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枕结构和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327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枕结构和座椅,包括头枕本体(1)和安装支架(2),头枕本体(1)通过安装支架(2)安装于座椅靠背(01),还包括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和电动调角器(33),电动调角器(33)包括可相对旋转的内齿板和外齿板,内齿板与第一连接件(31)连接,外齿板与第二连接件(32)连接;第一连接件(31)连接于头枕本体(1),第二连接件(32)连接于安装支架(2);或第一连接件(31)连接于安装支架(2),第二连接件(32)连接于座椅靠背(0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头枕结构,能够调节至任意角度,且结构简单,空间占比小,重量轻,强度高,换向冲击及换向噪音小。换向冲击及换向噪音小。换向冲击及换向噪音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枕结构和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头枕结构和座椅。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头枕设置于座椅的上侧,以便稳定地支撑使用者的头部,为了提高适应性,头枕的高度以及前后角度均设置为可调。
[0003]现有技术一种技术方案是通过电机带动齿轮作为旋转关节,实现头枕的前后角度可调,但齿轮如果设计小,强度会不足;齿轮如果设计太大,重量又会增加,并且空间占用大;同时,单级减速无法消除间隙,导致头枕前后晃动间隙明显,多级减速结构复杂,并且对零件精度要求高。
[0004]现有技术另一种方案是通过四连杆机构实现头枕的前后角度可调,但该结构对空间布置要求高,并且能调节的角度非常有限,几乎不可能实现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枕结构,能够调节至任意角度,且结构简单,空间占比小,重量轻,强度高,换向冲击及换向噪音小,提高乘坐舒适性。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其中头枕结构能够调节至任意角度,且结构简单,空间占比小,重量轻,强度高,换向冲击及换向噪音小,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枕结构,包括头枕本体(1)和安装支架(2),所述头枕本体(1)通过所述安装支架(2)安装于座椅靠背(01)的上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和电动调角器(33),所述电动调角器(33)包括可相对旋转的内齿板和外齿板,所述内齿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连接,所述外齿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1)连接于所述头枕本体(1),所述第二连接件(32)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2);或所述第一连接件(31)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2),所述第二连接件(32)连接于所述座椅靠背(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连接于所述头枕本体(1),所述第二连接件(32)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2);所述头枕本体(1)包括位于内部的支撑壳体(11),所述支撑壳体(11)罩设于所述旋转机构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与所述支撑壳体(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固定部(311)和第二固定部(312),所述第一固定部(311)与所述内齿板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311)、所述第二固定部(312)均与所述支撑壳体(11)的内侧壁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34),所述驱动电机(34)通过联杆(35)与所述电动调角器(33)连接,以驱动所述内齿板和所述外齿板相对转动,所述驱动电机(34)固定于所述支撑壳体(11)内部,所述第一固定部(311)设置有过孔(311a),用于所述联杆(35)穿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11)包括第一壳体部(111)和第二壳体部(112),所述第一壳体部(111)和所述第二壳体部(112)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驱动电机(34)、所述旋转机构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部;和/或,所述支撑壳体(11)由塑料材质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两个头枕连接管(21),以及过渡板(22),所述过渡板(22)连接于两个所述头枕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强王莹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