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电池模组及多层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295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将第一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分别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并使第一软包电芯的正极/负极电性连接与其相邻的第二软包电芯的负极/正极,由此可获得一种呈片状的电池模组,各个第一软包电芯与第二软包电芯均不堆叠接触,能够避免电池模组内部垒热,并能保证每个第一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均处于正常的温度范围内,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还公开了一种多层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将多个片状电池模组进行并联连接,每相邻的两个片状电池模组之间的导流间隙能够使得各个片状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度干扰降低,使得各个片状电池模组能够处于同样的温度范围内。个片状电池模组能够处于同样的温度范围内。个片状电池模组能够处于同样的温度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片状电池模组及多层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片状电池模组及多层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电池行业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可循环使用以及寿命较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等领域。锂离子电池模组包括多个软包电芯,电池模组的结构设计将直接影响着软包电芯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将多个软包电芯采用堆叠的方式进行装配制造,此种制造方法获得的电池模组呈块状,各个软包电芯直接接触或者只有极小的间隙,使得电池模组的散热不够充分,不能保证每个电芯的温度都在相同的范围之内,电池模组内部垒热严重,使得内部的电芯温度比边缘的电芯温度高,温度场分度不均匀,电芯的寿命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着电池模组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能够获得一种片状电池模组,可以避免电池模组内部垒热,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0004]本专利技术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提供第一片状壳体,在第一片状壳体内安装第一绝缘垫片;
[0006]S2、提供多个第一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将第一软包电芯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的上部,并使第一软包电芯的极耳朝下,将第二软包电芯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的下部,并使第二软包电芯的极耳朝上,使第一软包电芯的正极/负极电性连接与其相邻的第二软包电芯的负极/正极;
[0007]S3、提供第二片状壳体,在第二片状壳体内安装第二绝缘垫片,并将第二片状壳体扣合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上,同时使第一软包电芯的极耳和第二软包电芯的极耳位于第一绝缘垫片和第二绝缘垫片之间。
[0008]上述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步骤S2中,在第一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的软包面涂覆导电结构胶,并将第一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的软包面贴紧固定于第一片状壳体内。
[0009]上述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步骤S2中,待导电结构胶凝固之后,将第一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焊接固定。
[0010]上述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步骤S3中,采样胶水将第一片状壳体与第二片状壳体固定连接。
[0011]上述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一软包电芯和所述第二软包电芯的数量不相等。
[0012]本专利技术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制造方法将第一
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分别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并使第一软包电芯的正极/负极电性连接与其相邻的第二软包电芯的负极/正极,由此可获得一种呈片状的电池模组,各个第一软包电芯与第二软包电芯均不堆叠接触,能够避免电池模组内部垒热,并能保证每个第一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均处于正常的温度范围内,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层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步骤一、采用上述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制造多个片状电池模组;
[0015]步骤二、将多个片状电池模组进行并联连接,且每相邻的两个片状电池模组之间均具有导流间隙。
[0016]上述的多层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17]步骤三、在导流间隙内安装用于冷却或加热的管路,所述管路内的流动介质为气体或液体。
[0018]上述的多层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步骤S2中,安装第一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之前,在第一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的极耳上打固定孔,安装第一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时,将第一软包电芯的极耳上的固定孔与第二软包电芯的极耳上的固定孔对齐。
[0019]上述的多层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一软包电芯的极耳上的固定孔与第二软包电芯的极耳上的固定孔内穿接电流引出体,且所述电流引出体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片状壳体外和第二片状壳体外。
[0020]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将多个第一软包电芯和第二软包电芯进行串联连接,获得多个片状电池模组之后,再将多个片状电池模组进行并联连接,能够改变现有技术中“先并联后串联”的连接方式,获得一种多层电池模块,电池模块通过面散热,能够避免垒热,每相邻的两个片状电池模组之间的导流间隙能够使得各个片状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度干扰降低,使得各个片状电池模组能够处于同样的温度范围内,提高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其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流程图之一;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流程图之二;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流程图之三;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层电池模块的制造流程图。
[0026]附图中:100第一片状壳体、110第一绝缘垫片、200第一软包电芯、300第二软包电芯、400极耳、410固定孔、500第二片状壳体、510第二绝缘垫片、600导流间隙、700电流引出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S1、如图1所示,提供第一片状壳体100,在第一片状壳体100内安装第一绝缘垫片110;
[0029]S2、如图2所示,提供多个第一软包电芯200和第二软包电芯300,将第一软包电芯200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100的上部,并使第一软包电芯200的极耳400朝下,将第二软包电芯300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100的下部,并使第二软包电芯300的极耳400朝上,使第一软包电芯200的正极/负极电性连接与其相邻的第二软包电芯300的负极/正极;
[0030]S3、如图3所示,提供第二片状壳体500,在第二片状壳体500内安装第二绝缘垫片510,并将第二片状壳体500扣合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100上,同时使第一软包电芯200的极耳400和第二软包电芯300的极耳400位于第一绝缘垫片110和第二绝缘垫片510之间。
[0031]本制造方法将第一软包电芯200和第二软包电芯300分别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100的上部和下部,并使第一软包电芯200的正极/负极电性连接与其相邻的第二软包电芯300的负极/正极,将第一软包电芯200与第二软包电芯300串联连接,由此可获得一种呈片状的电池模组,各个第一软包电芯200与第二软包电芯300均不堆叠接触,这里所说的接触,是指面与面之间的接触,而并非极耳400之间的接触,此种结构能够避免电池模组内部垒热,并能保证每个第一软包电芯200和第二软包电芯300均处于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各个第一软包电芯200和第二软包电芯300的温度场一致,使用寿命相近,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003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第一片状壳体(100),在第一片状壳体(100)内安装第一绝缘垫片(110);S2、提供多个第一软包电芯(200)和第二软包电芯(300),将第一软包电芯(200)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100)的上部,并使第一软包电芯(200)的极耳(400)朝下,将第二软包电芯(300)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100)的下部,并使第二软包电芯(300)的极耳(400)朝上,使第一软包电芯(200)的正极/负极电性连接与其相邻的第二软包电芯(300)的负极/正极;S3、提供第二片状壳体(500),在第二片状壳体(500)内安装第二绝缘垫片(510),并将第二片状壳体(500)扣合安装于第一片状壳体(100)上,同时使第一软包电芯(200)的极耳(400)和第二软包电芯(300)的极耳(400)位于第一绝缘垫片(110)和第二绝缘垫片(51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在第一软包电芯(200)和第二软包电芯(300)的软包面涂覆导电结构胶,并将第一软包电芯(200)和第二软包电芯(300)的软包面贴紧固定于第一片状壳体(10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待导电结构胶凝固之后,将第一软包电芯(200)和第二软包电芯(300)焊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采样胶水将第一片状壳体(100)与第二片状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训振闫毅付垚李永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