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氚动力模型摆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190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氚动力模型摆件,包括有绝缘中轴杆、分别固定在绝缘中轴杆两端的两处悬浮磁体,以及对应设置在悬浮磁体下端的两组永磁体磁悬浮模块,绝缘底座上还设置有驱动磁体;绝缘中轴杆上安装有若干组太阳能供电组,每组太阳能供电组包括有电感线圈L、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氚管TT、磁力弹簧开关MS,两处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串联后与电感线圈L形成闭合回路,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通过供电板面夹持固定氚管TT。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基于氚管放射β粒子给太阳能供电组,使太阳能供电组在驱动磁体的作用下带动所有太阳能供电组和绝缘中轴杆悬浮旋转,能实现稳定连续的光能或对机械能的转化,可以在室内进行原理性的展示,而且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好的观赏性。好的观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氚动力模型摆件


[0001]本技术涉及模型摆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氚动力模型摆件。

技术介绍

[0002]门多西诺电机作为一种利用太阳能驱动的电力机械能转换装置,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光,通过磁体构成磁悬浮结构消减阻力,是一种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再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市面上的门多西诺电机模型只是将门多西诺电机进行原理性的移植,在室内无光照的情况下,一般只能当做静态模型使用,无法在室内无光照的情况下进行原理展示,针对前述原因,为了使门多西诺电机能在室内无光照下使用展示,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展示原理的门多西诺电机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在室内无光照下使用展示的氚动力模型摆件。
[0004]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绝缘中轴杆、分别固定在绝缘中轴杆两端的悬浮磁体,以及对应设置在悬浮磁体下端的两组永磁体磁悬浮模块,永磁体磁悬浮模块固定在绝缘底座上,绝缘底座上还设置有驱动磁体。绝缘中轴杆上安装有若干组太阳能供电组,每组太阳能供电组均包括有电感线圈L、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氚管TT和磁力弹簧开关MS,两处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串联后与电感线圈L形成闭合回路,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通过供电板面夹持固定氚管TT;电感线圈L对应设置在驱动磁体上方。磁力弹簧开关MS设置在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串联的导线上。其中驱动磁体对应固定在太阳能供电组下方。
[0005]进一步地,永磁体磁悬浮模块包括有两处永磁体,两处永磁体固定在绝缘底座上,且两处永磁体分布在绝缘中轴杆的两侧。永磁体磁悬浮模块用于将绝缘中轴杆和太阳能供电组悬浮,以便减小绝缘中轴杆和太阳能供电组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
[0006]进一步地,太阳能供电组设置有四组,四组太阳能供电组分别为第一太阳能供电组、第二太阳能供电组、第三太阳能供电组和第四太阳能供电组。
[0007]进一步地,第一太阳能供电组包括有电感线圈L1、太阳能供电板SE11、太阳能供电板SE12、氚管TT1、磁力弹簧开关MS1;第二太阳能供电组包括有电感线圈L2、太阳能供电板SE21、太阳能供电板SE22、氚管TT2、磁力弹簧开关MS3;第三太阳能供电组包括电感线圈L3、太阳能供电板SE31、太阳能供电板SE32、氚管TT3、磁力弹簧开关MS3;第四太阳能供电组包括有电感线圈L4、太阳能供电板SE41、太阳能供电板SE42、氚管TT4、磁力弹簧开关MS4。
[0008]进一步地,电感线圈L1、电感线圈L2、电感线圈L3和电感线圈L4依次首尾相连形成闭合回路。简化多个太阳能供电组的电路。
[0009]进一步地,电感线圈L通电产生的安培力与绝缘中轴杆的轴线垂直。
[0010]进一步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支撑板,稳定支撑板的一侧与一处悬浮磁体接
触。稳定支撑板用于对绝缘中轴杆的一侧进行支撑,保证绝缘中轴杆和太阳能供电组旋转过程中不会以为脱出悬浮状态,进而保证绝缘中轴杆和太阳能供电组的持续转动。
[0011]进一步地,稳定支撑板上设置有圆锥凹槽部,悬浮磁体上设置有与圆锥凹槽部配合的锥状凸起部。圆锥凹槽部与圆锥凸起部配合,稳定支撑板可以对绝缘中轴杆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支撑,限位后能有效防止绝缘中轴杆脱出悬浮状态。
[0012]进一步地,两组永磁体磁悬浮模块的距离等于绝缘中轴杆的长度。
