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机、空调器,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安装于墙体上的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包括位于中部的面板出风口及位于周侧的面板出风框,所述面板出风框内从前到后依次装设有上下导风板、左右扫风叶片,所述上下导风板至少有上下两个、并均能够部分转动于所述面板出风口内以打开或封闭所述面板出风口,所述左右扫风叶片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上下导风板的避让槽。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机、空调器,提高空调器整体外观的美观性,并同时提高空调处于停运状态下的密闭性,此外在保证上下及左右扫风范围的同时,兼顾了出风面板可具有较薄厚度的美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机、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机、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空调的舒适和美观程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空调器根据安装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挂机、柜机、风管机、中央空调等。近年来,风管机和中央空调由于安装所占用的室内空间小而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0003]现有技术中,风管机或者中央空调的室内机主体设置于墙体内,一侧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的四周设置有出风框,出风框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墙体上并将出风格栅或扫风叶片裸露于室内空间中,这种出风结构一是影响空调器整体外观的美观性;二是出风口无法闭合或是无法完全被扫风叶片闭合,室内灰尘较易通过扫风叶片之间的闭合间隙进入墙体内;三是无法在室内机上设置功能显示区,以方便用户查看空调的实时运行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结构,提高空调器整体外观的美观性,并同时提高空调处于停运状态下的密闭性,或还可在室内机上设置功能显示区,以方便用户查看空调的实时运行状态。
[0005]为至少解决上述第一方面技术问题的其中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包括安装于墙体上的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包括位于中部的面板出风口及位于周侧的面板出风框,所述面板出风框内从前到后依次装设有上下导风板、左右扫风叶片,所述上下导风板至少有上下两个、并均能够部分转动于所述面板出风口内以打开或封闭所述面板出风口,所述左右扫风叶片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上下导风板的避让槽。
[0006]通过本技术所述的出风结构,提高空调器整体外观的美观性,并同时提高空调停运状态下的密闭性;此外,在保证上下及左右扫风范围的同时,兼顾了出风面板可具有较薄厚度的美观性。
[0007]优选地,所述出风面板的前后最大间距为2~10cm。
[0008]该间距过小不能保证上下及左右扫风范围,过大又会影响空调器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0009]优选地,所述面板出风框包括前壁板、后壁板、以及延伸进所述面板出风口外缘并与所述后壁板呈后端齐平的固接板,所述固接板用于与所述墙体贴合固定。
[0010]出风面板通过固接板安装于墙体上后,后壁板也将与墙体呈紧密贴合,以确保面板出风框贴合固定于墙体上后的严丝合缝。
[0011]优选地,所述面板出风框还包括位于所述面板出风口周侧的左右内壁板、上下内壁板,所述上下导风板均转设安装于所述左右内壁板中,所述左右扫风叶片均转设安装于
所述上下内壁板中。
[0012]在暂不考虑固接板的情况下,前壁板会通过面板出风口周侧的左右内壁板及上下内壁板与后壁板一体成型,其中,上下导风板在左右内壁板中的转设安装位置会相对靠前,并与左右扫风叶片在上下内壁板中的转设安装位置相隔一定的横向间距。
[0013]优选地,所述前壁板呈弧形设置且其内弧面面向所述面板出风口。
[0014]该设置可使得前壁板成为弧形壁板,进而在适当拓展出风面板其前后最大间距的基础上,使得出风面板在整体视觉效果不会显得过厚。
[0015]优选地,所述上下导风板的内弧面上设置有凸耳,所述凸耳通过与其一体成型的水平转轴转设于所述左右内壁板中。
[0016]上下导风板既需要在空调运行时满足一定的扫风范围,又需要在空调停运时对面板出风口形成完全封闭,凸耳及其水平转轴的设置,可高效满足上下导风板的上述转设需求。
[0017]优选地,所述面板出风框沿其左右一侧还延伸设置有面板功能区。
[0018]实现了在室内机上设置功能显示区,以方便用户查看空调的实时运行状态。
[0019]优选地,所述上下导风板的最大扫风范围为50
°
~65
°
,和/或所述左右扫风叶片的最大扫风范围为110
°
~130
°
。
[0020]可充分满足常规的广角扫风需要,同时还可兼顾出风面板1可具有较薄厚度的美观性。
[002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室内机,和/或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提高空调器整体外观的美观性,并同时提高空调处于停运状态下的密闭性,或还可在室内机上设置功能显示区,以方便用户查看空调的实时运行状态。
[0022]为至少解决上述第二方面技术问题的其中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安装于墙体上后形成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出风结构。
[0023]为至少解决上述第三方面技术问题的其中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安装于墙体上后形成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出风结构。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机、空调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提高空调器整体外观的美观性,并同时提高空调处于停运状态下的密闭性;
[0026]2)在保证上下及左右扫风范围的同时,兼顾了出风面板可具有较薄厚度的美观性;
[0027]3)可在室内机上设置功能显示区,以方便用户查看空调的实时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002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出风面板在空调运行状态下的立体结构
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左右扫风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水平连杆在局部放大结构下的立体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
出风面板,2
‑
面板出风口,3
‑
面板出风框,31
‑
前壁板,32
‑
后壁板,33
‑
固接板,331
‑
固接孔,34
‑
左右内壁板,35
‑
上下内壁板,36
‑
面板功能区,4
‑
上下导风板,41
‑
凸耳,42
‑
水平转轴,5
‑
左右扫风叶片,51
‑
避让槽,52
‑
竖直转轴,53
‑
卡接槽,54
‑
第二卡件,6
‑
水平连杆,61
‑
连杆支座,62
‑
第一卡件,7
‑
墙面标识线。
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墙体上的出风面板(1),所述出风面板(1)包括位于中部的面板出风口(2)及位于周侧的面板出风框(3),所述面板出风框(3)内从前到后依次装设有上下导风板(4)、左右扫风叶片(5),所述上下导风板(4)至少有上下两个、并均能够部分转动于所述面板出风口(2)内以打开或封闭所述面板出风口(2),所述左右扫风叶片(5)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上下导风板(4)的避让槽(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板(1)的前后最大间距为2~1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出风框(3)包括前壁板(31)、后壁板(32)、以及延伸进所述面板出风口(2)外缘并与所述后壁板(32)呈后端齐平的固接板(33),所述固接板(33)用于与所述墙体贴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出风框(3)还包括位于所述面板出风口(2)周侧的左右内壁板(34)、上下内壁板(35),所述上下导风板(4)均转设安装于所述左右内壁板(34)中,所述左右扫风叶片(5)均转设安装于所述上下内壁板(35)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31)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晖,谭志凯,陈彬茜,苏闯,王婕,周振,潘喜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