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74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属于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边坡具有前低后高的滑动面,在滑动面后侧埋设有一排横向设置的抗滑桩,抗滑桩与地表深处的稳定岩体相连接;在一排抗滑桩的后侧设有挡土板;在滑动面上铺设有土工格栅,在土工格栅的上方设置有植生袋,土工格栅的前端翻折形成有用于固定植生袋的格栅反包段;滑动面上还设有若干微型桩,微型桩下端穿过土工格栅的网格孔埋设于稳定岩体;在滑动面上还设置有岩土位移监测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可对边坡起到绿化加固作用,更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并且施工方便、安全可靠、总成本较低,能够一次治理到位。够一次治理到位。够一次治理到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环境岩土工程
,具体地涉及一种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的普及,输电线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山区,面临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维护成本高等挑战。山区输电线路通常会产生弃土堆积和植被破坏问题,在受到强降雨等不良天气的作用下,输电线路塔塔基范围易出现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避免灾害的发生、对具有灾害隐患的塔基边坡进行及时治理与防护尤为重要。
[0003]此外,在矿区迹地有很多挖、填边坡地质问题与山区线路塔基问题类似,受地形条件限制,机械设备就位困难,采用抗滑桩支护等方案时支护难度较大,施工困难、环境影响较大,同样易出现滑坡等灾害。
[0004]目前边坡治理防护大多采用草皮平铺、客土植生植物护坡等方式,在边坡周围进行临时的绿化,其生态护坡稳定性差且前期养护困难,并且由于边坡坡度较陡,雨水径流速度大,极易对现有坡面形成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很难存活。尤其对于失稳的塔基边坡,生态护坡造价高、后期维护时间长、整体成本较高,并且护坡效果不理想,经济效益较差。并且边坡隐患治理需一次治理到位,避免因治理效果不佳而多次返工,防止再次滑坡的产生。对此,现有的技术方案已无法满足当下对于线路塔基以及矿区迹地等边坡灾害治理防护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适用于线路塔基边坡以及矿区迹地边坡等,对边坡起到绿化加固作用,更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并且施工方便、安全可靠、总成本较低。
[0006]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边坡具有前低后高的滑动面,在滑动面后侧埋设有一排横向设置的抗滑桩,抗滑桩与地表深处的稳定岩体相连接;在一排抗滑桩的后侧设有挡土板;在滑动面上铺设有土工格栅,在土工格栅的上方设置有植生袋,土工格栅的前端翻折形成有用于固定植生袋的格栅反包段;滑动面上还设有若干微型桩,微型桩下端穿过土工格栅的网格孔埋设于稳定岩体;在滑动面上还设置有岩土位移监测组件。
[0007]进一步地,抗滑桩的下端埋设于稳定岩体,抗滑桩上还通过锚杆或预应力锚索连接稳定岩体。
[0008]进一步地,边坡在挡土板上部后侧设置有横向的排水沟。
[0009]进一步地,挡土板后方的边坡上设置有格构梁。
[0010]进一步地,微型桩为竖直设置,微型桩呈梅花形或方形的点阵状排布。
[0011]进一步地,土工格栅上设置有回填土。
[0012]进一步地,岩土位移监测组件包括有测斜管,测斜管内自上而下排列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测斜仪探头,测斜仪探头连接有信号发射装置和数据采集器;测斜管的底部具有密封盖;滑动面开设有钻孔,测斜管设置于钻孔内,测斜管和钻孔内壁之间设置有粗砂层。
[0013]进一步地,测斜管为竖直设置,测斜管设置于微型桩之间和/或抗滑桩之间。
[0014]进一步地,测斜管的埋设深度大于抗滑桩的埋设深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边坡在抗滑桩的后侧埋设有塔基。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的方案将植物护坡技术和工程防护措施相结合,协同发挥支护作用,可有效解决存在滑坡灾害隐患的边坡稳定性问题,达到边坡隐患治理与预警的目的,不仅起到边坡加固作用,而且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0018]2、本技术的方案中支护结构使用抗滑桩、挡土板和预应力锚索或锚杆对滑坡体进行处理,其中桩间挡土板能够防止桩间土的流失,预应力锚索或锚杆能够增加抗滑桩的支护效果,提高边坡整体安全系数,实现维持滑移体稳定性,且施工速度快,可靠性高;护坡结构使用微型桩、土工格栅、植生袋对桩前滑坡体进行治理,其中微型桩可有效加固桩前土体,土工格栅可实现坡面恢复,植生袋可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并可尽快恢复植被。
