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47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作机构,其第二操作轴组件与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配合,第二操作轴组件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第二传动结构往复移动,第二储能弹簧结构一端与储能轴驱动相连且另一端转动设置,第二传动结构与储能轴驱动配合以驱动其转动,使第二储能弹簧结构储能,第二储能弹簧结构转过第二死点位置后释能以驱动储能轴转动,储能轴包括储能轴齿轮,动力输出结构包括动力输出齿轮轴,储能轴齿轮与输出结构齿轮啮合以驱动动力输出齿轮轴转动;所述操作机构可灵活调整与其相连的导电装置的分断速度和开距。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操作机构的开关电器,可在不改变体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调整导电装置的分断速度和开距。和开距。和开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作机构以及一种包括所述操作机构的开关电器。

技术介绍

[0002]开关电器,例如隔离开关,是用于闭合和断开电路的电气产品,其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装置以及与导电装置驱动相连以驱动其闭合或断开的操作机构,导电装置的闭合或断开是通过其内部的动触头机构和静触头的接触或分离对应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断开的速度和最终间隙大小决定开关装置的电气性能。现有开关电器,常局限于外形尺寸,导致无法实现更大的断开间隙和更快的断开闭合速度,进而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机构,其可灵活调整与其相连的导电装置的分断速度和开距;还提供一种开关电器,可在不改变体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调整导电装置的分断速度和开距。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操作机构,其包括操作机构壳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内的第二操作轴组件、第二传动结构、储能结构和动力输出结构,第二操作轴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操作机构壳体(1

0)以及分别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1

0)内的第二操作轴组件(1

1b)、第二传动结构(1

2b)、储能结构(1

3b)和动力输出结构(1

4b),第二操作轴组件(1

1b)与第二传动结构(1

2b)驱动配合,第二操作轴组件(1

1b)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第二传动结构(1

2b)往复移动,储能结构(1

3b)包括储能轴(1

30b)和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

31b),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

31b)一端与储能轴(1

30b)驱动相连且另一端转动设置,第二传动结构(1

2b)与储能轴(1

30b)驱动配合以驱动其转动,使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

31b)储能,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

31b)转过第二死点位置后释能以驱动储能轴(1

30b)转动,储能轴(1

30b)包括储能轴齿轮(1

301b),动力输出结构(1

4b)包括动力输出齿轮轴(1

41b),储能轴齿轮(1

301b)与输出结构齿轮(1

41b)啮合以驱动动力输出齿轮轴(1

41b)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轴齿轮(1

301b)的齿轮半径大于动力输出齿轮轴(1

41b)的齿轮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1

2b)包括第二传动齿条(1

22b),第二操作轴组件(1

1b)包括第二操作轴(1

10b)以及设置在第二操作轴(1

10b)上且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齿轮(1

13b),第二驱动齿轮(1

13b)与第二传动齿条(1

22b)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1

2b)还包括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

21b),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

21b)为向储能轴(1

30b)延伸凸起的第二驱动指;所述储能轴(1

30b)还包括第二受动结构,第二受动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1

302b),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

21b)位于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1

302b)之间,分别与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1

302b)配合以驱动储能轴(1

30b)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轴(1

30b)还包括设置在储能轴(1

30b)的轴向一端上的储能轴连接柱(1

303b);所述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

31b)包括第二储能弹簧(1

310b)、弹簧支撑杆(1

311b)、弹簧支撑座(1

312b)和限位轴(1

313b),弹簧支撑座(1

312b)固定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1

0)上,弹簧支撑杆(1

311b)一端与储能轴连接柱(1

303b)转动相连且另一端穿过弹簧支撑座(1

312b)后与限位轴(1

313b)相连,限位轴(1

313b)与弹簧支撑座(1

312b)限位配合以阻止弹簧支撑杆(1

311b)从弹簧支撑座(1

312b)中脱离,第二储能弹簧(1

310b)套设在弹簧支撑杆(1

311b)上且两端分别与弹簧支撑杆(1

311b)和弹簧支撑座(1

312b)弹性接触;所述储能轴(1

30b)转动并通过储能轴连接柱(1

303b)驱动弹簧支撑杆(1

311b)相对于弹簧支撑座(1

312b)移动,使第二储能弹簧(1

310b)被压缩储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轴(1

30b)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根储能轴连接柱(1

303b),两组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

31b)分别设置在储能轴(1

30b)的径向两侧且分别与两根储能轴连接柱(1

303b)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储能轴(1

30b),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

30b)的弹簧支撑杆(1

311b)位于两个储能轴(1

30b)之间且与两个储能轴(1

30b)的对应的两根储能轴连接柱(1

303b)转动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轴(1

30b)还包括储能轴主
体(1

300b),储能轴齿轮(1

301b)为扇形齿轮且位于储能轴主体(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伟敖登贵徐永富沈高强王春崔曹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