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辅助器材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医用负压引流承载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用于盛放一次性医用引流装置,所述装置本体包括上端连接件及下端连接件,所述上端连接件呈空心圆环状设置,所述下端连接件呈实心圆环状设置,所述上端连接件与下端连接件之间预留有间距并通过连杆组件相连接固定,所述连杆组件的一侧配合设置有铰接组件,该铰接组件呈U形设置并嵌入设置于连杆组件内部;该装置有效的对一次性引流装置进行盛放固定,减少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对一次性引流装置的影响,保证一次性引流装置引流时的稳定性,减少意外的发生率。的发生率。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负压引流承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辅助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承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医学手术中,因为胸腔和腹腔正常情况下处于负压状态,当发生胸腹腔积液、积气、感染化脓、手术外渗液等情况时,常采取负压引流治疗,一次性医用引流装置的作用就是创造负压环境,其内部负压值大于胸腔负压值,将胸腹腔内的液体引流至体外,通常在对患者的胸腹腔引流时,常常将一次性引流装置放置于地面,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走动时,容易与一次性引流装置发生碰撞,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将一次性引流装置放置于桌子或其余物体上时,由于一次性引流装置与患者的胸腹腔水平面差距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医用负压引流承载装置;该装置有效的对一次性引流装置进行盛放固定,减少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对一次性引流装置的影响,保证一次性引流装置引流时的稳定性,减少意外的发生率。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负压引流承载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用于盛放一次性医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上端连接件(2)及下端连接件(3),所述上端连接件(2)呈空心圆环状设置,所述下端连接件(3)呈实心圆环状设置,所述上端连接件(2)与下端连接件(3)之间预留有间距并通过连杆组件相连接固定,所述连杆组件的一侧配合设置有铰接组件(4),该铰接组件(4)呈U形设置并嵌入设置于连杆组件内部。
[0005]本技术工作时,将一次性引流装置放置于装置本体(1)上,将一次性引流装置的下端面放置于海绵垫(13)上,将铰接组件(4)的一侧与第一连杆(6)的一侧相固定,将铰接组件(4)的另一侧搭接与患者的床沿即可,由于上端连接件(2)与下端连接件(3)的存在,故而有效的保护了一次性引流装置被触碰的可能性,同时不影响引流效果,连杆组件将有效的对一次性引流装置进行定位,防止一次性引流装置滑落,引流完成后,可通过止水夹(10)停止一次性引流装置上管路内的液体逆流,当需要调整一次性引流装置的高度时,医护人员通过按压限位模块(16),将限位模块(16)向第一连杆(6)的方向按压,此时限位模块(16)将以转轴(15)为圆心进行旋转,此时限位模块(16)的下端将与限位凹槽(17)脱离固定,此时一次性引流装置跟随装置本体(1)向下移动,当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松开限位模块(16),此时限位模块(16)回归支持状态,限位模块(16)下端凸起处的上侧面将与限位凹槽(17)的内侧面相贴合并保持固定。
[0006]本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一种医用负压引流承载装置;该装置有效的对一次性引流装置进行盛放固定,减少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对一次性引流装置的影响,保证一次性引流装置引流时的稳定性,减少意外的发生率。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装置本体(1)的使用寿命;所述连杆组件共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为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及第四连杆(9),所述第一连杆(6)的顶端与上端连接件(2)焊接固定,第一连杆(6)的下端与下端连接件(3)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及第四连杆(9)与第一连杆(6)为相同结构并依次与上端连接件(2)及下端连接件(3)焊接固定。