[0019]3、本技术的方案对边坡采取截排水措施,通过挡土板上设置排水沟可有效疏排地下水,将地表水排至坡体外侧,防止坡体静水压力增大。
[0020]4、本技术的方案中,岩土位移监测组件设置于抗滑桩和微型桩群中,抗滑桩施工中埋设测斜管,监测抗滑桩的变形;微型桩群间钻孔埋深测斜管,监测坡体变形,可起到边坡治理范围内支护结构和土体变形的监测,起到预警功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岩土位移监测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0026]1、塔基;
[0027]2、抗滑桩;
[0028]3、挡土板;
[0029]4、土工格栅;
[0030]5、格栅反包段;
[0031]6、植生袋;
[0032]7、微型桩;
[0033]8、岩土位移监测组件;
[0034]9、锚杆;
[0035]10、预应力锚索;
[0036]11、排水沟;
[0037]12、格构梁;
[0038]13、回填土;
[0039]14、测斜管;
[0040]15、测斜仪探头;
[0041]16、密封盖;
[0042]17、钻孔;
[0043]18、粗砂层;
[0044]19、导槽;
[0045]20、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6]本技术提供一种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适用于线路塔基边坡以及矿区迹地边坡等,对边坡起到绿化加固作用,更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并且施工方便、安全可靠、总成本较低,能够一次治理到位。
[0047]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典型应用场景为线路塔基边坡,塔基1(塔腿基桩)埋设于前低、后高的边坡上(为便于描述定义此前后方向),边坡上具有滑动面,滑动面即为已发生了水土流失/滑坡等灾害或者有该类灾害隐患的地表位置,滑动面下方为地表深处的稳定岩体(基岩层)。对于线路塔基边坡,滑动面会形成于塔基1前方位置。本技术的另一种典型应用场景为矿区迹地边坡,其边坡地质情况与线路塔基边坡相类似,大体上区别仅在于不存在塔基1,同样可采用本技术的方案进行治理防护。
[0048]本技术的一种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主要包括设置于滑动面后方的支护结构、设于滑动面的护坡结构,以及岩土位移监测组件8。其中,支护结构主要包括抗滑桩2和挡土板3,实现工程防护;护坡结构主要包括微型桩7、土工格栅4和植生袋6,实现植物护坡;岩土位移监测组件8设置在滑动面上,实现对坡体变形进行检测,起到预警功能。
[0049]具体而言,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所述边坡具有前低后高的滑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面后侧埋设有一排横向设置的抗滑桩(2),所述抗滑桩(2)与地表深处的稳定岩体相连接;在一排所述抗滑桩(2)的后侧设有挡土板(3);在所述滑动面上铺设有土工格栅(4),在所述土工格栅(4)的上方设置有植生袋(6),所述土工格栅(4)的前端翻折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植生袋(6)的格栅反包段(5);所述滑动面上还设有若干微型桩(7),所述微型桩(7)下端穿过所述土工格栅(4)的网格孔埋设于所述稳定岩体;在所述滑动面上还设置有岩土位移监测组件(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2)的下端埋设于所述稳定岩体,所述抗滑桩(2)上还通过锚杆(9)或预应力锚索(10)连接所述稳定岩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在所述挡土板(3)上部后侧设置有横向的排水沟(1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3)后方的所述边坡上设置有格构梁(1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隐患灾害治理及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桩(7)为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龙杜韬刘顺贾宁王亮雷磊王洪播石瑞刘京京苏美亮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