[0013]进一步地,永磁体为圆柱体,两处永磁体的间距大于单块永磁体的直径。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利用氚管为太阳能供电组的驱动源,氚管具有较长的放射周期,能提供长时间的光能,光能输出稳定,而且氚管放射的β粒子量少,对人体几乎无害,安全可靠,本装置可以在氚管的作用下形成连续的转动,有效将光能转化成机械能。本技术通过基于氚管放射β粒子给太阳能供电组,使太阳能供电组在驱动磁体的作用下带动所有太阳能供电组和绝缘中轴杆悬浮旋转,能实现稳定连续的光能或对机械能的转化。本技术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并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在室内无光照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原理展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具有四组太阳能供电组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0017]其中各部件的符号标记如下;
[0018]1、绝缘中轴杆;2、悬浮磁体;3、太阳能供电组;4、永磁体;5、绝缘底座;6、驱动磁体;7、稳定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门多西诺模型摆件包括有绝缘中轴杆1、分别固定在绝缘中轴杆1两端的两处悬浮磁体2,以及对应设置在悬浮磁体2下端的两组永磁体磁悬浮模块,永磁体磁悬浮模块固定在绝缘底座5上,绝缘底座5上还设置有驱动磁体6。绝缘中轴杆1上安装有若干组太阳能供电组3,每组太阳能供电组3均包括有电感线圈L、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氚管TT和磁力弹簧开关MS,两处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串联后与电感线圈L形成闭合回路,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通过供电板面夹持固定氚管TT。电感线圈L对应设置在驱动磁体上方。磁力弹簧开关MS设置在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串联的导线上。
[0021]在本实施例中,永磁体磁悬浮模块包括有两处永磁体4,两处永磁体4固定在绝缘底座上,且两处永磁体分布在绝缘中轴杆的两侧。
[0022]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供电组3设置有四组,四组太阳能供电组分别为第一太阳能供电组、第二太阳能供电组、第三太阳能供电组和第四太阳能供电组。
[0023]第一太阳能供电组包括有电感线圈L1、太阳能供电板SE11、太阳能供电板SE12、氚
管TT1、磁力弹簧开关MS1;第二太阳能供电组包括有电感线圈L2、太阳能供电板SE21、太阳能供电板SE22、氚管TT2、磁力弹簧开关MS3;第三太阳能供电组包括电感线圈L3、太阳能供电板SE31、太阳能供电板SE32、氚管TT3、磁力弹簧开关MS3;第四太阳能供电组包括有电感线圈L4、太阳能供电板SE41、太阳能供电板SE42、氚管TT4、磁力弹簧开关MS4。其中所述电感线圈L1、电感线圈L2、电感线圈L3和电感线圈L4依次首尾相连形成闭合回路;电感线圈L1、电感线圈L2、电感线圈L3、电感线圈L4的相邻夹角呈90度。其中太阳能供电板SE11与SE12正负极相连串联,中间夹带有氚管组件TT1,太阳能供电板SE21与SE22正负极相连串联,中间夹带有氚管组件TT2;太阳能供电板SE31与SE32正负极相连串联,中间夹带有氚管组件TT3;太阳能供电板SE41与SE42正负极相连串联,中间夹带有氚管组件TT4。磁力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氚动力模型摆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中轴杆(1)、分别固定在绝缘中轴杆(1)两端的悬浮磁体(2),以及对应设置在悬浮磁体(2)下端的两组永磁体磁悬浮模块,所述永磁体磁悬浮模块固定在绝缘底座(5)上,所述绝缘底座(5)上还设置有驱动磁体(6);所述绝缘中轴杆(1)上还安装有若干组太阳能供电组(3),每组所述太阳能供电组(3)均包括有电感线圈L、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氚管TT和磁力弹簧开关MS,两处所述两块太阳能供电板SE串联后与电感线圈L形成闭合回路,两块所述太阳能供电板SE通过供电板面夹持固定氚管TT;所述电感线圈L对应设置在驱动磁体(6)上方;所述磁力弹簧开关MS设置在两块所述太阳能供电板SE串联的导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氚动力模型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磁悬浮模块包括有两处永磁体(4),两处所述永磁体(4)固定在绝缘底座(5)上,且两处所述永磁体(4)分布在绝缘中轴杆(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氚动力模型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供电组(3)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太阳能供电组分别为第一太阳能供电组、第二太阳能供电组、第三太阳能供电组和第四太阳能供电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氚动力模型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能供电组包括有电感线圈L1、太阳能供电板SE11、太阳能供电板SE12、氚管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李强高心雨戴兵黄佳莹官政先宋赫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