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泵用泵头及自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56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吸泵用泵头及自吸泵,其涉及水泵领域,包括有进水腔室,用于将水输入腔室内,其具有进水口;排水腔室,用于将水排出腔室外,其具有排水口;增压腔室,其两端分别与进水腔室和排水腔室相通,用于高速旋转使进水腔室的水流向排水腔室;其中,所述增压腔室包括有:增压构件,其用于为水提供动能;第一肋板,其两侧面分别部分位于进水腔室和排水腔室内。本产品中,放置在两个进水通道之间的泄压阀改为设置在进水通道入口处,使其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安装和拆卸方便。安装和拆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泵用泵头及自吸泵


[0001]本技术属于自吸泵
,特指一种自吸泵用泵头及自吸泵。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的自吸泵在运行时,通常会产生巨大的噪音;这些噪音包括两种,一种是高压水在泵体内碰撞泵壳导致的,通常分贝值较高,声音较尖锐、刺耳,一种是叶轮转动时会在叶轮的正反面产生乱流,并因乱流作用在叶轮上,导致叶轮发生抖动从而撞击泵壳产生噪音。若这些噪音长期存在,会导致人们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0003]中国技术201610271646.2公开了一种低噪音自吸泵,其通过在肋板的一侧设置圆角来缓解噪音;但是,该结构仅能缓解高压水体在泵体内碰撞泵壳所产生的噪音,难以使泵体的水流变的稳定,因此也就不能缓解乱流所导致的叶轮与泵壳之间刮擦撞击所产生的噪音。
[0004]而现有技术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水泵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使用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自吸泵用泵头及自吸泵。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自吸泵用泵头,包括有:
[0008]进水管路,用于将水输入泵头内,其具有进水口;
[0009]排水管路,用于将水排出泵头外,其位于所述进水管路上侧且具有排水口;以及
[0010]增压腔室,其位于所述排水管路下端,且其两端分别与进水管路和排水管路相通,用于使进水管路的水流向排水管路;
[0011]其中,所述进水管路的末端与所述增压腔室直连并导通
[0012]优选地,还包括有:
[0013]第一肋板,其两侧面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和排水管路对应;
[0014]其中,所述第一肋板具有:
[0015]挡水件,其位于第一肋板的下端且所述挡水件与第一肋板连接;
[0016]其中,挡水件具有:
[0017]第一挡水段,其一端与第一肋板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挡水段沿增压腔室的外缘配置;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肋板具有:
[0019]第二挡水段,其相对于第一挡水段朝向第一肋板一侧延伸,用于减少水流直接冲击第一肋板。
[0020]优选地,所述进水管路包括有:
[0021]入水段,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入水段的入口处;
[0022]进水段,其末端与所述增压腔室直连;以及
[0023]缓冲段,其两端分别与所入水段和与进水段连接,用于使水通过缓冲段的内壁缓冲水的流速;
[0024]所述缓冲段具有圆弧段,并向着水流流入的方向凹陷,用于引导水流流向所述增压腔室。
[0025]其中,所述缓冲段至少具有:
[0026]缓冲前节,其与所述入水段的末端相对应;
[0027]缓冲中节,其向内凹陷并呈弧形;以及
[0028]缓冲后节,其沿所述增压腔室一侧突出设置,并与流水在所述增压腔室内的流动方向相对应,用于引导水流朝所述增压腔室外缘流动。
[0029]优选地,其中,所述排水管路具有:
[0030]存水区域部,所述排水口位于存水区域部的上端;以及
[0031]循环区域部,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存水区域部和增压腔室连通。
[0032]优选地,其中,所述存水区域部具有避让段,其位于存水区域部的下侧,所述进水管路至少部分伸入避让段的下侧。
[0033]优选地,其中,所述循环区域部具有第二肋板,其将循环区域部分为导水通道和回流通道;
[0034]所述第二肋板为弧状肋板,且其上端朝所述回流通道一侧弯曲。
[0035]优选地,包括有:
[0036]上盖壳,其顶部具有排水口;
[0037]下盖壳,其与上盖壳连接;所述上盖壳和下盖壳之间具有存水区域部;
[0038]增压壳,其一端与下盖壳连接;
[0039]优选地,所述下盖壳具有:
[0040]上连接段,其位于下盖壳的上沿边;
[0041]下连接段,其位于下盖壳的下沿边;所述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相互焊接。
[0042]一种自吸泵,包括有上述所述的自吸泵用泵头,控压构件,其与存水区域部连通,用于调节存水区域部的压力;以及
[0043]增压构件,其用于为水提供动能。
[0044]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45]1.在本产品中,自吸泵头采用三层拼接;在安装时,部件采用冲焊技术;
[0046]2.在本产品中,将双个进水通道的区域优化到一个,使得进水更加通畅快速。
[0047]3.在本产品中,放置在两个进水通道之间的止回阀改为设置在进水通道入口处,使其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
[0048]4.在本产品中,将连通水箱的出水通道取消,采用压力罐与水箱直连。
[0049]5.在本产品中,自吸泵头采用不锈钢材质,防止自吸泵头生锈。
[0050]6.在本产品中,自吸泵头的部件两端具有有引导卡沿,使得部件之间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0051]图1是本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2是本专利的爆炸图。
[0053]图3是本专利的俯视图。
[0054]图4是本专利A

