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合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80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水卷材用工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压合滚轮,包括第一圆钢管、第二圆钢管以及压辊,所述第一圆钢管中部外表面与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第二圆钢管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压辊通过贯穿方式连接于第一圆钢管底部,所述压辊中部设有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连接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两端分别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一圆钢管底部扁钢的内壁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压辊内的通过注入黄油,即可保持压辊与连接柱的润滑性,更加便于压辊的滚动,解决了卷材接缝搭接不严密的问题、避免防水卷材在搭接缝处易发生渗漏的难题,提高铺贴效率,满足了经济、实用、高效的要求。高效的要求。高效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合滚轮


[0001]本技术涉及防水卷材用工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合滚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程防水卷材采用热熔法施工应用非常普遍,因其适用环境温度范围广、接缝搭接操作方便、施工效率较高而被广泛应用的一种防水卷材连接方式。卷材搭接热熔时的传统操作是施工人员使用脚踩压或用手掌按压的方式使卷材搭接处在热熔后粘结紧密。但是挤压缺乏连贯性,挤压力不均匀等问题,导致热熔后的卷材搭接部位的粘结不严密,“沥青油”压出效果不明显,从而带来渗漏隐患。
[0003]本技术工具目的在于,针对以上问题,制作一种手持式钢制压辊装置,使卷材快速均匀、快速地挤压“出油”,以达到卷材搭接严密、高效施工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合滚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合滚轮,包括第一圆钢管、第二圆钢管以及压辊,所述第一圆钢管中部外表面与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第二圆钢管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压辊通过贯穿方式连接于第一圆钢管底部,所述压辊中部设有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连接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两端分别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一圆钢管底部扁钢的内壁两侧,所述压辊直径为100mm,长度为100mm,且通孔直径为12mm,所述连接柱直径为10mm,长度为120mm,将连接柱贯穿压辊,并将连接柱的两端与扁钢的内壁两侧进行焊接,此时压辊即可在连接柱处进行滚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钢管顶部外表面通过粘黏方式连接第一防滑套,所述第一圆钢管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扁钢顶部,所述扁钢为U型,所述第一圆钢管直径为30mm,厚度2mm,长度为2000mm,所述扁钢宽度为40mm,厚度为20mm,长度为 250mm,将扁钢弯曲成U型,随后将扁钢顶部与第一圆钢管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然后将第一防滑套套于第一圆钢管的外部,并与第一圆钢管外表面进行粘黏。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钢管直径为10mm,长度为120mm,所述第二圆钢管外部分别通过粘黏方式连接第二防滑套,将两组第二圆钢管的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一圆钢管的外表面,随后将第二防滑套通过粘黏方式套于第二圆钢管的外表面。
[0008]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09]1.本技术通过压辊的设置,将连接柱贯穿压辊,并将连接柱的两端与扁钢的内壁两侧进行焊接,此时压辊即可在连接柱处进行滚动,在使用时,将压辊内的通过注入黄油,即可保持压辊与连接柱的润滑性,更加便于压辊的滚动,解决了卷材接缝搭接不严密的问题、避免防水卷材在搭接缝处易发生渗漏的难题,提高铺贴效率,满足了经济、实用、高效的要求。
[0010]2.本技术通过第一圆钢管以及第二圆钢管的相互配合,将扁钢弯曲成U型,随后将扁钢顶部与第一圆钢管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然后将第一防滑套套于第一圆钢管的外部,并与第一圆钢管外表面进行粘黏,随后将两组第二圆钢管的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一圆钢管的外表面,随后将第二防滑套通过粘黏方式套于第二圆钢管的外表面,使用时,可将第一防滑套放置于使用者的肩部,此时第一防滑套即可起到一定的舒适性,避免使用者的肩部因长时间使用而不适,随后使用者可双手手握第二圆钢管,即可方便对该装置进行操作,该第二防滑套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使用者手滑,更加便于压合操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圆钢管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压辊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为:1、第一圆钢管;2、第二圆钢管;3、压辊;101、第一防滑套;102、扁钢;201、第二防滑套;301、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用于一种压合滚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合滚轮,包括第一圆钢管1、第二圆钢管2以及压辊3,第一圆钢管1中部外表面与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第二圆钢管2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压辊3通过贯穿方式连接于第一圆钢管1底部,第一圆钢管1顶部外表面通过粘黏方式连接第一防滑套101,第一圆钢管1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扁钢102顶部,压辊3中部设有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连接连接柱301,连接柱301两端分别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扁钢102内壁两侧,压辊3直径为100mm,长度为100mm,且通孔直径为12mm,连接柱301直径为10mm,长度为120mm,在进行生产时,将连接柱301贯穿压辊3,并将连接柱301的两端与扁钢102的内壁两侧进行焊接,此时压辊3即可在连接柱301处进行滚动,在使用时,将压辊3内的通过注入黄油,即可保持压辊3与连接柱301的润滑性,更加便于压辊3的滚动。
[0017]其中,第一圆钢管1顶部外表面通过粘黏方式连接第一防滑套101,第一圆钢管1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扁钢102顶部,扁钢102为U型,第一圆钢管1直径为30mm,厚度2mm,长度为2000mm,扁钢102宽度为40mm,厚度为20mm,长度为 250mm,在进行加工时,将扁钢102弯曲成U型,随后将扁钢102顶部与第一圆钢管1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然后将第一防滑套101套于第一圆钢管1的外部,并与第一圆钢管1外表面进行粘黏,在使用时,可将第一防滑套101放置于使用者的肩部,此时第一防滑套101即可起到一定的舒适性,避免使用者的肩部因长时间使用而不适。
[0018]其中,第二圆钢管2直径为10mm,长度为120mm,第二圆钢管2外部分别通过粘黏方式连接第二防滑套201,在进行加工时,将两组第二圆钢管2的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
一圆钢管1的外表面,随后将第二防滑套201通过粘黏方式套于第二圆钢管2的外表面,使用时,使用者可双手手握第二圆钢管2,即可方便对该装置进行操作,该第二防滑套201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使用者手滑,更加便于压合操作。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0]该一种压合滚轮,在进行生产时,将扁钢102弯曲成U型,随后将扁钢102顶部与第一圆钢管1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然后将第一防滑套101套于第一圆钢管1的外部,并与第一圆钢管1外表面进行粘黏,随后将两组第二圆钢管2的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一圆钢管1的外表面,随后将第二防滑套201通过粘黏方式套于第二圆钢管2的外表面,然后将连接柱301贯穿压辊3,并将连接柱301的两端与扁钢102的内壁两侧进行焊接,此时压辊3即可在连接柱301处进行滚动;
[0021]在进行使用时,可将第一防滑套101放置于使用者的肩部,此时第一防滑套101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合滚轮,包括第一圆钢管(1)、第二圆钢管(2)以及压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钢管(1)中部外表面与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第二圆钢管(2)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压辊(3)通过贯穿方式连接于第一圆钢管(1)底部,所述压辊(3)中部设有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连接连接柱(301),所述连接柱(301)两端分别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一圆钢管(1)底部扁钢(102)的内壁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合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3)直径为100mm,长度为100mm,且通孔直径为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合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01)直径为10mm,长度为120mm。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春雨刘向党刘超赵强王琳宇周振卫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