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准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894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光纤准直器。其中光纤准直器包括套筒、连接件、镜筒和调节件,套筒设置有贯通套筒的空腔;连接件一端活动连接于空腔的第一端,另一端设置有光纤接头,连接件能够沿套筒的轴线方向移动,连接件设置有贯通连接件的光纤插芯通道,光纤连接于光纤接头并穿设于光纤插芯通道内;镜筒活动连接于空腔的第二端,镜筒能够沿套筒的轴线方向移动,镜筒内安装有准直透镜,光纤的光束能够穿设于准直透镜;多个调节件能沿套筒的径向运动,调节件用于调节镜筒相对光纤插芯通道的俯仰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调节准直透镜与光纤的端面的距离,达到了准直透镜与光纤精准对焦的目的,改善了光纤准直器的准直效果。改善了光纤准直器的准直效果。改善了光纤准直器的准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准直器


[0001]本技术涉及激光
,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准直器。

技术介绍

[0002]光纤准直器由光纤与准直透镜精确定位而成,它可以将光纤内的传输光转变成准直光(平行光),或将外界平行(近似平行)光耦合至单模光纤内,通过透镜能实现将发散角较大(束腰小)的光束转换为发散角较小(束腰大)的光束,从而以较低损耗耦合进入其他光学器件。随着精密位移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干涉测量变得尤为重要,这对光纤准直器等光学器件的精度及稳定度要求越来越高,光束的准直效果将直接影响位移测量结果。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商用光纤准直器是将透镜直接粘接在镜筒上,透镜粘接的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粘接困难,而且粘接时存在人为误差致使光纤端面与透镜对焦不够精确,并且透镜固定后无法进行调节,导致耦合效率不高,准直效果不好。
[0004]基于此,亟需一种光纤准直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准直器,调节准直透镜与光纤的端面的距离,达到了准直透镜与光纤精准对焦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准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其设置有贯通所述套筒(1)的空腔(11);连接件(2),其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空腔(11)的第一端,另一端设置有光纤接头(21),所述连接件(2)能够沿所述套筒(1)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连接件(2)设置有贯通所述连接件(2)的光纤插芯通道(23),光纤连接于所述光纤接头(21)并穿设于所述光纤插芯通道(23)内;镜筒(3),其活动连接于所述空腔(11)的第二端,所述镜筒(3)能够沿所述套筒(1)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镜筒(3)内安装有准直透镜(4),所述光纤的光束能够穿设于所述准直透镜(4);调节件,多个所述调节件能沿所述套筒(1)的径向运动,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镜筒(3)相对所述光纤插芯通道(23)的俯仰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活动连接于所述空腔(11)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2),所述空腔(11)的第一端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2),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空腔(11)的第一端螺纹连接;和/或所述镜筒(3)设置有第二外螺纹(31),所述空腔(11)的第二端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13),所述镜筒(3)与所述空腔(11)的第二端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准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顶丝,所述空腔(11)的第一端的侧壁设置有贯通所述套筒(1)表面的第一螺纹孔(14),所述第一顶丝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4),且端部能够抵接于所述连接件(2)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为第二顶丝,所述空腔(11)的第二端的侧壁设置有贯通所述套筒(1)表面的第二螺纹孔(15),所述第二顶丝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丰宁张晨尉良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隐冠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