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83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送风组件和换热组件,送风组件包括风道件和贯流风轮,风道件包括前蜗舌和后蜗舌,前蜗舌和后蜗舌之间限定出送风风道,送风风道的一端形成有风道进口且另一端形成有风道出口,贯流风轮设于送风风道内;换热组件设于送风组件的上游且包括后换热器,后换热器设于后蜗舌的远离前蜗舌的一侧,后蜗舌包括位于贯流风轮与后换热器之间的后进口段,后换热器的靠近后蜗舌的一侧形成有凹槽,凹槽的至少部分与后进口段相对。由此,可以有效降低风阻,以增加后换热器的进气量,提高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并使整体进风更加均匀,风速分布均匀性更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送风组件用于供给至室内空间的换热气流,换热气流流经换热组件,与换热组件进行充分换热后排出至室内空间,以使室内空间的温度满足用户需求。
[0003]送风组件通过蜗舌结构限定出风道,换热气流流经风道排出至室内空间,蜗舌限定出的进风口邻近换热组件,会增大风阻,导致气流均匀性、风速分布变差,并导致换热组件换热不充分,降低换热效果以及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果好,且出风均匀。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送风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风道件和贯流风轮,所述风道件包括前蜗舌和后蜗舌,所述前蜗舌和所述后蜗舌之间限定出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的一端形成有风道进口且另一端形成有风道出口,所述贯流风轮设于所述送风风道内;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送风组件的上游且包括后换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风道件和贯流风轮,所述风道件包括前蜗舌和后蜗舌,所述前蜗舌和所述后蜗舌之间限定出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的一端形成有风道进口且另一端形成有风道出口,所述贯流风轮设于所述送风风道内;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送风组件的上游且包括后换热器,所述后换热器设于所述后蜗舌的远离所述前蜗舌的一侧,所述后蜗舌包括位于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后换热器之间的后进口段,所述后换热器的靠近所述后蜗舌的一侧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后进口段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换热器的横截面上,所述后换热器的宽度为B,所述凹槽的深度为H,5.25≤B/H≤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与所述后进口段相对的第一槽段,在所述后换热器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槽段的长度为L1,所述后换热器的总长度为L,其中:0.215≤L1/L≤0.4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后进口段相对,在所述后换热器的横截面上沿所述后换热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槽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槽段的远离所述后蜗舌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换热器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槽段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槽段的长度为L2,所述后换热器的总长度为L,其中:0.215≤L1/L≤0.43;和/或0.054≤L2/L≤0.2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换热器穿设有多根换热管,在所述后换热器的横截面上,多根所述换热管沿所述后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夫峰苏明泽唐华李日新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