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固定铰接组件(4);所述铰接组件(4)设置于第一连杆(6)的一侧并通过固定件5与第一连杆(6)6定位固定,所述铰接组件(4)4呈U形设置,铰接组件(4)4的一侧对应第一连杆(6)6设置有连接孔,铰接组件(4)4的另一端与患者的床沿搭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杆(6)6上对应铰接组件(4)4的连接孔预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对应连接孔设置且直径相等,所述固定件5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且呈圆柱状设置,所述固定件5的贯穿连接孔孔与定位孔设置并与连接孔及定位孔的内壁相贴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调节高度;所述第一连杆(6)内部呈中空设置且上端对应铰接组件(4)预设有锁紧限位组件,该锁紧限位组件包括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两端与第一连杆(6)的上端铰接固定且可进行旋转,所述转轴(15)的外部套装设置有限位模块(16),所述限位模块(16)呈L形垂直套装于转轴(15)的外部并以转轴(15)为圆心进行角度调整,所述铰接组件(4)的外侧面对应限位模块(16)预设有若干组限位凹槽(17),每组限位凹槽(17)与铰接组件(4)一体成型并对应限位模块(16)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逆流;所述铰接组件(4)上预设有止回夹组件,所述止回夹组件包括止水夹(10)及配合止水夹(10)设置的套环组件(11),所述套环组件(11)采用医用弹性制成且套装于铰接组件(4)的外部,所述套环组件(11)的下端对应止水夹(10)预设有连接带(12),所述连接带(12)与套环组件(11)之间配合设置有拉伸组件(18),该连接带(12)环绕设置于拉伸组件(18)内部且可进行抽拉,所述连接带(12)的下端配合止水夹(10),所述连接带(12)绕包于止水夹(10)的外部。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装置本体(1)的柔软度;所述上端连接件(2)、下端连接件(3)及连杆组件皆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下端连接件(3)的上端面粘接设置有魔术贴,该魔术贴上贴附设置有海绵垫(13)。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一次性引流装置脱落;所述下端连接件(3)的外圆周面对应海绵垫(13)预设有圆环边(14),该圆环边(14)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并与下端连接件(3)一体成型,所述圆环边(14)的水平高度为3cm。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细菌;所述上端连接件(2)、下端连接件(3)及连杆组件的外壁皆通过打磨光滑处理且外部涂覆有防菌保护漆。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与一次性引流装置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装置本体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一连杆与铰接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17]其中,1装置本体、2上端连接件、3下端连接件、4铰接组件、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10止水夹、11套环组件、12连接带、13海绵垫、14圆环边、15转轴、16限位模块、17限位凹槽、18拉伸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
3所示,一种医用负压引流承载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用于盛放一次性医用引流装置,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上端连接件2及下端连接件3,所述上端连接件2呈空心圆环状设置,所述下端连接件3呈实心圆环状设置,所述上端连接件2与下端连接件3之间预留有间距并通过连杆组件相连接固定,所述连杆组件的一侧配合设置有铰接组件4,该铰接组件4呈U形设置并嵌入设置于连杆组件内部;所述连杆组件共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负压引流承载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用于盛放一次性医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上端连接件(2)及下端连接件(3),所述上端连接件(2)呈空心圆环状设置,所述下端连接件(3)呈实心圆环状设置,所述上端连接件(2)与下端连接件(3)之间预留有间距并通过连杆组件相连接固定,所述连杆组件的一侧配合设置有铰接组件(4),该铰接组件(4)呈U形设置并嵌入设置于连杆组件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负压引流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共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为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及第四连杆(9),所述第一连杆(6)的顶端与上端连接件(2)焊接固定,第一连杆(6)的下端与下端连接件(3)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及第四连杆(9)与第一连杆(6)为相同结构并依次与上端连接件(2)及下端连接件(3)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负压引流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6)内部呈中空设置且上端对应铰接组件(4)预设有锁紧限位组件,该锁紧限位组件包括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两端与第一连杆(6)的上端铰接固定且可进行旋转,所述转轴(15)的外部套装设置有限位模块(16),所述限位模块(16)呈L形垂直套装于转轴(15)的外部并以转轴(15)为圆心进行角度调整,所述铰接组件(4)的外侧面对应限位模块(16)预设有若干组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玲,
申请(专利权)人:王秀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