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122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其包括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减压器A和减压器B,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减压器A和减压器B均设置在主气管上,主气管上连接取压管,取压管通过冷凝器连接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主气管上设有阀门A和阀门B,主气管上连接上支管和下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通过不同的阀门启闭组合能实现阀前压力控制和阀后压力控制的快速切换,通用性强;在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前后均设有减压器,进一步稳定进气压力和出气压力。压力。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属于气体管道


技术介绍

[0002]公开号为“CN208365206U”的中国实用专利公开了“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其通过将自力式调节阀和减压器串联,自力式调节阀将气体的压力稳定在小范围内,减压器进一步减压至使用压力,输出压力稳定。但自力式调节阀根据需要可将取压管置于前端或者后端,当需要通过泄压使压力保持恒定,则取压管置于前端,此时为阀前压力控制;当需要通过节流使阀后压力保持恒定,则取压管置于后端,此时为阀后压力控制。上述对比文件只能适用于阀后压力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该压力调节装置通过不同的阀门启闭组合能实现阀前压力控制和阀后压力控制的快速切换,通用性强;在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前后均设有减压器,进一步稳定进气压力和出气压力。
[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其包括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减压器A和减压器B,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所述减压器A和所述减压器B均设置在主气管上,所述主气管上连接取压管,所述取压管通过冷凝器连接到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所述主气管上设有阀门A和阀门B,所述主气管上连接上支管和下支管。
[0005]所述阀门A位于所述减压器A和自力式压力调节阀之间,所述阀门B位于所述减压器B和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之间。
[0006]所述上支管的一端位于所述阀门A和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之间,另一端位于所述阀门B和所述减压器B之间。
[0007]所述下支管的一端位于所述阀门A和所述减压器A之间,另一端位于所述阀门B和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之间。
[0008]所述上支管上设有阀门C和阀门D,所述阀门C位于所述阀门A和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之间,所述阀门D位于所述阀门B和所述减压器B之间。
[0009]所述下支管上设有阀门E和阀门F,所述阀门E所述阀门A和所述减压器A之间,所述阀门F位于阀门B和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之间。
[0010]所述主气管的前端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减压器A的前段,所述主气管的后端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减压器B的后端。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通过不同的阀门启闭组合能实现阀前压力控制和阀后压力控制的快速切换,通用性强;
[0013]2、本技术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在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前后均设有减压器,进一步稳定进气压力和出气压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在阀前压力控制状态下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在阀后压力控制状态下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为自力式压力调节阀,2为减压器A,3为减压器B,4为主气管,5为取压管,6为冷凝器,7为阀门A,8为阀门B,9为上支管,10为下支管,11为阀门C,12为阀门D,13为阀门E,14为阀门F,15为进气管,16为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图1

3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0019]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0]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技术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0021]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其包括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减压器A2和减压器B3,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减压器A2和减压器B3均设置在主气管4上,主气管4上连接取压管5,取压管5通过冷凝器6连接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主气管4上设有阀门A7和阀门B8,主气管4上连接上支管9和下支管10。
[0022]阀门A7位于减压器A2和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之间,阀门B8位于减压器B3和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之间,上支管9的一端位于阀门A7和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之间,另一端位于阀门B8和减压器B3之间,上支管9上设有阀门C11和阀门D12,阀门C11位于阀门A7和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之间,阀门D12位于阀门B8和减压器B3之间。
[0023]下支管10的一端位于阀门A7和减压器A2之间,另一端位于阀门B8和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之间,下支管10上设有阀门E13和阀门F14,阀门E13阀门A7和减压器A2之间,阀门F14位于阀门B8和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之间。
[0024]主气管4的前端设有进气管15,进气管15位于减压器A2的前段,主气管4的后端设有出气管16,出气管16位于减压器B3的后端。
[0025]实施例1:
[0026]阀门A7、阀门B8开启,阀门C11、阀门D12、阀门E13和阀门F14关闭,此时为阀前压力控制,工作介质的阀前压力P1经减压器A2后,再经过阀芯、阀座后的节流后,变为阀后压力P2,同时P1经过控制管线输入到执行器的上膜室内作用在顶盘上,产生的作用力与弹簧的
反作用力相平衡,决定了阀芯、阀座的相对位置,控制阀前压力,当阀后压力P1增加时,P1作用在顶盘上的作用力也随之增加,此时,顶盘的作用力大于弹簧的反作用力,使阀芯向离开阀座的方向移动,直到顶盘的作用力与弹簧的反作用力相平衡为止,这时,阀芯与阀座的流通面积减大,流阻变小,从而使P1降为设定值,同理,当阀后压力P1降低时,作用方向与上述相反。
[0027]实施例2:
[0028]阀门A7、阀门B8关闭,阀门C11、阀门D12、阀门E13和阀门F14开启,此时为阀后压力控制,工作介质的阀前压力P1经减压器A2后,再经过阀芯、阀座后的节流后,变为阀后压力P2,P2经过控制管线输入到执行器的上部膜室内作用在顶盘上,产生的作用力与弹簧的反作用力相平衡,决定了阀芯、阀座的相对位置,控制阀后压力,当阀后压力P2增加时,P2作用在顶盘上的作用力也随之增加。此时,顶盘的作用力大于弹簧的反作用力,使阀芯关向阀座的位置,直到顶盘的作用力与弹簧的反作用力相平衡为止,这时,阀芯与阀座的流通面积减少,流阻变大,从而使P2降为设定值,同理,当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减压器A(2)和减压器B(3),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所述减压器A(2)和所述减压器B(3)均设置在主气管(4)上,所述主气管(4)上连接取压管(5),所述取压管(5)通过冷凝器(6)连接到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所述主气管(4)上设有阀门A(7)和阀门B(8),所述主气管(4)上连接上支管(9)和下支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A(7)位于所述减压器A(2)和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之间,所述阀门B(8)位于所述减压器B(3)和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管(9)的一端位于所述阀门A(7)和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之间,另一端位于所述阀门B(8)和所述减压器B(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管道压力调节控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智科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