A处的剖视图图。
[0055]图5是本专利A处的放大图。
[0056]图6是本专利B处的放大图。
[0057]附图标记:
[0058]1‑
进水管路;2

排水管路;3

增压腔室;4

上盖壳;5

下盖壳;6

增压壳; 7

控压构件;11

进水口;12

入水段;13

缓冲段;14

进水段;15

止回阀;21
‑ꢀ
排水口;22

存水区域部;23

循环区域部;31

增压构件;32

第一肋板;51

上连接段;52

下连接段;131

缓冲前节;132

缓冲中节;133

缓冲后节;
[0059]221

避让段;233

第二肋板;231

导水通道;232

回流通道;233

第二肋板;321

导向段;322

挡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描述:
[0061]如图2

4所示,一种自吸泵用泵头包括有进水管路1、排水管路2和增压腔室3。所述增压腔室3两端分别连通进水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泵用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进水管路(1),用于将水输入泵头内,其具有进水口(11);排水管路(2),用于将水排出泵头外,其位于所述进水管路(1)上侧且具有排水口(21);以及增压腔室(3),其位于所述排水管路(2)下端,且其两端分别与进水管路(1)和排水管路(2)相通,用于使进水管路(1)的水流向排水管路(2);其中,所述进水管路(1)的末端与所述增压腔室(3)直连并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用泵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肋板(32),其两侧面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1)和排水管路(2)对应;其中,所述第一肋板(32)具有:挡水件(322),其位于第一肋板(32)的下端且所述挡水件(322)与第一肋板(32)连接;其中,挡水件(322)具有:第一挡水段(3221),其一端与第一肋板(32)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挡水段(3221)沿增压腔室(3)的外缘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泵用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板(32)具有:第二挡水段(3222),其相对于第一挡水段(3221)朝向第一肋板(32)一侧延伸,用于减少水流直接冲击第一肋板(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用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1)包括有:入水段(12),所述进水口(11)位于所述入水段(12)的入口处;进水段(14),其末端与所述增压腔室(3)直连;以及缓冲段(13),其两端分别与所入水段(12)和与进水段(14)连接,用于使水通过缓冲段(13)的内壁缓冲水的流速;所述缓冲段(13)具有圆弧段,并向着水流流入的方向凹陷,用于引导水流流向所述增压腔室(3);其中,所述缓冲段(13)至少具有:缓冲前节(131),其与所述入水段(12)的末端相对应;缓冲中节(132),其向内凹陷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利波吴海军巫泽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日井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