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密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分析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致密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分析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致密油藏自然开采的手段难以获得经济产量。但随着水力压裂技术,尤其是体积压裂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致密油井的产量大幅提高。同时,越来越多矿场实际证明大型复杂缝网压裂改造技术是提高致密油藏最终采收率的最有效手段。
[0003]目前,已有国内外学者对多段压裂水平井渗流理论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1998年,Mukherejee等学者研究了一个简单的渗流模型来分析水平井中垂直横向裂缝的大小与最优化裂缝条数。同年,Soliman等学者研究了水平井井底压力动态特征,考虑了水平井存在一维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且假定流体围绕裂缝面作线性流动,通过求解,获得了在拉氏空间下的解析解,并对比研究了直井与水平井同时存在一维有限导流垂直裂缝的生产效率,但此种对比仅对早期的线性流动才有效。1995年,Home等学者建立了多段压裂水平井渗流物理数学模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密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多段压裂水平井的物理模型,其中,所述物理模型至少包括近井缝网改造区和远井次裂缝受效区;建立与所述近井缝网改造区和所述远井次裂缝受效区分别对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所述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根据收集的试井测试资料得到致密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实测曲线,并将所述实测曲线与基于已知的试井储层及裂缝参数初值对所述数学模型求解得到的理论曲线进行拟合;根据所述实测曲线与所述理论曲线之间的拟合结果动态调整所述试井储层及裂缝参数初值,并在所述拟合结果符合条件时,基于当前试井储层及裂缝参数对所述数学模型求解得到压裂改造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近井缝网改造区和远井次裂缝受效区的区内地层流体以一维方式、垂直流向裂缝;裂缝在整个地层高度上相同,裂缝之间等距,且垂直于水平井;裂缝内流动为一维流动形式;裂缝内流体是不可压缩无限导流;原始储层渗透率低,忽略原始储层向次裂缝区的流体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模型的流体流动方式为:远井次裂缝受效区中流体线性流入近井缝网改造区,近井缝网改造区基质岩块中的流体窜流进入次裂缝网,通过次裂缝网线性流向主裂缝,并通过主裂缝流入井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与所述近井缝网改造区和所述远井次裂缝受效区分别对应的数学模型,包括:建立远井次裂缝受效区渗流数学模型、近井缝网改造区渗流数学模型以及远井次裂缝受效区向近井缝网改造区的流体线性流动数学模型,其中,所述远井次裂缝受效区渗流数学模型的流体控制方程为:所述远井次裂缝受效区渗流数学模型的外边界的控制条件为:所述远井次裂缝受效区渗流数学模型的初始条件为:P|
(t=0)
=P
i
所述近井缝网改造区渗流数学模型的流体控制方程为:所述近井缝网改造区渗流数学模型的内外边界的控制条件为:
所述近井缝网改造区渗流数学模型的连接面条件为:所述远井次裂缝区向所述近井缝网改造区的流体线性流动流体的控制方程为:所述流体线性流动的边界的控制条件为:所述流体线性流动初始条件为:P|
(t=0)
=P
i
其中,r为井半径,m;p,p
Γ1,2
和p
F
分别为地层压力、近井缝网改造区压力和裂缝压力,MPa;φ为有效孔隙度,量纲为1;μ为流体黏度,mPa
·
s;C
t
为综合压缩系数,MPa
‑1;t为生产时间,h;P
i
为储层初始压力,MPa;q
m
、q
sc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军,魏漪,刘传喜,秦学杰,宋文芳,方文超,苟斐斐,殷夏,吴军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