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100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包括生态塘、稻田、筑巢林区以及游荡地;稻田以及筑巢林区围设在生态塘的周侧,游荡地填充进稻田、筑巢林区以及生态塘的间隙中;生态塘,与外部河流水源连通,保持供水;稻田布置成多级高地错落的梯田形式,由生态塘供水,稻田的水排出后漫进游荡地,游荡地靠近稻田或者生态塘一侧为灌木地,靠近筑巢林区一侧为乔木林。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在湿地内规划出一块生态塘,以生态塘为中心,布置梯田、游荡地以及筑巢林区,满足朱鹮游荡期、筑巢期以及繁殖期的觅食以及正常活动。利用梯田、游荡地以及生态塘,进行生态养殖,实现朱鹮的多样化觅食。实现朱鹮的多样化觅食。实现朱鹮的多样化觅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朱鹮保护
,具体为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其数量众多。但20世纪以来,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猎杀、栖息地破环、天敌危害、卵的受精率低和朱鹮成鸟繁殖期警惕性低等原因造成了野生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0003]中国的朱鹮保护区是从陕西洋县开始的,从7只的濒危小种群,发展到目前超过万只的数量。且朱鹮栖息地已经扩展到我们浙江省,尤其是在杭州建德,后来又引入至西溪湿地。针对湿地的朱鹮生态系统的构建,目前国内还没有指导性的论文以及专利;
[0004]湿地的自然生境多为植物郁闭的鱼塘,塘梗陡峭,缺少适于涉禽等水鸟栖息的平缓浅滩,所以如何因地制宜地针对湿地进行朱鹮生态区的构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包括生态塘、稻田、筑巢林区以及游荡地;
[0007]稻田以及筑巢林区围设在生态塘的周侧,游荡地填充进稻田、筑巢林区以及生态塘的间隙中;
[0008]生态塘,与外部河流水源连通,保持供水;
[0009]稻田布置成多级高地错落的梯田形式,由生态塘供水,稻田的水排出后漫进游荡地,游荡地靠近稻田或者生态塘一侧为灌木地,靠近筑巢林区一侧为乔木林。
[0010]优选的,生态塘内设置水平潜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与蓄水塘本体经水体围隔做出区分,水平潜流湿地内种植藻类。
[0011]优选的,生态塘由外向内,分别设置有绿化带、硬化道路、格宾护坡以及藻类隔离带,藻类隔离带与塘体由水体围隔区分,塘内水面上设置有生态浮岛。
[0012]优选的,水平潜流湿地的底部由素土夯实层,依次往上,设置有黏土保护层、水泥垫层、HDPE膜以及土工布保护层、沙垫层以及碎石垫层。
[0013]优选的,稻田中的多级梯田之间由田埂划分;田埂上设置有可开关的V型出水口;
[0014]生态塘与稻田之间经进水渠连接,进水渠的水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配水渠,配水渠的水经V型出水口输送至稻田,稻田与游荡地之间经集水渠连通,集水渠经V型出水口输出,集水渠与配水渠另设有水路连通。
[0015]优选的,稻田的配土为,原有滩地的地表土与10%体积的河塘土,底层为碎石,碎石之下为复合土工膜,用于防渗。
[0016]优选的,最高层级稻田用于水稻

