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装置和垃圾转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328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转运装置和具有其的垃圾转运系统,所述垃圾转运装置包括:机架、卸料门、第一驱动件,所述机架具有接料通道和投料区,所述接料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配置用于接收垃圾,所述接料通道配置自上而下将垃圾从所述进口引导至所述出口,所述出口配置用于向所述投料区投放垃圾,所述投料区配置用于转运车接收垃圾;所述卸料门与所述机架相连,并在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的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卸料门相连,以驱动所述卸料门。通过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垃圾的转运效果,且利于简化垃圾的转运模式。式。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转运装置和垃圾转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垃圾转运装置和具有该垃圾转运装置的垃圾转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转运模式主要为用小型垃圾车去各个小区进行垃圾收集,收集满垃圾后直接运送至转运站,转运站配备车厢可卸式垃圾车进行垃圾转移,到达垃圾处理终端,转运过程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垃圾转运装置,通过设置适于与转运车配合的机架,可以提高垃圾的转运效果,且利于简化垃圾的转运模式。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垃圾转运系统,包括前述的垃圾转运装置。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垃圾转运装置,包括:机架、卸料门、第一驱动件,所述机架具有接料通道和投料区,所述接料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配置用于接收垃圾,所述接料通道配置自上而下将垃圾从所述进口引导至所述出口,所述出口配置用于向所述投料区投放垃圾,所述投料区配置用于转运车接收垃圾;所述卸料门与所述机架相连,并在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的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卸料门相连,以驱动所述卸料门。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垃圾转运装置,通过设置适于与转运车配合的机架,可以提高垃圾的转运效果,且利于简化垃圾的转运模式。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垃圾转运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机架包括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布置并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接料通道,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进口,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之间形成所述出口。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卸料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卸料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铰接,并在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的位置之间可转动。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卸料门关闭所述出口时,所述卸料门在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所述卸料门的第一端的下方设置有污水储存罐,且所述污水储存罐上连接有引流出水的排污连接管。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板部和清堵门,所述板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进口,所述清堵门连接于所述板部的下端,所述清堵
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之间形成所述出口,所述清堵门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可转动,以调节所述出口的尺寸。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垃圾转运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清堵门相连,以驱动所述清堵门。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朝相互靠拢的方向倾斜,以将所述接料通道构造成自上而下延伸的漏斗状。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卸料门与所述机架铰接,且所述卸料门上连接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绕所述卸料门的铰接轴延伸;所述机架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嵌入所述限位槽,并适于沿所述限位槽滑动;所述卸料门关闭所述出口时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的一端,且所述卸料门打开所述出口时,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另一端。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垃圾转运装置还包括:重力感应件,所述重力感应件配置成用于检测所述卸料门承担的垃圾重力,且所述重力感应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信号传输。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视觉传感器配置成用于检测所述接料通道的剩余空间,且所述视觉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信号传输。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机架的上部设有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所述第一护栏和所述第二护栏相对且间隔开布置,并适于垃圾车从所述第一护栏和所述第二护栏之间向所述进口投放垃圾。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垃圾转运装置还包括:污水储存罐、排污连接管,所述污水储存罐设于所述接料通道的下方,并适于承接所述接料通道内流出的水;所述排污连接管与所述污水储存罐相连,并适于导流出所述污水储存罐的水。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系统,包括:前述的垃圾转运装置、爬坡平台,所述投料区设于所述机架的下部;所述爬坡平台配置成引导垃圾车爬升至所述机架的上方以向所述进口投放垃圾,所述爬坡平台和所述投料区分设于所述机架的不同侧或同一侧。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系统,可以提高垃圾的转运效果,且利于减小占地面积,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接水盘)。
[0023]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相关技术中转运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垃圾转运系统;1、垃圾转运装置;10、机架;11、投料区;110、接料通道;101、进口;102、出口;12、接料斗;121、第一侧壁;1211、板部;1212、清堵门;122、第二侧壁;13、卸料门;130、限位槽;14、第一驱动件;151、污水储存罐;151'、接水盘;152、排污连接管;153、阀门;16、第二驱动件;17、第一护栏;18、控制器;19、扶梯;2、转运车;3、垃圾车;4、爬坡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垃圾转运装置1,包括:机架10、卸料门13和第一驱动件14,机架10具有接料通道110和投料区11,接料通道110具有进口101和出口102,进口101配置成用于接收垃圾,接料通道110配置成自上而下将垃圾从进口101引导至出口102,出口102配置成用于向投料区11投放垃圾,投料区11配置成用于转运车2接收垃圾;卸料门13与机架10相连,并在打开和关闭出口102的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一驱动件14与卸料门13相连,以驱动卸料门13。也就是说,垃圾可以从进口101进入接料通道110,其中,垃圾在接料通道110内可以基于自身重力向下运动,以适于从出口102排出,提高垃圾转运效果,从出口102排出的垃圾可以进入投料区11,投料区11的垃圾可以被转运车2接收,由此,可以将垃圾转运至转运车2上。具体地,转运装置包括卸料门13,卸料门13可以打开或关闭出口102,以控制接料通道110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具有接料通道和投料区,所述接料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配置用于接收垃圾,所述接料通道配置自上而下将垃圾从所述进口引导至所述出口,所述出口配置用于向所述投料区投放垃圾,所述投料区配置用于转运车接收垃圾;卸料门,所述卸料门与所述机架相连,并在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的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卸料门相连,以驱动所述卸料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布置并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接料通道,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进口,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之间形成所述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卸料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铰接,并在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的位置之间可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关闭所述出口时,所述卸料门在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所述卸料门的第一端的下方设置有污水储存罐,且所述污水储存罐连接有引流出水的排污连接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板部和清堵门,所述板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进口,所述清堵门连接于所述板部的下端,所述清堵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之间形成所述出口,所述清堵门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可转动,以调节所述出口的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转运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清堵门相连,以驱动所述清堵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转运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华李长春吴婷婷彭文飚刘璐谭豪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