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24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涉及自吸泵技术领域。包括与自吸泵体连接的出水管道、用于与储液腔和排气阀相连接的外接管道、用于水体循环储存使用的储液腔,所述出水管道表面依次贯穿设置有止回阀和电磁阀。该自吸泵上排气部件,通过外接管道处出气管道和外接排气阀的设置,可以将气体进行稳定的对外排出,且通过外接管道外部储液腔的贯穿安装,储液腔底部通液软管与自吸泵内部泵腔的贯穿安装,可以在每次自吸泵使用时,将储液腔内部水体向泵腔内部进行循环通入,并可在不经使用时,及储液腔内部液面低于水位感应探针后,通过电磁阀的控制关闭,对出水管道、泵腔内部进行稳定密封,避免水体回流影响泵体下一次自吸泵使用的出水速度。泵使用的出水速度。泵使用的出水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自吸泵
,具体为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

技术介绍

[0002]自吸泵又称自吸式离心泵,且根据安装使用方式又可分为立式自吸泵和卧式自吸泵,在自吸泵进行使用时,仅需要保证泵体内储存有定量引液,即可配合电机和涡轮的传动进行自吸送液,且在自吸泵进行使用时,往往会通过出水管道处排气部件的配合使用,在自吸泵开启时进行排气,以保证自吸泵每次都能正常启动,缩短泵体自吸出水时间。
[0003]相关技术中,例如公开号为“CN213419378U”的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免注水卧式自吸泵,是排气阀取代止回阀,并通过排气阀与凸形排布进口管线最上端的安装,使自吸泵使用后可以通过排气阀的打开,配合高度差将水体留在自吸泵墙体内部,从而避免每次泵体使用后,泵腔内的液体都会因虹吸现象发生回流需要重新注水的问题。
[0004]然而上述专利中,在进行使用时,往往仅能将水体留存在自吸泵的泵腔中,抽水管道中的水体仍会回流到水池内部,及每次使用时都需要重新进行将水体抽入管道和排气的进程,影响自吸泵开启后的快速出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包括与自吸泵体连接的出水管道、用于与储液腔和排气阀相连接的外接管道、用于水体循环储存使用的储液腔,所述出水管道表面依次贯穿设置有止回阀和电磁阀,所述出水管道在止回阀和电磁阀之间设置有与外接管道相配合的转接接口,所述外接管道外侧贯穿设置有用于对外排气的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外部与排气阀相连接,所述外接管道外端接口与储液腔外侧轴接接口相嵌套,所述储液腔底部贯穿开设有与通液软管相连接的通液接口,所述通液软管与自吸泵内部相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出水管道处,止回阀和电磁阀的关闭,对水管道泵腔内部进行稳定密封,避免水体回流影响泵体下一次使用的出水速度,且在进行泵体启动时,通过出水管道处电磁阀的关闭,可以将气体稳定送入外接管道中,并可通过外接管道处出气管道和外接排气阀的设置,将气体进行稳定的对外排出,以进行泵体使用中的排气,且通过外接管道外部储液腔的贯穿安装,可以在外接管道排气、排液中,将液体送入储液腔中,并可在每次自吸泵使用时,将储液腔内部水体向泵腔内部进行循环通入。
[0010]优选的,自吸泵上排气部件,所述储液腔上端设置有注水口,所述储液腔内部设置有水位感应探针,所述水位感应探针与电磁阀之间为电性连接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自吸泵首次使用时,向泵腔内部进行注水,且通过储液腔内部水位感应探针的设置,可以在储液腔内部液面到达水位感应探针顶部时,控制出水管道处电磁阀进行开启。
[0012]优选的,自吸泵上排气部件,所述储液腔底部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放置的伸缩支脚,所述储液腔表面开设有用于水位观察的透明刻度窗。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储液腔进行放置使用和内部液面高度的观察。
[0014]优选的,自吸泵上排气部件,所述出水管道一端通过泵体出水接口与泵体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出水管道另一端设置有与外部用水管道相连接的出水口。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水口与外部管道的拼接连接,可以对外进行稳定供液。
[0016]优选的,自吸泵上排气部件,所述转接接口外部对位螺接有插接螺钉,所述外接管道接口处设置有与转接接口相嵌套的挡位接口。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对插接螺钉的收紧,对外接管道与出水管道外侧转接接口进行稳定的连接。