鱼共养,二级稻田用于水稻

泥鳅共养。三级稻田
用于多种禾本科植物共养,四级稻田用于当地植物自然生长;
[0017]秋冬季,一级和二级稻田冬灌蓄水,二级和三级稻田进行翻犁,四级稻田人工割除低矮灌木或者草本植物,并原地铺堆。
[0018]优选的,游荡地的灌木林包括黄荆、八角枫;乔木林包括侧柏以及构树;
[0019]筑巢林区种植松木类。
[0020]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安装在筑巢林区以及游荡地的人工鸟巢;
[0021]人工鸟巢为若干翅片骨架间隔围设形成的窝状结构,翅片骨架的端部设置弯曲部,弯曲部为吸水树脂材料制成,且弯曲部的外侧面面积大于内侧面面积。
[0022]优选的,窝状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架,防护架沿着窝状结构的下沿设置,且在窝状结构下形成半径大于窝状结构的盘状结构;
[0023]盘状结构包括环形间隔设置的翻转架,相邻翻转架之间连接柔性的盘面;
[0024]翻转架连接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凸轮以及立柱,凸轮驱动连接有拨叉,拨叉的一端铰接有滑套,滑套滑动连接在立柱上,滑套的周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末端交接有连杆,翻转架的具有第一铰接端和第二铰接端,第一铰接端与连杆铰接,第二铰接端铰接在立柱上,凸轮驱动拨叉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滑套上下滑动,带动连杆驱动翻转架绕着第二铰接端发生翻转;
[0025]立柱的顶部,用于安置人工鸟巢的巢底,翅片骨架成组滑动连接在巢底,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端部铰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端部连接在翅片骨架上;
[0026]当,翻转架向上发生翻转时,经推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将翅片骨架向上抬起;
[0027]当幼鸟从人工鸟巢中掉落,会首先掉落在盘状结构上,此时,驱动翻转架翻转,翅片骨架上抬,从而将幼鸟送回人工鸟巢中。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在湿地内规划出一块生态塘,以生态塘为中心,布置梯田、游荡地以及筑巢林区,满足朱鹮游荡期、筑巢期以及繁殖期的觅食以及正常活动。
[0030]利用梯田、游荡地以及生态塘,进行生态养殖,实现朱鹮的多样化觅食。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梯田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生态塘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生态塘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人工鸟巢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专利技术翻转架驱动结构示意图;
[0038]图8为本专利技术翅片骨架与翻转架联动结构示意图;
[0039]图9为翅片骨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请参阅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包括生态塘5、稻田2、筑巢林区3以及游荡地4;
[0042]稻田以及筑巢林区围设在生态塘的周侧,游荡地填充进稻田、筑巢林区以及生态塘的间隙中;
[0043]生态塘,与外部河流水源连通,保持供水;生态塘内设置水平潜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与蓄水塘本体经水体围隔做出区分,水平潜流湿地内种植藻类。
[0044]生态塘由外向内,分别设置有绿化带525,绿化带525内种植黄杨、硬化道路524、格宾护坡523以及藻类隔离带522,藻类隔离带522与塘体521由水体围隔区分,塘内水面上设置有生态浮岛,在塘体的边角处种植美人蕉527。水平潜流湿地的底部由素土夯实层511,依次往上,设置有黏土保护层512、水泥垫层513、HDPE膜以及土工布保护层515、沙垫层以及碎石垫层514。
[0045]生态塘中设置水平潜流湿地,一方面用于种植如芦苇、香蒲、美人蕉等植物,从中孕养朱鹮的食物之外;还用于对塘体的水质控制,在湿地上利用微生物进行硝化

反硝化作用,减少恶臭和滋生蚊蝇现象,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其次,潜流湿地底部填料的设置,以及表面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包括生态塘、稻田、筑巢林区以及游荡地;稻田以及筑巢林区围设在生态塘的周侧,游荡地填充进稻田、筑巢林区以及生态塘的间隙中;生态塘,与外部河流水源连通,保持供水;稻田布置成多级高地错落的梯田形式,由生态塘供水,稻田的水排出后漫进游荡地,游荡地靠近稻田或者生态塘一侧为灌木地,靠近筑巢林区一侧为乔木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态塘内设置水平潜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与蓄水塘本体经水体围隔做出区分,水平潜流湿地内种植藻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态塘由外向内,分别设置有绿化带、硬化道路、格宾护坡以及藻类隔离带,藻类隔离带与塘体由水体围隔区分,塘内水面上设置有生态浮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潜流湿地的底部由素土夯实层,依次往上,设置有黏土保护层、水泥垫层、HDPE膜以及土工布保护层、沙垫层以及碎石垫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稻田中的多级梯田之间由田埂划分;田埂上设置有可开关的V型出水口;生态塘与稻田之间经进水渠连接,进水渠的水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配水渠,配水渠的水经V型出水口输送至稻田,稻田与游荡地之间经集水渠连通,集水渠经V型出水口输出,集水渠与配水渠另设有水路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稻田的配土为,原有滩地的地表土与10%体积的河塘土,底层为碎石,碎石之下为复合土工膜,用于防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最高层级稻田用于水稻

鱼共养,二级稻田用于水稻

泥鳅共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元刘妙燕刘添忻陈建英易恒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弄潮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