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阻力平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57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式阻力平衡器,包括筒体、阻尼板、调节组件及限位组件,筒体包括上筒体、下筒体,上筒体和下筒体存在间隙且两者通过连接组件连接,阻尼板设置在筒体内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两侧的阻尼板间形成气流通道,阻尼板具有第一板段、第二板段,第二板段连接在第一板段两端,调节组件一端与第一板段外侧壁连接,另一端伸出上筒体和下筒体的间隙,用于调节两侧第一板段的间距,限位组件设置在第二板段外侧壁与筒体内侧壁之间,用于根据阻力的变化实时限位调节两侧第二板段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气流通道整体尺寸的调节,并可在使用时根据阻力变化实时调整气流通道两端的尺寸,保证阻力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阻力平衡器


[0001]本技术属于阻力平衡器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阻力平衡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空气的粉尘污染,因此为了保护环境,许多工厂都会配备通风除尘系统,但除尘系统还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集中式除尘系统往往包含几十甚至上百个集尘点,管网呈枝状,支管数量很多,各支管间形成并联管路,这就要求各并联支管间的流体流动阻力损失基本相等,阻力损失值应相对差额不宜超过10%,否则除尘系统将会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失去功能,无法达到尘源控制效果,例如,若部分支管风速过小,则粉尘可能会在管道内沉降造成管路堵塞,若部分支管风速过大,则易造成管道磨损严重,甚至将有用物料抽走,因此,保证并联管路内的阻力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0003]为保证管道内阻力平衡,可在管道上增设大量管道调节阀,但是,若采用管道调节阀则可能产生的偏流现象,气动或电动的管道调节阀也会导致成本大大增加,并且对于直径较大的管道难以适用。目前,也有通过采用阻力平衡器保证管道内阻力平衡的方案,阻力平衡器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成本价格低廉,可避免管道中流体的偏流现象。但是,常见的阻力平衡器结构和尺寸是固定的,一旦安装则无法进行调节,因此在进行除尘管网系统设计时,就必须对管网进行精确的阻力平衡计算,并且若管网发生变更时,则原先的阻力平衡器将不再适用,需要根据现有的阻力平衡值重新更换新的阻力平衡器,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自动调节的阻力平衡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可调式阻力平衡器,包括:
[0007]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上筒体、下筒体,所述的上筒体设置在所述的下筒体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上筒体、下筒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
[0008]阻尼板:所述的阻尼板设置在所述的筒体内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两侧所述的阻尼板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的阻尼板具有第一板段、第二板段,所述的第二板段连接在所述的第一板段的两端;
[0009]调节组件:所述的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板段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的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的上筒体、下筒体之间的间隙,所述的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两侧所述的阻尼板的间距;
[0010]限位组件:所述的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板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的筒体的内侧壁之间,所述的限位组件用于根据阻力的变化实时限位调节两侧所述的第二板段的间距。
[001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均呈弧形,所述的第一板段沿竖直方向延伸,
两侧所述的第一板段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的第二板段从所述的第一板段的端部朝向所述的筒体的内侧壁倾斜延伸,两侧所述的第二板段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共同形成所述的气流通道。
[0012]优选地,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以及限位环,所述的第一限位件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板段的外侧壁上,所述的第二限位件连接在所述的筒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的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的第二限位件的一侧开设有槽体,所述的第二限位件朝向所述的第一限位件的一侧也开设有槽体,所述的限位环套设在两侧所述的第二板段外,且位于所述的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的槽体内。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限位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的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绕所述的筒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0015]优选地,两端所述的第二板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的筒体的内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的限位组件。
[0016]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定位件、环形密封件,所述的定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板段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的定位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的上筒体、下筒体之间的间隙,所述的环形密封件的内侧壁上具有朝向所述的筒体的开口,所述的环形密封件的开口与所述的上筒体、下筒体密封连接。
[00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定位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的定位件绕所述的筒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00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螺纹管、定位螺母以及调节螺栓,所述的螺纹管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板段连接,所述的螺纹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的上筒体、下筒体之间的间隙并伸入至环形密封件的开口内,所述的定位螺母设置在所述的环形密封件的外侧壁上,所述的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的定位螺母并伸入至所述的环形密封件内与所述的螺纹管形成螺纹配合。
[0019]优选地,两侧所述的阻尼板上均设置有所述的调节组件。
[0020]优选地,所述的筒体还包括上连接法兰、下连接法兰,所述的上连接法兰设置在所述的上筒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的下连接法兰设置在所述的下筒体的外侧壁上。
[002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2]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实现了对气流通道整体尺寸的调节,可达到初步调节阻力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阻力的变化实时调整气流通道两端的尺寸,保证管道内阻力始终处于平衡状态,防止出现偏流现象,整体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极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3]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阻力平衡器的主视示意图;
[0024]附图2为本实施例的阻力平衡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5]附图3为附图2中A

A的剖视示意图;
[0026]附图4为附图2中B

B的剖视示意图;
[0027]附图5为附图2中C

C的剖视示意图。
[0028]以上附图中:1、筒体;11、上筒体;12、下筒体;13、连接组件;131、定位件;132、环形密封件;14、上连接法兰;15、下连接法兰;2、阻尼板;20、气流通道;201、第一气流通道;202、第二气流通道;21、第一板段;22、第二板段;3、调节组件;31、螺纹管;32、定位螺母;33、调节螺栓;4、限位组件;40、槽体;41、第一限位件;42、第二限位件;43、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阻力平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上筒体、下筒体,所述的上筒体设置在所述的下筒体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上筒体、下筒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阻尼板:所述的阻尼板设置在所述的筒体内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两侧所述的阻尼板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的阻尼板具有第一板段、第二板段,所述的第二板段连接在所述的第一板段的两端;调节组件:所述的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板段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的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的上筒体、下筒体之间的间隙,所述的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两侧所述的阻尼板的间距;限位组件:所述的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板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的筒体的内侧壁之间,所述的限位组件用于根据阻力的变化实时限位调节两侧所述的第二板段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阻力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均呈弧形,所述的第一板段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侧所述的第一板段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的第二板段从所述的第一板段的端部朝向所述的筒体的内侧壁倾斜延伸,两侧所述的第二板段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共同形成所述的气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阻力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以及限位环,所述的第一限位件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板段的外侧壁上,所述的第二限位件连接在所述的筒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的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的第二限位件的一侧开设有槽体,所述的第二限位件朝向所述的第一限位件的一侧也开设有槽体,所述的限位环套设在两侧所述的第二板段外,且位于所述的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的槽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龙潘江山于满意汪洋吴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