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0024]图1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的接触分离的图,是表示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0025]图1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罩的内部的立体图。
[0026]图1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罩的反面图。
[0027]图18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触点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28]图19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触点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29]图2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触点部的主视图。
[0030]图2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触点部的后视图。
[0031]图2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触点部的侧视图。
[0032]图2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触点部的俯视图。
[0033]图24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触点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34]图2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点部的侧视图。
[0035]图26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在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触头安装磁轭之前的状态而得到的立体图。
[0036]图27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在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触头安装磁轭之前的状态而得到的立体图。
[0037]图28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触头安装磁轭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8]图29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触头安装有磁轭的状态的俯视图。
[0039]图30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触头安装有磁轭的状态的反面图。
[0040]图31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触头安装有磁轭的状态的主视图。
[0041]图32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触头安装有磁轭的状态的后视图。
[0042]图3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触头安装有磁轭的状态的侧视图。
[0043]图34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触头的配置面所具备的特定区域的图。
[0044]图35是说明当在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触头流通一个方向的电流时产生的磁通的图。
[0045]图36是说明当在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触头流通另一个方向的电流时产生的磁通的图。
[0046]图3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触点部、可动触头以及磁轭的图,是表示触点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0047]图3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触点部、可动触头以及磁轭的图,是表示触点处于第2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0048]图39是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电弧朝向突出部移动的情形的图。
[0049]图40是说明在第1变形例的电磁继电器中电弧朝向突出部移动的情形的图。
[0050]图41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在第2变形例的可动触头安装磁轭之前的状态而得到的立体图。
[0051]图42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在第2变形例的可动触头安装磁轭之前的状态而得到的立体图。
[0052]图43是表示在第2变形例的可动触头安装磁轭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0053]图44是表示在第2变形例的可动触头安装有磁轭的状态的反面图。
[0054]图45是表示在第2变形例的可动触头安装有磁轭的状态的主视图。
[0055]图46是表示在第2变形例的可动触头安装有磁轭的状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中,该电磁继电器包括:电磁体装置,其具有线圈;第1触点;第2触点,其与所述第1触点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触点相对移动而接触分离;第1主体部,其具有所述第1触点;第2主体部,其具有所述第2触点;磁轭,其固定于所述第2主体部;以及固定部,其将所述磁轭固定于所述第2主体部,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位于所述第1触点与所述第2触点相对的一侧的相对面和位于所述相对面的相反侧的配置面,所述配置面具有在沿着前后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1主体部重合的特定区域,所述磁轭以在沿着前后方向观察时至少局部与所述特定区域重合的方式配置,配置有所述磁轭的所述第2主体部以在所述特定区域中流通电流的方式构成,所述固定部具有:突起,其设于所述第2主体部或所述第2主体部所具有的所述第2触点;以及抵接部,其设于所述磁轭,能够供所述突起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磁轭和所述第2主体部由所述突起铆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突起形成于所述第2主体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突起形成于所述第2主体部所具有的所述第2触点。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磁轭具有收纳所述突起的开口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磁轭与所述第2主体部所具有的第2触点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地配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供形成所述第2触点的触点构件贯穿的贯通孔和设于所述配置面且收纳所述触点构件的凹部。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与所述相对面和所述配置面连续设置的侧面,所述磁轭具有沿着所述侧面配置的臂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收纳所述臂部的缺口部。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在所述第1触点与所述第2触点分开的状态下,所述磁轭与所述第1主体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所述第1主体部与所述第2主体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以上。
11.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山真千子奥田晃弘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