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及烹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388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包括门框、外门板、内门板以及中门板,门框包括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还包括安装架和安装套,该安装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上端可脱卸连接,而该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下端分别固定有铰链扣,上述安装套具有下固定条,安装套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铰链扣连接,内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搁置在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上,而内门板的后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有上固定条和下固定条,上固定条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该上固定条的上端沿长度方向与上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并前后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门框结构牢固,内门板与门框之间能实现牢固组装,且门框和内门板之间以及门框本身均拆装方便。均拆装方便。均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及烹饪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及烹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烹饪装置(烤箱、蒸箱、蒸烤箱等)的门体一般为三层门玻璃结构,即外门玻璃、中门玻璃以及内门玻璃。由于烹饪过程中内胆内部温度较高,因此外门玻璃与中门玻璃之间以及中门玻璃与内门玻璃之间均留有间隙,可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例如,专利号为ZL201822127351.5(授权公告号为CN209915755U)的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为ZL201920231906.2(授权公告号为CN209826432U)的中国技术专利等。然而,现有烹饪装置的门体与各门玻璃连接结构复杂,门体加工工序复杂,螺丝连接数量繁多,组装时间长,对位安装困难,导致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同时影响了门体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且结构牢固的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门体结构的烹饪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包括门框和设置在该门框上的门板,该门板包括外门板、内门板以及设于该外门板与内门板之间的中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包括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并竖向延伸的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还包括位于上端并左右延伸的安装架和位于下端并左右延伸的安装套,该安装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上端可脱卸连接,而该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下端分别固定有铰链扣,上述安装套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固定条,且该安装套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紧固件与对应的铰链扣连接,上述内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沿长度方向由后至前搁置在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上,而该内门板的后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有上固定条和上述下固定条,其中,上固定条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该上固定条的上端沿长度方向与上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并前后限位。
[0006]进一步,所述上固定条的上端沿长度方向朝前弯折而与内门板的前表面围成插槽,而上述安装架的后端沿左右方向设置有竖向延伸并插入上述插槽的插条。通过将插条插入插槽中即能实现上固定条与安装架的可脱卸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上固定条的上端部沿长度方向由下至上朝前延伸,便于插条插入插槽中。
[0008]进一步,所述中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沿长度方向由后至前搁置在上述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上,而上述插条的下端缘上朝下延伸有固定片,上述中门板上端的后表面与该固定片前后相抵,而上述安装套上开设有左右延伸并供中门板的下端由上至下插入的插配槽。从而实现了对中门板的稳固组装,同时也方便中门板的拆装。
[0009]进一步,所述中门板的下端缘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第一缓冲条,而该第一缓冲条沿长度方向插设在上述插配槽中。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条能减缓开关门过程中中门板(一般为门玻璃)与插配槽(一般为金属材质)之间的冲击,进而能使门体结构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套上分别设置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左右延伸的供中门板的左端搁置的左中搁置台和内门板的左端搁置的左内搁置台,而第二固定套上分别设置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左右延伸的供中门板的右端搁置的右中搁置台和内门板的右端搁置的右内搁置台,并且,各内搁置台分别位于同侧中搁置台的外后侧。通过设置各搁置台便于实现中门板及内门板的左右端在对应固定套上的搁置。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内后侧分别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朝后开口的安装凹槽,且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内侧壁分别沿长度方向朝后延伸而构成对应安装凹槽的内侧槽壁,各内侧槽壁的内侧面的后端分别固定有对应的中搁置台,而各安装凹槽的另一侧槽面上分别固定有对应的内搁置台。一方面能更好地实现中门板及内门板的左右端在各搁置台上的搁置,另一方面能使外门板与中门板之间以及中门板与内门板之间分别形成夹层,从而能减少传递至外门板前表面的热量,避免表面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
[0012]进一步,各所述搁置台的后表面上分别沿长度方向凹设有嵌装槽,各嵌装槽中分别沿长度方向嵌装有第二缓冲条,并且,各第二缓冲条分别夹设在各搁置台与对应门板的对应端之间。从而能减缓开关门过程中中门板及内门板左右端与对应固定套之间的冲击,进而能使门体结构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
[0013]进一步,所述外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套及第二固定套的前表面固定。实现外门板的稳固设置。
[0014]进一步,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端的底部分别朝下凸设有用于插入对应固定套的上端口的插片。实现安装架左右端与对应固定套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外门板的前表面上固定有左右延伸的把手,该把手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外门板与上述安装架固定。一方面能使把手稳固的设置在外门板上,另一方能使安装架与外门板及各固定套稳固连接。
[0016]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门体结构的门框中,安装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上端可脱卸连接,而该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下端分别固定有铰链扣,且安装套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紧固件与对应的铰链扣连接,从而使得门框结构牢固。并且,内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沿长度方向由后至前搁置在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上,而内门板的上端通过上固定条与安装架可拆卸连接并前后限位,而下端与安装套的下固定条固定,从而实现内门板与门框的牢固组装,且门框和内门板之间以及门框本身均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门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门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方向的门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再另一方向的门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门体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包括门框和设置在该门框上的门板,该门板包括外门板(1)、内门板(3)以及设于该外门板(1)与内门板(3)之间的中门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包括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并竖向延伸的第一固定套(4)和第二固定套(5),还包括位于上端并左右延伸的安装架(6)和位于下端并左右延伸的安装套(7),该安装架(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套(4)和第二固定套(5)的上端可脱卸连接,而该第一固定套(4)和第二固定套(5)的下端分别固定有铰链扣(10),上述安装套(7)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固定条(71),且该安装套(7)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紧固件与对应的铰链扣(10)连接,上述内门板(3)的左右两端分别沿长度方向由后至前搁置在第一固定套(4)和第二固定套(5)上,而该内门板(3)的后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有上固定条(31)和上述下固定条(71),其中,上固定条(3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该上固定条(31)的上端沿长度方向与上述安装架(6)可拆卸连接并前后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条(31)的上端沿长度方向朝前弯折而与内门板(3)的前表面围成插槽(30),而上述安装架(6)的后端沿左右方向设置有竖向延伸并插入上述插槽(30)的插条(6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条(31)的上端部沿长度方向由下至上朝前延伸。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门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沿长度方向由后至前搁置在上述第一固定套(4)和第二固定套(5)上,而上述插条(61)的下端缘上朝下延伸有固定片(611),上述中门板(2)上端的后表面与该固定片(611)前后相抵,而上述安装套(7)上开设有左右延伸并供中门板(2)的下端由上至下插入的插配槽(7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门板(2)的下端缘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第一缓冲条(91),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灵杨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