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37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排水结构,包括路面段、设置在路面段两侧的排水沟和边沟;所述路面段包括中间路面段和边缘路面段,且所述中间路面段和边缘路面段均包括路基层、封层和沥青排水路面层,所述边缘路面段在在封层与沥青排水路面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层;所述排水沟分别设置在边缘路面段两侧,并在排水沟间隔设置有连通到边沟的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强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降低养护成本。降低养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沥青路面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路桥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沥青路面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
[0003]在现有技术中,在常年降雨量丰沛地区,沥青路面容易受到水损害破坏。水损害容易引起沥青路面出现不规则坑槽,且大小不一致、数量不一致,对于道路的维护保养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0004]通过研究发现,沥青路面水损坏主要主要在于,一方面是水聚集在沥青路面内部,不能及时排除,使沥青混合料处于水饱和状态下;另一方面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内部构造特征,外界载荷作用和温度变化影响了空隙水压力。当空隙水的压力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沥青混合料的剥离和沥青混合料出现松散现象,从而最终造成了坑槽的产生,而降水量和交通量的不同,又造成了这些坑槽的不规则性。因此,为了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的养护成本,良好的排水结构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排水结构,通过增强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0007]沥青路面排水结构,包括路面段、设置在路面段两侧的排水沟和边沟;所述路面段包括中间路面段和边缘路面段,且所述中间路面段和边缘路面段均包括路基层、封层和沥青排水路面层,所述边缘路面段在在封层与沥青排水路面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层;所述排水沟分别设置在边缘路面段两侧,并在排水沟间隔设置有连通到边沟的排水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路面段和边缘路面段连接呈浅V型。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上部设置有多排溢流孔,并在排水沟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泄水口,每个泄水口均连接有排水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孔的大小从下至上依次增大。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底部沟内间隔设置有杂物拦截筛网,并在沟内设置有拦截筛网安装卡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杂物拦截筛网包括金属框和连接在金属框之间的滤网。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首先,本技术采用将中间路段和边缘路段分开设置,根据沥青路面常用设计,利用倾斜路面将雨水汇集到路段两侧的排水沟内,边缘路段受雨水影响更大,因而中间路段采用单层防排水,而边缘路段采用双层防排水,更有针对性的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和排水效率。
[0014]其次,本技术采用在排水沟上部设置有溢流孔,通过渐变式的溢流孔,将过多雨水及时溢流出,避免在暴雨时排水沟内水流过大无法及时排出,造成路面集水过多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沥青路面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沥青路面排水结构的排水沟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

边缘路面段、2

第二排水层、3

中间路面段、4

封层、5

路基层、6

排水沟、7

排水管、8

沥青排水路面层、9

拦截筛网、10

泄水口、11

溢流孔、12

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26]如图1

图2所示,沥青路面排水结构,包括路面段、设置在路面段两侧的排水沟6和
边沟;路面段包括中间路面段3和边缘路面段1,且中间路面段3和边缘路面段1均包括路基层5、封层4和沥青排水路面层8,边缘路面段1在在封层4与沥青排水路面层8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层2;排水沟6分别设置在边缘路面段1两侧,并在排水沟6间隔设置有连通到边沟的排水管7。
[0027]与现有相比较而言,在现有技术中沥青路面为了能迅速排出路面的雨水,通常将沥青路面做成路拱的形式,路拱的具体坡度需要根据设计的路面等级类型,以及当地的地质自然条件来进行计算。但总体而言,在多雨地区采用高值,特别是在路面宽度要求越来越高,出现六车道、八车道的情况,1%

2%的路拱坡度已经无能满足排水需求,积水更容易在边缘车道汇集,形成大面积的积水无法排出,从而边缘路段更容易发生水损坏。因而在本技术中,采用在中间路段采用单层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段、设置在路面段两侧的排水沟(6)和边沟;所述路面段包括中间路面段(3)和边缘路面段(1),且所述中间路面段(3)和边缘路面段(1)均包括路基层(5)、封层(4)和沥青排水路面层(8),所述边缘路面段(1)在封层(4)与沥青排水路面层(8)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层(2);所述排水沟(6)分别设置在边缘路面段(1)两侧,并在排水沟(6)间隔设置有连通到边沟的排水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路面段(3)和边缘路面段(1)连接呈浅V型。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