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志刚专利>正文

建筑楼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81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楼群。所述建筑楼群包括:第一排楼栋、第一基座及第二排楼栋;所述第一基座设于所述地面,所述第一基座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地面;所述第二排楼栋与所述第一排楼栋沿有效日照时段的日照方向顺次排列,第二排楼栋位于所述第一排楼栋的后方,所述第二排楼栋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满足日照标准的冬季日照线能够照射至所述第二排楼栋需要满足日照标准的底部窗台。通过在地面设置第一基座,并将第二排楼栋设于第一基座上,可以提高第二排楼栋的冬季日照起算标高,在满足日照标准的前提下,可以缩短第一排楼栋与第二排楼栋之间的间距,可以提高建筑密度,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资源的浪费。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楼群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楼群。

技术介绍

[0002]住宅楼是城市中最大量的建设项目。住宅楼通常为多层、高层建筑,高度较高。现行住宅区多是按照单一功能规划,住宅楼之间的距离也通常按照真实日照间距控制。也就是说住宅楼的间距需满足大寒日或冬至日一定时数的满窗日照时长。因此,相邻的两栋住宅楼之间的距离较大,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住宅楼为满足满窗日照时长的要求而造成间距过大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建筑楼群。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建筑楼群,所述建筑楼群包括:第一排楼栋、第一基座及第二排楼栋;所述第一基座设于所述地面,所述第一基座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地面;所述第二排楼栋与所述第一排楼栋沿有效日照时段的日照方向顺次排列,第二排楼栋位于所述第一排楼栋的后方,所述第二排楼栋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满足日照标准的冬季日照线能够照射至所述第二排楼栋需要满足日照标准的底部窗台。
[0006]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在地面设置第一基座,并将第二排楼栋设于第一基座上,可以提高第二排楼栋的冬季日照起算标高,在满足日照标准的前提下,可以缩短第一排楼栋与第二排楼栋之间的间距,可以提高建筑密度,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0007]较佳地,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坡道,所述坡道自所述第一基座延伸至地面,所述坡道的坡度不大于8%。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排楼栋可以位于第一基座上,第二排楼栋可以位于第二基座上,依此类推。
[0009]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坡度不大于8%坡道连接第一基座与地面,从而消防车等可以从地面直接行驶至第一基座上,进而第二排楼栋的高度可以从第一基座的上侧面起算,可以更好地满足建筑限高的要求。
[0010]较佳地,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转换平台,所述转换平台设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侧面,所述转换平台与所述第一基座等高,所述坡道自所述转换平台向下延伸至地面。
[0011]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转换平台便于消防车、小汽车等在坡道与第一基座之间行驶转换。
[0012]较佳地,所述基座的内部设有非居住空间,所述非居住空间用于布置无强制性日照要求的城市功能。
[0013]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非居住空间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基座的内部,可以丰富建筑楼群的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工作、娱乐等需求。
[0014]较佳地,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采光天井,所述采光天井设于所述第一基座,所述非居住空间通过所述采光天井采光和/或通风。
[0015]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采光天井便于非居住空间采光和通风,可以降低非居住空间的使用成本,可以提高非居住空间的舒适性。
[0016]较佳地,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设于所述第一基座。
[0017]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雨水收集池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0018]较佳地,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地下建筑,所述地下建筑位于地面以下。
[0019]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地下建筑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丰富建筑楼群的功能。
[0020]较佳地,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首排楼栋,所述首排楼栋设于所述建筑楼群的最前一排,满足日照标准的冬季日照线能够照射至紧邻所述首排楼栋之后的楼栋需要满足日照标准的底部窗台;
[0021]和/或,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尾排楼栋,所述尾排楼栋设于所述建筑楼群的最后一排,用于充分利用前一排楼栋的日照阴影区用地。
[0022]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首排楼栋及尾排楼栋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丰富建筑楼群的功能。
[0023]较佳地,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废气抽排系统,所述废气抽排系统包括若干抽气管网及高空气囱,若干所述抽气管网与所述高空气囱相连通,若干所述抽气管网设于所述第一基座内,所述高空气囱设于所述建筑楼群中最高的楼栋。
[0024]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废气抽排系统可以充分利用楼栋的高度,提高废气抽排系统的抽吸能力,可以及时将建筑楼群的废气排走。
[0025]较佳地,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第二基座及第三排楼栋,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设于所述地面,所述第二基座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三排楼栋与所述第二排楼栋沿有效日照时段的日照方向顺次排列,第三排楼栋位于所述第二排楼栋的后方,所述第三排楼栋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满足日照标准的冬季日照线能够照射至所述第三排楼栋需要满足日照标准的底部窗台。
[0026]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第二基座及第三排楼栋进一步扩大建筑楼群的结构形式,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0027]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
[0028]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29]本技术通过在地面设置第一基座,并将第二排楼栋设于第一基座上,可以提高第二排楼栋的冬季日照起算标高,在满足日照标准的前提下,可以缩短第一排楼栋与第二排楼栋之间的间距,可以提高建筑密度,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建筑楼群间距与传统楼群楼间距的对比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建筑楼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2中建筑楼群楼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图2中建筑楼群楼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2中建筑楼群楼中废气抽排系统的示意图。
[0035]图6为另一种建筑楼群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建筑楼群100
[0038]坡道11
[0039]转换平台12
[0040]地下建筑13
[0041]废气抽排系统14
[0042]抽气管网141
[0043]高空气囱142
[0044]第一排楼栋21
[0045]第二排楼栋22
[0046]首排楼栋23
[0047]尾排楼栋24
[0048]第三排楼栋25
[0049]第四排楼栋26
[0050]第一基座31
[0051]非居住空间32
[0052]采光天井33
[0053]雨水收集池34
[0054]第二基座35
[0055]第三基座36
[0056]地面91
[0057]传统楼群92
[0058]日照线93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实施例的范围之中。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楼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楼群包括:第一排楼栋;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设于地面,所述第一基座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地面;第二排楼栋,所述第二排楼栋与所述第一排楼栋沿有效日照时段的日照方向顺次排列,第二排楼栋位于所述第一排楼栋的后方,所述第二排楼栋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满足日照标准的冬季日照线能够照射至所述第二排楼栋需要满足日照标准的底部窗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楼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坡道,所述坡道自所述第一基座延伸至地面,所述坡道的坡度不大于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楼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转换平台,所述转换平台设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侧面,所述转换平台与所述第一基座等高,所述坡道自所述转换平台向下延伸至地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楼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内部设有非居住空间,所述非居住空间用于布置无强制性日照要求的城市功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楼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采光天井,所述采光天井设于所述第一基座,所述非居住空间通过所述采光天井采光和/或通风。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楼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楼群还包括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设于所述第一基座。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罗志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