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渗液接收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储液袋,所述储液袋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连接袋,所述连接袋的顶面开设有进水孔;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孔的内部,所述储液袋的顶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孔的内部;计量组件,所述计量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液袋的内部,用于计量尿量,通过设置储液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三通管与渗液管连接在一起,使渗液流入储液袋的内部,通过储液袋对渗液进行存放,通过设置软板,当渗液进入储液袋的内部后,软板受力会向下移动,从而对称重传感器感应端进行压迫,从而对渗液进行称重,便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排出渗液的重量。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排出渗液的重量。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排出渗液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渗液接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渗液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上进行的胆道支架植入术或胆道引流术后,部分患者往往会有腹水外渗的现象,腹水会在手术创口处渗出到体外,潮湿的局部环境增加患者的不舒适感,影响胆道引流管的固定,增加非计划拔管的风险;此外,医护人员需要收集渗出的腹水,通过观测腹水和观测引流出的胆汁液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08893268U的中国专利,其中提出了改良式胆道引流渗液接收装置,该组件在使用本申请中的改良式胆道引流渗液接收装置时,将造口袋的底盘紧贴在需要进行手术创口的部位,然后将从人体内引出的引流管的依次通过底盘、通管口和外袋,贯穿整个造口袋后结合引流袋进行收集胆汁工作。此时,从手术部位中漏出的渗液则会通过底盘落到造口袋中,而由于长条形的通管口与口袋的中线具有一定角度的错位,所以渗液难以通过通管口漏到造口袋的外部,而在造口袋的内侧的位于通管口上下两端的两条软质挡片也能够变相起到单向阀的作用,防止造口袋的渗液通过通管口外流。此外,通管口的外部还设有上侧边开设袋口的外袋以及覆盖在外袋上的敷膜,进一步防止了渗液会通过通管口进行渗漏的可能;而由于敷膜优选为是透明的,还可以透过敷膜对外袋的内部进行观察,以对可能出现的渗液露出的情况即使作出处理,从而保证引流手术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但在该方案中,医护人员无法对排出的渗液量进行测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引流渗液接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渗液接收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引流渗液接收装置,包括:储液袋,所述储液袋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连接袋,所述连接袋的顶面开设有进水孔;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孔的内部,所述储液袋的顶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孔的内部;计量组件,所述计量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液袋的内部,用于计量尿量。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储液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三通管与渗液管连接在一起,使渗液流入储液袋的内部,通过储液袋对渗液进行存放,通过计量组件对储液袋内部的渗液进行称重,方便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渗液的变化。
[0008]优选地,所述计量组件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所述储液袋的内部底面,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称重传感器;软板,所述软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液袋的内部一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软板,当渗液进入储液袋的内部后,软板受力会
向下移动,从而对称重传感器感应端进行压迫,从而对渗液进行称重,便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渗液的变化。
[0010]优选地,所述计量组件还包括:仪器槽,所述仪器槽开设在所述储液袋的内部一侧,所述仪器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与手机APP连接在一起,通过无线传输模块把渗液的数据传输至手机APP上,医生可通过手机APP查看和对比每天渗液的变化,医生根据渗液的变化可以知道其是否存在感染风险,提升安全性。
[0012]优选地,所述储液袋的一侧开设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排液管。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排液管,当储液袋内部尿量过多时,通过排液管对渗液进行排放,提升实用性。
[0014]优选地,所述排液管的外圆壁面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内部活动套设有阀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阀门,通过转动阀门,使渗液通过排液管进行排放,当排泄完成后,通过转动阀门堵住排液管,保证密封性。
[0016]优选地,所述连接袋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连接袋的一侧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透气孔,通过透气孔保持连接袋与患者皮肤之间保持通风,提升使用的舒适度。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通过设置储液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三通管与渗液管连接在一起,使渗液流入储液袋的内部,通过储液袋对渗液进行存放,通过设置软板,当渗液进入储液袋的内部后,软板受力会向下移动,从而对称重传感器感应端进行压迫,从而对渗液进行称重,便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排出渗液的重量。
[0020]通过设置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与手机APP连接在一起,通过无线传输模块把渗液的数据传输至手机APP上,医生可通过手机APP查看和对比每天渗液的变化,医生根据渗液的变化可以知道其是否存在感染风险,提升安全性,通过设置排液管,当储液袋内部尿量过多时,通过转动阀门,使渗液通过排液管进行排放,当排泄完成后,通过转动阀门堵住排液管,保证密封,提升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排液管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袋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储液袋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储液袋;2、连接袋;3、进水孔;4、三通管;5、固定孔;6、安装槽;7、称重传感器;8、软板;9、仪器槽;10、无线传输模块;11、排液孔;12、排液管;13、转动孔;14、阀门;15、透气孔;16、观测孔;17、刻度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引流渗液接收装置,包括储液袋1,储液袋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连接袋2,连接袋2的顶面开设有进水孔3,进水孔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三通管4,储液袋1的顶面开设有固定孔5,三通管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孔5的内部,计量组件设置在储液袋1的内部,用于计量尿量,通过设置储液袋1,在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三通管4与渗液管连接在一起,使渗液流入储液袋1的内部,通过储液袋1对渗液进行存放,通过计量组件对储液袋1内部的渗液进行称重,方便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渗液的变化,计量组件包括安装槽6,安装槽6开设在储液袋1的内部底面,安装槽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称重传感器7,储液袋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软板8,通过设置软板8,当渗液进入储液袋1的内部后,软板8受力会向下移动,从而对称重传感器7感应端进行压迫,从而对渗液进行称重,便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渗液的变化,计量组件还包括仪器槽9,仪器槽9开设在储液袋1的内部一侧,仪器槽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10,通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渗液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袋(1),所述储液袋(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连接袋(2),所述连接袋(2)的顶面开设有进水孔(3);三通管(4),所述三通管(4)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孔(3)的内部,所述储液袋(1)的顶面开设有固定孔(5),所述三通管(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孔(5)的内部;计量组件,所述计量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液袋(1)的内部,用于计量尿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渗液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组件包括: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开设在所述储液袋(1)的内部底面,所述安装槽(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称重传感器(7);软板(8),所述软板(8)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液袋(1)的内部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渗液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凤林,郑燕,王阿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