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芯、电芯以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62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卷芯、电芯以及电池模组。其中,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隔膜将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分隔开;绝缘管,具有第一通孔,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卷绕设置于绝缘管的周向外侧;第一连接端子,套设于绝缘管的上端部,正极片与第一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子,套设于绝缘管的下端部,负极片与第二连接端子电性连接。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卷芯结构容易塌陷以及难以降温的问题。易塌陷以及难以降温的问题。易塌陷以及难以降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芯、电芯以及电池模组
[0001]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2111015620.9,申请日为:2021年08月31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电池极片、电池模组以及电极片的加工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的优先权。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卷芯、电芯以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3]传统的圆柱形电芯内一般包括卷芯,卷芯由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绕卷而成,绕卷时会采用卷针,将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排列好之后绕着卷针绕卷,绕卷完成后会把卷针抽出,抽出卷针的工艺难度较大,经常导致最内层的卷绕结构塌陷。如果保留卷针会增加卷芯的生产成本。另外,目前的圆柱形电芯只能通过外部的冷却结构进行冷却,冷却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芯、电芯以及电池模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卷芯容易塌陷以及难以降温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隔膜将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分隔开;绝缘管,具有第一通孔,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卷绕设置于绝缘管的周向外侧;第一连接端子,套设于绝缘管的上端部,正极片与第一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子,套设于绝缘管的下端部,负极片与第二连接端子电性连接。
[0006]进一步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本体和设置于正极片本体上的正极极耳,正极极耳的高度由最内层至最外层逐渐增加,正极极耳的上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子的侧壁上;负极片包括负极片本体和设置于负极片本体上的负极极耳,负极极耳的高度由最内层至最外层逐渐增加,负极极耳的下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子的侧壁上。
[0007]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子的上表面和靠近绝缘管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宽度在1mm至5mm之间,第一凹槽的深度在2mm至10mm之间;第二连接端子的上表面和靠近绝缘管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宽度在1mm至5mm之间,第二凹槽的深度在2mm至10mm之间。
[0008]进一步地,第一凹槽为从上到下逐渐收缩的第一锥形槽;第二凹槽为从上到下逐渐扩张的第二锥形槽。
[0009]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段和位于第一连接段上方的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段的外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第二连接端子包括第三连接段和位于第三连接段下方的第四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的外径小于第四连接段的外径,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
[0010]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在8mm至90mm之间,第一连接段的外径在4mm至25mm
之间;第四连接段的外径在8mm至90mm之间,第三连接段的外径在4mm至25mm之间。
[0011]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段和位于第一连接段上方的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为直筒段,第一连接段为锥筒段,第一连接段的外表面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向内收缩;第二连接端子包括第三连接段和位于第三连接段下方的第四连接段,第四连接段为直筒段,第三连接段为锥筒段,第三连接段的外表面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向外扩张。
[0012]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在8mm至90mm之间,第一连接段的外径在4mm至90mm之间;第四连接段的外径在8mm至90mm之间,第三连接段的外径在4mm至90mm之间。
[0013]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子为直筒结构,第一连接端子的厚度在1mm至15mm之间;第二连接端子为直筒结构,第二连接端子的厚度在1mm至15mm之间。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外壳;卷芯,设置于外壳内,卷芯为上述的卷芯。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电芯为上述的电芯,多个电芯电性连接。
[0016]进一步地,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接头,绝缘接头连通两个电芯的卷芯的绝缘管,绝缘接头与绝缘管密封连接,绝缘管内流通冷却介质,或者电池模组还包括冷却管,冷却管穿设于多个电芯的卷芯的绝缘管内,冷却管内流通冷却介质。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在传统卷芯的内部增加绝缘管,绝缘管能够在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绕卷时起到绕卷轴的作用,当绕卷完成后,绝缘管也不必抽出,绝缘管的内部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可以流通冷却介质,对卷芯的内部进行降温。在将多个电芯连接成电池模组时,可将多个卷芯中的绝缘管串联起来,使得冷却介质能够循环进入到每个卷芯内,从而使得每个卷芯都能被降温,提升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极大地改善了电芯的热失控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图1的卷芯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图1的卷芯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图1的卷芯的正极片在未卷绕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图1的卷芯的负极片在未卷绕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6]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芯模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8]20、正极片;21、正极极耳;22、正极片本体;30、负极片;31、负极极耳;32、负极片本体;40、隔膜;50、第一连接端子;51、第一连接段;52、第二连接段;521、第一凹槽;53、第一台阶面;60、第二连接端子;61、第三连接段;62、第四连接段;621、第二凹槽;63、第二台阶面;
71、第一纵向切口;72、第二纵向切口;100、外壳;110、卷芯;120、电芯;130、绝缘管;160、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1]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20)、负极片(30)以及隔膜(40),所述隔膜(40)将相邻的所述正极片(20)和所述负极片(30)分隔开;绝缘管(130),具有第一通孔(131),所述正极片(20)、所述隔膜(40)以及所述负极片(30)卷绕设置于所述绝缘管(130)的周向外侧;第一连接端子(50),套设于所述绝缘管(130)的上端部,所述正极片(20)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子(60),套设于所述绝缘管(130)的下端部,所述负极片(3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0)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20)包括正极片本体(22)和设置于所述正极片本体(22)上的正极极耳(21),所述正极极耳(21)的高度由最内层至最外层逐渐增加,所述正极极耳(21)的上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的侧壁上;所述负极片(30)包括负极片本体(32)和设置于所述负极片本体(32)上的负极极耳(31),负极极耳(31)的高度由最内层至最外层逐渐增加,所述负极极耳(31)的下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0)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的上表面和靠近所述绝缘管(130)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521),所述第一凹槽(521)的宽度在1mm至5mm之间,所述第一凹槽(521)的深度在2mm至10mm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0)的上表面和靠近所述绝缘管(130)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凹槽(621),所述第二凹槽(621)的宽度在1mm至5mm之间,所述第二凹槽(621)的深度在2mm至10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521)为从上到下逐渐收缩的第一锥形槽;所述第二凹槽(621)为从上到下逐渐扩张的第二锥形槽。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包括第一连接段(51)和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51)上方的第二连接段(52),所述第一连接段(5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52)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段(5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52)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53);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0)包括第三连接段(61)和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段(61)下方的第四连接段(62),所述第三连接段(6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四连接段(62)的外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伟郑娅敏席兵荣陈斌斌张新卫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