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轮辋线气泡的彩边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24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善轮辋线气泡的彩边轮胎,包括胎面部、胎侧部和胎圈部,所述胎侧部包括耐磨胶层、胎侧胶层、胎侧补强胶层、白胶层和彩胶层,所述胎侧胶层与所述耐磨胶层相连接的外端点为M点,所述胎侧补强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胶层的上方,所述彩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上方,所述白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补强胶层以及所述胎侧胶层的上方,所述白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胶层上方的端点为N点,且M点与N点的直线距离为3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轮辋线气泡的彩边轮胎


[0001]本技术属于轮胎制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善轮辋线气泡的彩边轮胎。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及时代的变化,汽车取代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逐渐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然而,大部分的轮胎颜色为黑色,往往让人感觉一成不变,缺乏个性化,因此,彩边轮胎应用而生。比如金边轮胎,其于1914年诞生于美国芝加哥,以获得专利的“金边”造型为其独特标志。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金边轮胎为专业跑车以及美国著名影星、歌星等定制豪华轮胎。
[0003]彩边轮胎需要在普通轮胎采用的胶层基础上增加彩色颜料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各胶层相互叠加覆盖。若增加黄色颜料,彩边轮胎则呈现金色。若增加绿色颜料,彩边轮胎则呈现绿色。硫化过程中,不同胶层的胶料因流动性能差异产生速度梯度,从而导致胶料内应力相对集中,排气相对困难,容易发生轮辋线气泡,影响轮胎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改善轮辋线气泡的彩边轮胎。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改善轮辋线气泡的彩边轮胎,包括胎面部、胎侧部和胎圈部,所述胎侧部包括耐磨胶层、胎侧胶层、胎侧补强胶层、白胶层和彩胶层,所述胎面部、所述胎侧胶层、所述耐磨胶层以及所述胎圈部依次连接,所述胎侧胶层与所述耐磨胶层相连接的外端点为M点,所述胎侧补强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胶层的上方,所述彩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上方,所述白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补强胶层以及所述胎侧胶层的上方,所述白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胶层上方的端点为N点,且M点与N点的直线距离为3mm

5mm。
[0007]进一步,所述胎侧胶层的顶部内凹形成空腔,所述胎侧补强胶层位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空腔的高度。
[0008]进一步,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宽度小于所述胎侧胶层的宽度,且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宽度大于所述彩胶层的宽度。
[0009]进一步,所述胎侧胶层的厚度为6.5mm

8.0mm,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厚度为1.8mm

2.0mm,所述耐磨胶层的厚度为4.5

6.0mm。
[0010]进一步,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底部与所述彩胶层平行设置,所述彩胶层的厚度为1.0mm

1.2mm。
[0011]进一步,所述白胶层与所述彩胶层相连接形成P点,且P点位于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上方,所述白胶层的厚度为1.0mm

1.2mm。
[0012]进一步,所述M点位于所述N点的外侧,所述外侧为远离胎面部的一侧。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结构新颖,通过将白胶层位于胎侧胶层上方的端点、胎侧胶层与耐磨胶层相连接的外端点错开设置,避免白胶层覆盖耐磨胶层的端点,适度分散了白胶层贴合位置多种胶层的内应力,有利于胶料流动,增强轮辋线位置的排气效果,避免产生气泡。
[0015]2、白胶层位于胎侧胶层上方的端点、胎侧胶层与耐磨胶层相连接的外端点错开3mm

5mm,既能避免两者直线距离过大导致胎侧胶层与轮辋异常磨损,又能避免两者直线距离过小导致应力集中效应,避免发生轮胎早期疲劳损坏。
[0016]3、胎侧补强胶层与胎侧胶层补充使用,以提高轮胎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局部示意图。
[0019]附图中:1

胎面部、2

胎侧胶层、3

耐磨胶层、4

胎侧补强胶层、5

彩胶层、6

白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图2所示,一种改善轮辋线气泡的彩边轮胎,包括胎面部1、胎侧部和胎圈部,所述胎侧部包括耐磨胶层3、胎侧胶层2、胎侧补强胶层4、白胶层6和彩胶层5。
[0024]自所述胎面部1向所述胎圈部的方向,所述胎面部1、所述胎侧胶层2、所述耐磨胶层3以及所述胎圈部依次连接,所述胎侧胶层2与所述耐磨胶层3相连接的外端点为M点,所述外端点位于所述胎侧胶层2与所述耐磨胶层3的连接相接面且位于轮胎的外表面。
[0025]所述胎侧补强胶层4位于所述胎侧胶层2的上方,具体的,所述胎侧胶层2的顶部内凹形成空腔,所述胎侧补强胶层4位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胎侧补强胶层4的厚度大于所述空腔的高度,即胎侧补强胶层4的顶部凸出所述空腔。
[0026]所述彩胶层5位于所述胎侧补强胶层4的上方,优选的,所述胎侧补强胶层4的宽度小于所述胎侧胶层2的宽度,且所述胎侧补强胶层4的宽度大于所述彩胶层5的宽度。
[0027]所述白胶层6位于所述胎侧补强胶层4以及所述胎侧胶层2的上方,所述白胶层6位于所述胎侧胶层2上方的端点为N点,且M点与N点的直线距离为3mm

5mm,结构新颖。白胶层6含水量偏高,硫化过程中挥发出大量水气,若各胶层相互叠加覆盖,水气无法沿着轮辋线完全排出,是导致彩边轮胎轮辋线气泡的根本原因。通过将N点与M点错开设置,避免白胶层6覆盖耐磨胶层3的端点,适度分散了白胶层6贴合位置多种胶层的内应力,有利于胶料流动,增强轮辋线位置的排气效果,避免产生气泡。
[0028]优选的,所述M点位于所述N点的外侧,所述外侧为远离胎面部1的一侧。同时,将N点与M点错开3mm

5mm,既能避免两者直线距离过大导致胎侧胶层2与轮辋异常磨损,又能避免两者直线距离过小导致应力集中效应,避免发生轮胎早期疲劳损坏。
[0029]所述胎侧补强胶层4的底部与所述彩胶层5平行设置,所述白胶层6与所述彩胶层5相连接形成P点,且P点位于所述胎侧补强胶层4的上方。
[0030]所述胎侧胶层2的胶料生热低,耐屈挠性强,耐老化性稍差,所述胎侧胶层2的厚度为6.5mm

8.0mm。所述胎侧补强胶层4的耐老化性强,屈挠性偏弱,胎侧补强胶层4与胎侧胶层2补充使用,以提高轮胎性能,所述胎侧补强胶层4的厚度为1.8mm

2.0mm。所述耐磨胶层3的耐磨性能优异,保证轮胎在与轮辋装配过程中以及长时间负荷行驶过程中,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轮辋线气泡的彩边轮胎,包括胎面部、胎侧部和胎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部包括耐磨胶层、胎侧胶层、胎侧补强胶层、白胶层和彩胶层,所述胎面部、所述胎侧胶层、所述耐磨胶层以及所述胎圈部依次连接,所述胎侧胶层与所述耐磨胶层相连接的外端点为M点,所述胎侧补强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胶层的上方,所述彩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上方,所述白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补强胶层以及所述胎侧胶层的上方,所述白胶层位于所述胎侧胶层上方的端点为N点,且M点与N点的直线距离为3mm

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轮辋线气泡的彩边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胶层的顶部内凹形成空腔,所述胎侧补强胶层位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空腔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轮辋线气泡的彩边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宽度小于所述胎侧胶层的宽度,且所述胎侧补强胶层的宽度大于所述彩胶层的宽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因贵陈维刚尹刚代立臣
申请(专利权)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