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35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涉及抽油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杆式抽油泵在对油井进行措施作业时上提杆柱易导致密封损坏的问题,降低了成本,具体方案如下: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阀杆异径接头、阀杆导向套、泵筒上接头、上部加长接箍、泵筒、下部加长接箍、自循环阀、机械底部锁紧支承总成,阀杆异径接头固定设置在阀杆的上端,阀杆导向套、泵筒上接头、上部加长接箍套设在阀杆外侧,阀杆的下端与泵筒内的柱塞固定连接,柱塞的下端设有游动阀,所述自循环阀设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轴套、固定阀罩,固定阀罩内设有固定阀,轴套内滑动设有用于在阀杆下放到底时拨开固定阀的滑动芯轴,滑动芯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设有复位弹簧。设有复位弹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


[0001]本技术涉及抽油泵
,尤其是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

技术介绍

[0002]杆式抽油泵在检泵作业时,不需提起油管柱,作业方面,极大降低了检修费用;同时减少了油管柱上卸扣作业,延长了油管的使用寿命。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杆式抽油泵是一种单密封方式,密封部位比较薄弱,二次座封的使用成功率较低;油田开采后期需要对油井采取措施来驱油(即措施作业),具体为注入化学物质、蒸汽或热油来驱油或者稀释粘度大的原油,这时上提杆柱解封杆式抽油泵极易对密封部位产生破坏,造成二次座封失败,而且上提杆柱需要进行修井作业,而修井机的使用成本过高,浪费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设置了自循环阀,自循环阀设有在阀杆下放到底时拨开固定阀的滑动芯轴,无需上提杆柱即可打开固定阀,进而实现油套的连通,解决了现有杆式抽油泵在对油井进行措施作业时上提杆柱易导致二次座封损坏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阀杆异径接头、阀杆导向套、泵筒上接头、上部加长接箍、泵筒、下部加长接箍、自循环阀、机械底部锁紧支承总成,阀杆异径接头固定设置在阀杆的上端,阀杆导向套、泵筒上接头、上部加长接箍套设在阀杆外侧,阀杆的下端与泵筒内的柱塞固定连接,柱塞的下端设有游动阀,所述自循环阀设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轴套、固定阀罩,固定阀罩内设有固定阀,轴套内滑动设有用于在阀杆下放到底时拨开固定阀的滑动芯轴,滑动芯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
[000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滑动芯轴的上端固定设有上部顶杆,上部顶杆上设有若干与滑动芯轴内部连通的通孔,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上部顶杆的下端接触,另一端与轴套的上端接触。
[000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滑动芯轴上沿其环向固定设有第一限位凸台,第一限位凸台位于轴套内,所述轴套的上端开口直径小于第一限位凸台的直径。
[000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轴套的外壁上沿其环向固定设有限制轴套下端伸入固定阀罩内深度的第二限位凸台,所述固定阀罩内沿其环向固定设有第三限位凸台,第三限位凸台上放置插入笼,插入笼的上端与轴套的下端接触。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插入笼内设有固定阀,插入笼的上端设有允许滑动芯轴下端插入的孔道。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滑动芯轴的下端侧壁为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弧形的凹槽,第一侧壁的长度长于第二侧壁,所述插入笼上的孔道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一一对应。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轴套上端与下部加长接箍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阀罩的下端与机械底部锁紧支承总成固定连接。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阀杆导向套的下部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泵筒上接头内腔、上部加长接箍的内腔相连通的出液孔。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柱塞的上端通过柱塞上部阀罩与阀杆的下端连接固定,柱塞上部阀罩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侧通孔,上部加长接箍的内腔通过侧通孔与柱塞上部阀罩的内腔、柱塞的内腔相连通。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机械底部锁紧支承总成密封悬挂固定设置在油管腔内。
[0016]上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在下部加长接箍、机械底部锁紧支承总成之间设置了自循环阀,自循环阀设有滑动芯轴,柱塞下放到底时,可以通过滑动芯轴打开柱塞下部的游动阀,同时打开固定阀,无需上提杆柱即可实现油套的连通,避免传统杆式泵需要上提杆柱及二次座封,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费用,同时,柱塞下放到底,实现油管和套管联通后,可以将泵腔内的气体排出,解决气锁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自循环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芯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轴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插入笼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固定阀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0026]其中,1、阀杆异径接头;2、阀杆导向套;21、出液孔;3、泵筒上接头;4、上部加长接箍;5、柱塞上部阀罩;51、侧通孔;6、泵筒;7、柱塞;8、游动阀;9、自循环阀;91、上部顶杆;92、滑动芯轴;921、第一侧壁;922、第二侧壁;923、第一限位凸台;93、复位弹簧;94、轴套;941、第二限位凸台;95、插入笼;96、固定阀罩;961、第三限位凸台;10、下部加长接箍;11、固定阀;12、机械底部锁紧支承总成;13、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
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的杆式抽油泵是一种单密封方式,密封部位比较薄弱,二次座封的使用成功率较低;油田开采后期需要对油井进行措施作业,注入化学物质、蒸汽或热油来驱油或者稀释粘度大的原油,这时上提杆柱解封杆式抽油泵极易对密封部位产生破坏,造成二次座封失败,而且上提杆柱需要进行修井作业,浪费成本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
[0029]实施例1
[0030]本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

图6所示,提出了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包括,阀杆异径接头1、阀杆导向套2、泵筒上接头3、上部加长接箍4、柱塞上部阀罩5、泵筒6、柱塞7、游动阀8、下部加长接箍10、自循环阀9、机械底部锁紧支承总成12和阀杆13。
[0031]具体的,阀杆13的上端与阀杆异径接头1螺纹连接固定,阀杆异径接头1的上端用于与抽油机的抽油杆螺纹连接固定,阀杆13外侧套设有阀杆导向套2、泵筒上接头3和上部加长接箍4,阀杆导向套2、泵筒上接头3和上部加长接箍4沿阀杆13的轴向从上向下依次设置且均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阀杆异径接头、阀杆导向套、泵筒上接头、上部加长接箍、泵筒、下部加长接箍、自循环阀、机械底部锁紧支承总成,阀杆异径接头固定设置在阀杆的上端,阀杆导向套、泵筒上接头、上部加长接箍套设在阀杆外侧,阀杆的下端与泵筒内的柱塞固定连接,柱塞的下端设有游动阀,所述自循环阀设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轴套、固定阀罩,固定阀罩内设有固定阀,轴套内滑动设有用于在阀杆下放到底时拨开固定阀的滑动芯轴,滑动芯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芯轴的上端固定设有上部顶杆,上部顶杆上设有若干与滑动芯轴内部连通的通孔,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上部顶杆的下端接触,另一端与轴套的上端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芯轴上沿其环向固定设有第一限位凸台,第一限位凸台位于轴套内,所述轴套的上端开口直径小于第一限位凸台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需上提杆柱实现油套连通的杆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外壁上沿其环向固定设有限制轴套下端伸入固定阀罩内深度的第二限位凸台,所述固定阀罩内沿其环向固定设有第三限位凸台,第三限位凸台上放置插入笼,插入笼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明薛钢许良崔俊国滕兴宝王新建熊伟李学江高超刘延俊刘猛马宝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威马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