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连接管路、低温发电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连接管路设有余热入口;低温发电装置包括发电回路以及连通于发电回路内的膨胀发电机和换热部,换热部包括连通于连接管路内的蒸发器;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热源入口与连接管路连通,且热源入口连通于蒸发器的下游侧。该余热利用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工业行业余热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利用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余热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国内化工、冶金、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其正常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余热资源,现有技术中,通过利用余热资源的热量实现低温发电,但是此种方式下,余热资源利用的不够彻底,仅能利用至75℃左右,余下的能源无法有效利用,利用率较低。
[0003]因此,如何提升工业行业余热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余热利用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工业行业余热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连接管路、低温发电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所述连接管路设有余热入口;所述低温发电装置包括发电回路以及连通于所述发电回路内的膨胀发电机和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包括连通于所述连接管路内的蒸发器;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热源入口与所述连接管路连通,且所述热源入口连通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侧。
[0006]流经连接管路内的余热资源作为换热部的热源,并通过换热部为发电回路内的工质供热,液态工质经过蒸发器后,成为气态工质,气态工质进入膨胀发电机做功,并向外供电,然后工质进入冷凝器,冷凝成液态工质,并继续沿发电回路循环流动。
[0007]由于低温发电装置利用余热资源发电时,余热利用不彻底,余热资源在与换热部发生换热后,仅能降至75℃左右,该余热利用系统可通过吸收式制冷装置继续吸收余热,以进一步提高余热资源的余热利用率。
[0008]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热源入口、热源出口、冷冻水供水口和冷冻水回水口。具体的,热源入口位于蒸发器的下游侧,流经蒸发器的余热资源由热源入口通入吸收式制冷装置内,最终由热源出口流出。
[0009]制冷机组冷却水供水,进入吸收式制冷装置,成为制冷机组冷却水回水,为吸收式制冷装置提供冷却;冷冻水回水口进入吸收式制冷装置,被冷却降温后成为冷冻水供水,并由冷冻水供水口排出。余热资源在经过吸收式制冷装置后,能够进一步降低至55℃左右,此部分余热可直接供采暖(或其它用热处)使用。
[0010]该余热利用系统,可通过低温发电装置利用部分余热后,再通过吸收式制冷装置进一步利用余热,通过阶梯利用逐步降低余热资源温度,可有效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
[0011]可选地,还包括流量调节部,所述流量调节部设于所述连接管路和所述热源入口之间。
[0012]可选地,所述流量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设于所
述连接管路并位于所述热源入口的下游侧,所述第二调节阀设于所述热源入口。
[0013]可选地,所述换热部还包括连通于所述发电回路内的预热器,所述预热器连通于所述连接管路,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侧。
[0014]可选地,所述预热器位于所述热源入口的下游侧。
[0015]可选地,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热源出口与所述连接管路连通。
[0016]可选地,所述热源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预热器的上游侧,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预热器的下游侧;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还包括切换部,所述切换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的通断。
[0017]可选地,所述连接管路远离所述余热入口的一端与供暖设备连通。
[0018]可选地,所述发电回路还设有工质泵。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余热利用系统在第一出口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余热利用系统在第二出口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1
‑
图2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2]1‑
连接管路,11
‑
余热入口,12
‑
余热出口;
[0023]2‑
低温发电装置,21
‑
发电回路,22
‑
膨胀发电机,23
‑
换热部,231
‑
蒸发器,232
‑
预热器,24
‑
冷凝器,25
‑
工质泵,26
‑
发电机组冷却水供水,27
‑
发电机组冷却水回水;
[0024]3‑
吸收式制冷装置,31
‑
热源入口,32
‑
热源出口,321
‑
第一出口,322
‑
第二出口,33
‑
冷冻水供水口,34
‑
冷冻水回水口,35
‑
制冷机组冷却水供水,36
‑
制冷机组冷却水回水;
[0025]41
‑
第一调节阀,42
‑
第二调节阀;
[0026]5‑
供暖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热利用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该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低温发电装置2和吸收式制冷装置3,该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连接管路1,连接管路1包括余热入口11和余热出口12,工业行业余热资源(可以是液态资源也可以是气态资源)可由余热入口11通入连接管路1内,低温发电装置2和吸收式制冷装置3能够对连接管路1内的余热资源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
[0029]其中,低温发电装置2是指ORC(Organic Rankine Cycle,有机朗肯循环)低温发电装置2,具体采用低沸点有机工质进行闭式热力循环,从而驱动汽轮机发电做功的小型电站系统。吸收式制冷装置3是指以溴化锂水溶液等为工质,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以高温热量作为驱动,制取冷冻水的装置。低温发电装置2和吸收式制冷装置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是常规的设备,在此不多做赘述。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低温发电装置2包括发电回路21、换热部23、膨胀发电机22、冷凝器24和工质泵25,其中,换热部23、膨胀发电机22、冷凝器24和工质泵25均连通于发电回路21内,工质泵25能够为发电回路21内的工质提供流通动力。换热部23还与连接管路1连通,
流经连接管路1内的余热资源作为换热部23的热源,并通过换热部23为发电回路21内的工质供热,液态工质经过蒸发器231后,成为气态工质,气态工质进入膨胀发电机22做功,并向外供电,然后工质进入冷凝器24,冷凝成液态工质,并在工质泵25的作用下继续沿发电回路21循环流动。发电机组冷却水供水26进入冷凝器24,升温后成为发电机组冷却水回水27。
[0031]由于低温发电装置2利用余热资源发电时,余热利用不彻底,余热资源在与换热部23发生换热后,仅能降至75℃左右,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余热利用系统可通过吸收式制冷装置3继续吸收余热,以进一步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路(1)、低温发电装置(2)和吸收式制冷装置(3),所述连接管路(1)设有余热入口(11);所述低温发电装置(2)包括发电回路(21)以及连通于所述发电回路(21)内的膨胀发电机(22)和换热部(23),所述换热部(23)包括连通于所述连接管路(1)内的蒸发器(231);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3)的热源入口(31)与所述连接管路(1)连通,且所述热源入口(31)连通于所述蒸发器(231)的下游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调节部,所述流量调节部设于所述连接管路(1)和所述热源入口(3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阀(41)和第二调节阀(42),所述第一调节阀(41)设于所述连接管路(1)并位于所述热源入口(31)的下游侧,所述第二调节阀(42)设于所述热源入口(31)。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23)还包括连通于所述发电回路(21)内的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杜青峰,王涛,祁磊,丁辉,曲明朋,
申请(专利权)人: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