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司乘引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3731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司乘引导系统,包括信息感知模块、信息发布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司乘引导平台;信息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综合楼内的环境视频和服务区内停车场的泊位占用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司乘引导平台;信息发布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需求,包括泊车和去向的目的地;司乘引导平台向信息发布模块推送最优泊位和去向目的地的最优路径。系统集高速公路服务区内泊车引导和综合楼内路径引导服务于一体,一方面向用户推送最优泊位,减少用户寻找泊位的时间,提高泊车效率;另一方面,为用户推送最优路径,减少用户寻找目的地的时间,实现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人性化服务,同时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智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础。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司乘引导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交通控制
,具体是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司乘引导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司乘人员及运送的货物提供便利。随着高速公路日新月异的发展,服务区也逐渐向智慧化方向转型,智慧服务区在满足司乘人员基本需求之外,还拥有了如观光、娱乐、文化体验等一系列拓展功能。相较传统服务区,智慧服务区具有客流量大、占地面积大、内部结构复杂等特点,同时也产生了司乘人员进入智慧服务区内的泊车难、寻路难等问题。
[0003]现有的服务区智慧化程度低,一方面,无法根据停车场内的泊位占用信息向用户准确推送最优泊位,司乘人员进入陌生的服务区后需要自己寻找空闲泊位,泊车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对于大型高速公路服务区而言,司乘人员进入服务区的综合楼后,缺乏智能路径引导,司乘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目的地,服务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司乘引导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司乘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信息感知模块、信息发布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司乘引导平台;信息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综合楼内的环境视频和服务区内停车场的泊位占用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司乘引导平台;信息发布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需求,包括泊车和去向的目的地;司乘引导平台向信息发布模块推送最优泊位和去向目的地的最优路径;
[0007]上述的综合楼是指高速公路服务区内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楼宇。
[0008]进一步的,所述信息感知模块包括摄像头和地磁传感器,综合楼内各条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均安装有摄像头,停车场的各个泊位上均安装有地磁传感器;
[0009]所述信息发布模块包括智能索引设备、服务机器人和移动终端;综合楼的各楼层均安装有智能索引设备,智能索引设备通过3D导视地图对综合楼内的各个建筑物位置进行2D/3D模式展示;服务机器人中存储有综合楼的楼层分布地图,智能索引设备和服务机器人均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司乘引导平台通信;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移动终端通过微信小程序与司乘引导平台通信。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司乘引导平台为云平台。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的系统集高速公路服务区内泊车引导和综合楼内路径引导服务于一体,一方面能够根据停车场内泊位占用信息向用户推送最优泊位,减少用户寻找泊位的时间,提高泊车效率;另一方面,根据用户去向的目的地,为用户推送最优路径,减少用户寻找
目的地的时间,实现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人性化服务,同时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智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0013]图1本技术的通信逻辑图;
[0014]图中,1

信息感知模块;2

信息发布模块;3

无线通信模块;4

司乘引导平台;101

摄像头;102

地磁传感器;201

智能索引设备;202

服务机器人;203

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并不以此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16]本技术为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司乘引导系统(简称系统,参见图1),包括信息感知模块1、信息发布模块2、无线通信模块3和司乘引导平台4;信息感知模块1用于获取综合楼内的环境视频和服务区内停车场的泊位占用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3传输至司乘引导平台4;信息发布模块2用于获取用户需求,包括泊车和去向的目的地;司乘引导平台4根据环境视频和泊位占用信息,向信息发布模块2推送最优泊位和去向目的地的最优路径;
[0017]所述信息感知模块1包括摄像头101和地磁传感器102,综合楼内的关键位置以及各条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均安装有摄像头101,摄像头101用于采集环境视频,通过对环境视频进行分析处理监测行人密度;停车场的各个泊位上均安装有地磁传感器102,用于获取泊位占用信息;
[0018]所述信息发布模块2包括智能索引设备201、服务机器人202和移动终端203;综合楼的各楼层均安装有智能索引设备201,智能索引设备201通过3D导视地图对综合楼内的各个建筑物位置进行2D/3D模式展示;服务机器人202中存储有综合楼的楼层分布地图,智能索引设备201和服务机器人202均通过无线通信模块3与司乘引导平台4通信;移动终端203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203通过微信小程序与司乘引导平台4通信;
[0019]所述司乘引导平台4为云平台,司乘引导平台4中存储有最优泊位选择模型、行人密度预估模型和最优路径选择模型;一方面,司乘引导平台4根据用户泊车需求和泊位占用信息,利用最优泊位选择模型向移动终端推送最优泊位和相应的行车路径;另一方面,司乘引导平台4根据用户去向的目的地,得到所有的待选路径,然后对各条待选路径上所有摄像头101采集的环境视频进行处理,并根据行人密度预估模型得到各个环境视频中的行人密度,最后利用最优路径选择模型得到每条待选路径上包含的所有环境视频的行人密度,得到每条待选路径的行人密度,将平均行人密度最小的待选路径作为最优路径,并推送至信息发布模块2。
[0020]上述的最优泊位选择模型、行人密度预估模型和最优路径选择模型均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实施过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没有任何技术困难。最优泊位选择模型参见文献《停车场内部泊车行为特性分析及最优泊位选择模型》(季彦婕,王炜,邓卫.停车场内部泊车行为特性分析及最优泊位选择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2):309

403.);行人密度预估模型参见文献《Relationship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 Traffic Flow in Confined Passageways》(Xiaohong Chen,Jianhong Ye,
and Nanjing Jian.Relationship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 Traffic Flow in Confined Passageway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198:32

40.);最优路径选择模型参见文献《基于人群密度的最优路径规划算法研究》(李建东,万旺根.基于人群密度的最优路径规划算法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20,43(2):38

42.)。
[0021]下面给出各硬件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司乘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信息感知模块、信息发布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司乘引导平台;信息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综合楼内的环境视频和服务区内停车场的泊位占用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司乘引导平台;信息发布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需求,包括泊车和去向的目的地;司乘引导平台向信息发布模块推送最优泊位和去向目的地的最优路径;所述信息感知模块包括摄像头和地磁传感器,综合楼内各条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均安装有摄像头,停车场的各个泊位上均安装有地磁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奇崔洪军齐玉亮郭沛伦何进李霞朱敏清姚胜田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