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298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其中,驱动背板包括基底;栅金属层,位于基底的一侧;第一绝缘层,位于栅金属层背离基底的一侧;有源层,位于第一绝缘层背离基底的一侧,有源层包括第一导体化区域、第二导体化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导体化区域与第二导体化区域之间的沟道区域;第一极,位于有源层背离基底的一侧,并与第一导体化区域搭接连接;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一极背离基底的一侧,第二绝缘层开设有第一过孔,第二导体化区域的至少部分通过第一过孔暴露;像素电极,位于第二绝缘层背离基底的一侧,像素电极通过第一过孔搭接于第二导体化区域。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减小布线宽度,适于高分辨率显示面板制备。适于高分辨率显示面板制备。适于高分辨率显示面板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场显示技术的发展,需要显示面板具备高分辨率(Pixels Per inch,PPI)、高开口率等优点,例如16K液晶显示器(Monitor,简称MNT)的分辨率需要达到或高于800PPI。但是,现有技术中驱动背板的线路布设尺寸较大,不适于制备高分辨率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000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背板,包括:
[0005]基底;
[0006]栅金属层,位于基底的一侧;
[0007]第一绝缘层,位于栅金属层背离基底的一侧;
[0008]有源层,位于第一绝缘层背离基底的一侧,有源层包括第一导体化区域、第二导体化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导体化区域与第二导体化区域之间的沟道区域;
[0009]第一极,位于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栅金属层,位于所述基底的一侧;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栅金属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有源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有源层包括第一导体化区域、第二导体化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体化区域与所述第二导体化区域之间的沟道区域;第一极,位于所述有源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体化区域搭接连接;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极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二导体化区域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过孔暴露;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过孔搭接于所述第二导体化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导体化区域直接接触式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金属层包括栅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包括搭接部分,所述搭接部分为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导体化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交叠部分,所述像素电极的搭接部分之外的部分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栅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侧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的朝向所述第一极一侧的边界与所述第一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沟道区域的朝向所述第二导体化区域的边界与所述第一极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背板还包括:转接层,与所述第一极位于同一层,所述转接层与所述第二导体化区域搭接连接,所述第一过孔的朝向所述基底的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转接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转接层接触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背板还包括转接层和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开设有用于暴露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导体化区域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转接层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转接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导体化区域连接,所述第一过孔的朝向所述基底的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转接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方王利忠宁策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