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软胶鱼身的组合式仿生鱼饵。目前软胶仿生鱼饵更换鱼身繁琐,且无浮水垂钓和声音诱鱼功能。本仿生鱼饵包括:软胶鱼身结构卡球拉棒、卡球、弹力拉带与鱼头结构拉棒通道、鱼头行腔和拉带通道弹性组合相连,使鱼头结构与软胶鱼身结构无损组成本结构主体,使得软胶鱼身结构使用次数更久。软胶鱼身内设中空行腔具浮力功能,中空行腔内置响铃在本体水下移动时撞击四壁产生声音。其鱼钩结构连接有配重铅及调整重量用的咬铅,通过加减咬铅在鱼钩结构上的数量,使本体具备浮水垂钓及沉水垂钓两种功能,鱼身两侧鱼身护皮可隐藏鱼钩的同时还可以模仿更多鱼类种类造型,丰富本体外形提高诱鱼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垂钓中的仿生鱼饵生产领域。产领域。产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软胶鱼身的组合式仿生鱼饵
[0001]本技术应用于仿生鱼饵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更换软胶鱼身的组合式仿生鱼饵。
技术介绍
[0002]用仿生鱼饵也叫拟饵钓鱼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垂钓娱乐方式,仿生鱼饵垂钓是垂钓者利用模拟真鱼作诱饵,利用大鱼吃小鱼的生物特点,引诱目标鱼来捕食的垂钓方式,这种鱼饵携带方便,并且具备不污染水源及重复使用的特点。
[0003]仿生鱼饵的目标鱼均为猎食性鱼类,都具备胆大并且好奇心和攻击性较强的特点,个别鱼类还具备领地意识。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鱼类吞食仿生鱼饵的时候多是因为看到了鱼饵才攻击的,而远距离尤其是超视距发现仿生鱼饵多是靠听觉和侧线感觉来实现的,猎食性鱼类对小鱼的打斗挣扎的声音和水波动都非常敏感,故此,声音吸引鱼类可以更好的提高垂钓收益。
[0004]目前,传统的软胶仿生鱼饵结构单一形态不够丰富,基本为子弹流线形,同时没有空气行腔也没有足够的浮力,所以不具备浮水钓法功能。更不具备产生声音的功能,也不能调整重量,因此都采用单一的沉水钓法垂钓,其子弹流线形的鱼饵形体所模仿自然界的鱼类范围小,不形象不丰富所以钓鱼效率也很低。
[0005]更为重点的是目前的软胶鱼饵与铅头钩的组合方式为穿透鱼身组合式,即首先用鱼钩钩尖穿透软胶鱼身顶端然后再穿透中部使其组合,影响了软胶鱼身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软胶鱼身偶尔只能一次性使用,影响了人造鱼饵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更换软胶鱼身的组合式仿生鱼饵,目的是无损更换软胶仿生鱼饵鱼身且快捷方便准确,遮挡隐蔽鱼钩并丰富仿生鱼饵外形的种类,在具备声音诱鱼功能的同时也具备浮水钓法及沉水钓法两种功能,达到更多水层搜索诱鱼效果的仿生鱼饵,这就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更换软胶鱼身的组合式仿生鱼饵,包括鱼头结构,所述鱼头结构形成有鱼头行腔,鱼头行腔前部连接有拉棒通道,后部连接有拉带通道并相序贯通;
[0008]软胶鱼身结构,所述软胶鱼身结构的两侧均一一对应形成有鱼身护皮,软胶鱼身结构前部连接有弹力拉带、卡球及卡球拉棒并与鱼头结构拉带通道、鱼头行腔和拉棒通道一一匹配,并在弹力拉带弹力作用下弹性组合相连;
[0009]软胶鱼身结构与鱼头结构活动连接还包括鱼头行腔可设鱼头行腔卡口,软胶鱼身结构前部可设连珠卡球,连珠卡球上方设有连珠卡球拉棒,连珠卡球通过鱼头行腔卡口插卡进鱼头行腔内,与连珠卡球相连接的软胶鱼身结构与鱼头结构插卡活动连接。
[0010]软胶鱼身结构与鱼头结构活动连接还包括鱼头行腔可设鱼头行腔柱,软胶鱼身结
构前部可设卡圈,卡圈通过鱼头行腔柱卡套进鱼头行腔内,与卡圈相连接的软胶鱼身结构与鱼头结构卡套活动连接。
[0011]所述鱼头结构与软胶鱼身结构的弹性组合连接、插卡活动连接和卡套活动连接,相别于以往的靠鱼钩穿透软胶鱼身的方式来连接固定鱼钩钩体与软胶鱼身本体,第一方便快捷第二不破坏软胶鱼身。可以让软胶鱼身重复使用次数更多;
[0012]所述鱼身护皮,相较于子弹流线形的传统鱼饵形体,鱼身护皮宽幅的外形可使软体鱼身模仿更多的诱饵小鱼外形,软胶的材料薄软的质感可以使其落入水中后就在震颤摆动中下沉,并可以遮蔽鱼钩结构同时,在本体向前移动过程中因水流作用鱼身护皮产生摆动,从而使本体有更多的动感泳姿,增加活灵活现的功能。提高钓鱼效率。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技术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0014]所述的软胶鱼身结构内设置有行腔壳体和中空行腔,中空行腔内设有响铃,行腔壳体后部与过钩通道连接,其鱼钩过钩通道上方为鱼钩钩尖槽,后部与软胶鱼尾相连。所述中空行腔为本体提供浮力,行腔内设有的响铃在本体水下移动摇摆时撞击四壁产生声音,增强诱鱼功效;
