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文龙专利>正文

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99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层,混凝土浇筑层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安装槽,矩形安装槽内安装有可拆卸的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矩形壳体,矩形壳体的四个侧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均开设有进水口,四个进水口内均设有第二过滤网,矩形壳体内安装有两个可拆卸的过滤机构。该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对雨水进行三次过滤,既可以避免排水结构被堵塞,又可以得到杂质很少的雨水,有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当需要清理过滤物时,只需要将四个固定螺栓拆卸,然后将排水机构从矩形安装槽内取出,再将两个过滤机构取出并倒出盒体内的过滤物即可。滤机构取出并倒出盒体内的过滤物即可。滤机构取出并倒出盒体内的过滤物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了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一般是进行相关建筑物的建设工作,在进行这些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整个的施工步骤和时间是非常的长的,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天气情况,其中雨天是其中一个较为常见的天气之一,因此,建筑施工现场一般会对施工现场的降水和积水进行综合排放与利用工作,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性。
[0003]公开号为CN217500458U的专利公开了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保护罩、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吸附板,所述保护罩底端插在混凝土浇筑层内,所述混凝土浇筑层顶端设有第一沥水槽,所述第一沥水槽底端内壁设有第二沥水槽,所述第二沥水槽底端内壁设有排水通道,所述第一沥水槽位于保护罩内,所述第一沥水槽、第二沥水槽和排水通道均连通;所述第一沥水槽底端卡接有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顶端连接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沥水槽底端卡接有卡件,所述卡件为圆环形结构。活性炭能够将水源中含有的大部分杂质吸收过滤,最后得到较为纯净的水资源,通过保护罩、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层(1),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安装槽(10),所述矩形安装槽(10)内壁的底部设有排水通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安装槽(10)内安装有可拆卸的排水机构(2),所述排水机构(2)包括矩形壳体(20),所述矩形壳体(20)的四个侧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均开设有进水口(200),四个所述进水口(200)内均设有第二过滤网(26),所述矩形壳体(20)右侧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操作口(201),所述矩形壳体(20)内且位于第一操作口(201)底部的位置设有第一框形支架(22),所述第一框形支架(22)的顶部放置有过滤机构(25),所述矩形壳体(20)右侧的中下部开设有第二操作口(202),所述矩形壳体(20)内且位于第二操作口(202)底部的位置设有第二框形支架(23),所述第二框形支架(23)的顶部也放置有过滤机构(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的顶部且位于矩形安装槽(10)开口处的位置开设有框形安装槽(11),所述框形安装槽(11)内固定连接有框形固定座(4),所述框形固定座(4)的顶部且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均设有螺纹管(40),四个所述螺纹管(40)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壳体(20)的外侧且位于进水口(200)底部的位置设有框形安装板(21),当所述排水机构(2)安装于矩形安装槽(10)内时,所述框形安装板(21)位于框形安装槽(11)内,且所述框形安装板(21)的顶部与混凝土浇筑层(1)的顶部位于同一平面上,四个所述螺纹管(40)的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程文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