[0018]优选的,自吸泵上排气部件,所述挡位接口表面开设有与插接螺钉相卡合的限位槽,所述挡位接口通过限位槽和插接螺钉的对位卡合与外接管道相连接,所述外接管道和挡位接口为可拆分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插接螺钉与挡位接口中限位槽的卡合对外接管道和出水管道进行加固连接,并可通过对插接螺钉的松紧调节,将外接管道及外部储液腔进行便利拆装。
[0020]优选的,自吸泵上排气部件,所述外接管道内部开设有与轴接接口表面卡合块活动嵌套的卡合槽,所述外接管道和轴接接口为一体化组合设置。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接管道和轴接接口连接处,卡合块和卡合槽的卡合,可以对外接管道和储液腔进行防溢流加固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外接管道通过轴接接口的活动嵌套与储液腔构成转动结构。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储液腔的可转动设置,将储液腔在立式、卧式自吸泵中进行组合放置。
[0024](三)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具备有益效果如下:
[0026]1.该自吸泵上排气部件,在进行泵体启动时,通过出水管道处电磁阀的关闭,可以将气体稳定送入外接管道中,并可通过外接管道处出气管道和外接排气阀的设置,将气体进行稳定的对外排出,以进行泵体使用中的排气,且通过外接管道外部储液腔的贯穿安装,可以在外接管道排气、排液中,将液体稳定送入储液腔中,并可在储液腔内部液体到达水位感应探针最上端后,通过电性连接控制电磁阀开启,将水体向出水口进行稳定送出,以进行自吸泵的出水作业,且通过储液腔底部通液软管与自吸泵内部泵腔的贯穿安装,可以在每次自吸泵使用时,将储液腔内部水体向泵腔内部进行循环通入,并可在不经使用时,及储液腔内部液面低于水位感应探针后,通过电磁阀的控制关闭,对出水管道泵腔内部进行稳定密封,避免水体回流影响泵体下一次自吸泵使用的出水速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的储液腔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的外接管道与轴接接口和挡位接口连接处处主视结构剖视图。
[0032]图中:1、泵体出水接口;2、出水管道;3、止回阀;4、电磁阀;5、出水口;6、转接接口;7、插接螺钉;8、外接管道;9、出气管道;10、储液腔;11、轴接接口;12、挡位接口;13、限位槽;14、卡合槽;15、卡合块;16、伸缩支脚;17、通液接口;18、通液软管;19、透明刻度窗;20、注水口;21、水位感应探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34]参照图1到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包括与自吸泵体连接的出水管道2、用于与储液腔10和排气阀相连接的外接管道8、用于水体循环储存使用的储液腔10,出水管道2表面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包括与自吸泵体连接的出水管道(2)、用于与储液腔(10)和排气阀相连接的外接管道(8)、用于水体循环储存使用的储液腔(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2)表面依次贯穿设置有止回阀(3)和电磁阀(4),所述出水管道(2)在止回阀(3)和电磁阀(4)之间设置有与外接管道(8)相配合的转接接口(6),所述外接管道(8)外侧贯穿设置有用于对外排气的出气管道(9),所述出气管道(9)外部与排气阀相连接,所述外接管道(8)外端接口与储液腔(10)外侧轴接接口(11)相嵌套,所述储液腔(10)底部贯穿开设有与通液软管(18)相连接的通液接口(17),所述通液软管(18)与自吸泵内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10)上端设置有注水口(20),所述储液腔(10)内部设置有水位感应探针(21),所述水位感应探针(21)与电磁阀(4)之间为电性连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10)底部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放置的伸缩支脚(16),所述储液腔(10)表面开设有用于水位观察的透明刻度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成陈少华徐方园郑鹏杨建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博格达流体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