[0015]所述软胶鱼身结构过钩通道,在实际操作中,将鱼钩结构钩尖穿过软胶鱼身过钩通道后再将鱼身卡球卡插进鱼头行腔内,有利于隐蔽鱼钩,又能实现两者快捷拆解连接组合,此设计位置准确固定,免去操作者寻找鱼钩穿过鱼身准确位置,同时还可避免鱼钩扎透软体鱼身带来的破损,更增加了软胶鱼身使用寿命。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鱼钩结构分别连接有配重铅、可拆装的咬铅、适配弹力部件和钩尖;所述鱼钩结构的配重铅和咬铅,其中配重铅为适配固定铅,咬铅为可增加本体重量的开口铅。当无咬铅增加时,本体水下浮力大于本体重力,即本仿生鱼饵在水中为浮水状态,当增加咬铅时,本体入水后将沉入水中,其沉水速度由增加咬铅数量多少来确定,其配重铅及咬铅置于本体下部的位置,此设计保证了本体重心在下方,与软胶鱼身结构组合后都形成上有浮力下有重量的搭配,以此来保证本体水下的垂直;
[0017]所述适配弹力部件可适配普通细钢丝压力弹簧,也可适配可伸缩弹性软管,所述适配弹力部件可为软胶鱼身与配重铅之间限位部件、隔离部件。在本体处于水下时可以避免两侧护皮粘贴。在本体入水后,也由于适配弹力部件的作用限制软胶鱼身因水波起伏而在钩体上窜动,使得鱼钩可以正常的处于钩尖槽之中。
[0018]所述鱼钩结构与鱼头结构固态相连接。鱼钩结构前部还连接有鱼线挂环。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鱼头结构、鱼钩结构与软胶鱼身结构的弹性组合连接,可以使得更换鱼身更加便捷准确并且不损伤鱼身,具备浮力功能的行腔壳体的设计,使本体具备了浮水垂钓功能,鱼钩结构外加咬铅,使得本体抛投距离远沉水速度快,提高了本体沉水垂钓功能。本体所述两侧鱼身护皮使本体可以模仿更加丰富鱼体外形,同时中空行腔内的响铃可在本体水下移动时产生声音,远距离吸引猎物注意,增强诱鱼功能。增加垂钓收益,提升了仿生鱼饵的使用价值。
[0021]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设计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
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3]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设计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设计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4]附图1是本技术对剖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2是本技术透视图。
[0026]附图3是本技术鱼头结构及鱼钩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7]附图4是本技术鱼头结构及鱼钩结构透视示意图。
[0028]附图5是本技术软胶鱼身结构立体展示图。
[0029]附图6是本技术弹力拉带拉伸变化示意图。
[0030]附图7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软胶鱼身的组合式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包括:鱼头结构,所述鱼头结构形成有鱼头行腔,鱼头行腔前部连接有拉棒通道,后部连接有拉带通道并相序贯通;软胶鱼身结构,所述软胶鱼身结构的两侧均一一对应形成有鱼身护皮,软胶鱼身结构前部连接有弹力拉带、卡球及卡球拉棒并与鱼头结构拉带通道、鱼头行腔和拉棒通道一一匹配,软胶鱼身结构在弹力拉带弹力作用下与鱼头结构弹力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软胶鱼身的组合式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软胶鱼身结构与鱼头结构活动连接还包括鱼头行腔可设鱼头行腔卡口,软胶鱼身结构前部可设连珠卡球,连珠卡球上方设有连珠卡球拉棒,连珠卡球通过鱼头行腔卡口插卡进鱼头行腔内,与连珠卡球相连接的软胶鱼身结构与鱼头结构插卡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软胶鱼身的组合式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法洋,
申请(专利权)人:王法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