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单元模组和功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978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功率单元模组和功率设备,其中,功率单元模组包括第一集成电路板和第二集成电路板,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包括第一PCB、绑定线,以及设于第一PCB上的功率裸芯片;第二集成电路板包括第二PCB,以及设于第二PCB上的驱动电源和驱动电路,第一PCB与第二PCB层叠设置,第二PCB上开设有避空孔,避空孔的位置对应于功率裸芯片的位置,避空孔用于避空功率裸芯片,驱动电源用于为驱动电路供电,绑定线的第一端与功率裸芯片连接,绑定线的第二端穿过避空孔与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高功率单元模组的功率密度。用新型能提高功率单元模组的功率密度。用新型能提高功率单元模组的功率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单元模组和功率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板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功率单元模组和功率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功率设备中的功率单元模组一般由功率裸芯片、驱动电路和驱动电源等电路元件组成,而为了避免将这些电路元件布设于一块PCB时增大PCB的面积,导致功率单元模组的安装难度提升的情况,可通过将这些电路元件分别布设于上下层叠设置的两块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上。
[0003]然而,为了兼顾功率单元模组的散热效果,设置有功率单管的PCB的表面往往铺铜较厚,由于加工工艺的限制,铺铜较厚的PCB上所刻蚀的电路走线的间距往往较大,而多个间距设置的功率单管焊接于PCB上的引脚间距往往较小,从而限制了功率单管在厚铜层基板的布设数量,进而导致功率单元模组的功率密度无法提高。
[000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功率单元模组和功率设备,旨在提高功率单元模组的功率密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单元模组,应用于功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单元模组包括:第一集成电路板,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包括第一PCB、绑定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PCB上的功率裸芯片;第二集成电路板,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包括第二PCB,以及设于所述第二PCB上的驱动电源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PCB与所述第二PCB层叠设置,所述第二PCB上开设有避空孔,所述避空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功率裸芯片的位置,所述避空孔用于避空所述功率裸芯片,所述驱动电源用于为所述驱动电路供电,所述绑定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裸芯片连接,所述绑定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避空孔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单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PCB在靠近所述第一PCB一侧的表面设有多个固定焊盘,各所述固定焊盘围绕所述第二PCB的边沿间距设置,且所述固定焊盘还布设于各所述避空孔之间的PCB横梁处,所述固定焊盘用于将所述第二PCB与所述第一PCB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单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B在背离所述第一PCB一侧的表面设有馈电焊盘,所述绑定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避空孔与所述馈电焊盘连接,所述馈电焊盘还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单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焊盘设于各所述避空孔之间的PCB横梁处。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单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单元模组还包括转接板,在背离所述第一PCB的一侧,所述转接板与所述第二PCB邻近设置,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还包括立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权枫吴岩松范中举穆广智周永志陈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