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38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包括换热管、管板和顶板,换热管端部设置有管头,管头依次贯穿于管板和顶板,管板与管头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顶板与管头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顶板设置有凹槽和凸台,凸台对应于管头下端面设置,凹槽靠近管板与顶板相接位置设置;密封结构设置有密封部和护套部,密封部设置于凹槽内,护套部完整包覆于管头下端,密封部与护套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耐磨管口密封结构,减少管口磨损率,减少了管头腐蚀、破损的情况,提高了散热器管束的使用寿命,安装简单,结构紧密不易脱落,便于维修以及改造等操作。造等操作。造等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属于散热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节水效果显著的空冷系统在电力、石化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通过密闭循环水实现间接冷却的空冷系统,主要核心设备为换热效果优异的铝制散热器。然而,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且不耐冲刷磨损,对循环水水质的要求较高。且在实际运行中尤其是前期调试阶段,循环水量巨大、人员意识欠缺及经验不足等多种因素,很难保证水质合格。因此,很容易在冲刷较严重的进水管口处最先出现腐蚀、磨损导致管束泄漏等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大范围的泄漏事故。通常泄漏发生后的处理办法是隔离换热器,对泄漏情况轻微的管头局部进行修补,严重的情况下则需更换整片管束。这样不仅影响系统运行,还费时费力,还给使用者增加不少麻烦及损失。
[0003]在已授权专利CN204495157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冷散热器的外密封管路结构,设置螺母、密封圈、金属连接头等部件来解决水管变形、密封圈容易损伤导致漏水、渗水以及损坏设备的现象,以提供一种可靠的密封管路。但该种管路结构,并不能适用于空冷系统铝制散热器管口处,不能解决在水质不合格的情况下管头磨损导致的泄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应用于间冷管束下联箱管口处的耐磨密封结构,装配简单,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增加了管口耐磨性,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高了管束寿命和系统运行稳定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包括换热管、管板和顶板。所述换热管端部设置有管头,管头依次贯穿于管板和顶板,所述管板与管头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顶板与管头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顶板设置有凹槽和凸台,所述凸台对应于管头下端面设置,所述凹槽靠近管板与顶板相接位置设置。密封结构设置于顶板与换热管管头之间,保护换热管管头不直接接触流体,减少了换热管管头腐蚀磨损的情况发生率。顶板设置有凹槽和凸台,凸台可以完全遮盖住换热管下端,且不会遮挡管内空间,不会影响正常的水流速度。另一方面,密封结构设置于顶板与换热管下端面之间,凸台同时遮挡住了该部分的密封结构,减少该处密封结构受损情况,极大程度的保护了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的耐磨管口密封结构中换热管依次贯穿管板和顶板,结构完整,在顶板与换热管下端面之间设置密封结构,使得整个耐磨管口密封结构装配简单、灵活,可以保证密封效果,还可以通过管板和顶板的组合结构增加管头的耐磨性,有效解决了在水质不合格时管头易腐蚀、磨损的问题,同时还不会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使得设备经久耐用,减少了设备维修费用。
[0006]前述的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有密封部和护套部,所述密封部设置于护套部上端,所述密封部设置于凹槽内,所述护套部包覆于管头下端面的周侧,所
述护套部设置于凸台内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护套部连接。密封部和护套部连接的密封结构为了共同达到密封作用和对管头的保护作用,密封部设置于顶板与管板接触的位置,且还连接了护套部,这使得顶板和管板在压力作用下压紧密封部时护套部可以与管头紧密贴合。护套部完全包覆于管头周侧,极大程度的保护管头,可以使管头不易损坏,延长该结构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管头腐蚀、磨损造成的泄漏问题,提高散热器管束使用寿命。
[0007]前述的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所述护套部设置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覆于管头下端面周侧,所述第二部设置于管头下端面,所述凸台包覆于第二部外侧,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具体地,护套部设置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包覆管头周侧,第二部设置于管头下端面,第一部与第二部连接为一体结构,这样设置护套部可以使换热管被极大程度的保护,管头的外侧和下端面都被护套部包覆,这样的结构减少了换热管接触其他物质的情况,减少流体对换热管的冲刷磨损,避免出现因管头损坏导致水泄漏等问题,还减少了装置更换率。
[0008]前述的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所述护套部还设置有第三部,所述第三部连接于第二部,第三部设置于管头内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包覆于管头下端面,第三部连接第二部并设置于管头内部,可以使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连接为一体结构,共同严密包覆管头,极大程度避免了管头内壁、下端面以及外壁出现磨损、腐蚀等情况,且该结构安装简单,可以直接套设于设备上不易脱落,节约了资源。
[0009]前述的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所述密封部远离第一部下端面与管板接触。所述密封结构设置于顶板与换热管之间增加了换热管密封性。
[0010]前述的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所述换热管管头经胀接处理,所述胀接后的管头外壁与管板紧密接触,加强了换热管端部的结构强度,管头内壁所衬护套部第三部内径与换热管内部未胀接处内径保持一致,在增加了换热管耐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流体流动及换热效果产生影响。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耐磨管口密封结构,设置密封部保证换热管管板与顶板连接处密封效果的同时,设置护套部减少管口磨损率,避免了因换热管管口腐蚀、破损而造成水泄漏等情况出现,延长了散热器管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安装前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0015]附图标记:1

换热管,2

管头,3

管板,4

顶板,5

密封结构,6

凹槽,7

密封部,8

护套部,9

第一部,10

第二部,11

凸台,12

第三部。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的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包括换热管1、管板3和顶板4,换热管1端部设置有管头2,管头2穿过依次贯穿于管板3和顶板4,管板3与管头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5,顶板4与管头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5,顶板4设置有凹槽6和凸台
11,凸台11对应于管头2下端面设置,凹槽6靠近管板3与顶板4相接位置设置。具体地,凸台11设置于顶板远离管板的一端,凹槽6设置于顶板靠近管板的一端。管头2经胀接处理,胀接后的管头外壁与管板紧密接触,增强了换热管1水口处的结构强度,并在顶板4与管板3之间设置密封结构5来对换热管1进行密封,防止散热器的冷却水在循环过程中,在管口发生冷却水泄漏等现象,以此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1端部设置的管头2为经过胀接形成的管头2,基于金属受热形变的特点,换热管1受热膨胀形成管头2结构,增加了与管板3、顶板4等结构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管口密封结构,包括换热管(1)、管板(3)和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端部设置有管头(2),所述管头(2)依次贯穿于管板(3)和顶板(4),所述管板(3)与管头(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5),所述顶板(4)与管头(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5);所述顶板(4)设置有凹槽(6)和凸台(11),所述凸台(11)对应于管头(2)下端面设置,所述凹槽(6)靠近管板(3)与顶板(4)相接位置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管口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5)设置有密封部(7)和护套部(8),所述密封部(7)设置于护套部(8)上端,所述密封部(7)设置于凹槽(6)内,所述护套部(8)包覆于管头(2)下端面的周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萌萌张艳顺袁龙高运段佳奇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