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划分为多个网架单元;空间坐标转换平面坐标;放线定位;安装提升装置;设置支撑平台;连接节点组件以形成所述网架单元;将所述网架沿高度方向分成多段高度区域,所述提升装置由高至底的将位于不同所述高度区域内的所述网架单元分次逐步提升,使得所述网架中处于顶部至底部的所述网架单元在提升装置的逐步提升中顺次连接以完成所述网架的组装;组装后的所述网架提升至屋顶的标高位置并安装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通过分单元制造且分批次提升并连接的方式,降低组装难度且提升装配精度和施工速度,从而节约成本且保证了网架的质量满足设计需求。足设计需求。足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钢结构网架工程越来越广泛应用,传统施工方法是用脚手架搭设施工平台后在高空进行网架拼装。这样的网架施工方法采用了大量的脚手架,周转材料使用量巨大,周期长、费用高。
[0003]根据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等需求,一些屋顶上需要设置曲面状的网架结构,增大了网架结构的制造难度且对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在网架结构提升的过程中容易还产生应力集中,进一步增大了网架结构的安装困难性。由于网架结构较大,误差积累使得实际制造出来的网架结构与设计的网架结构的尺寸和形状差别较大,致使网架结构无法使用、浪费资源,尺寸与形状的改变甚至会影响网架的力学稳定性,从而影响建筑的安全使用。此外,现有的网架结构制造过程伴随着大量的高空作业,增大了施工人员的施工难度和作业时间,也提升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曲面状的屋顶网架结构的制造和安装难度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所述网架形成为曲面结构,其中,所述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包括:
[0006]S10、依据所述网架的结构和尺寸划分为多个网架单元,每个所述网架单元包括多个节点组件,所述节点组件包括球节点件和布设在所述球节点件周围的杆件;
[0007]S20、将所述网架的空间坐标转换为投影于地面的平面坐标;
[0008]S30、依据所述平面坐标在所述地面进行放线定位,所述球节点件与放线形成的网格交叉点对应;
[0009]S40、依据放线确定提升装置安装位置,每个所述网架单元的所在区域内立设多个提升装置,以升起所述网架单元至预设位置;
[0010]S50、在所述地面上设置支撑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球节点件;
[0011]S60、在所述支撑平台上进行所述节点组件的连接,以形成所述网架单元;
[0012]S70、将所述网架沿高度方向分成多段高度区域,所述提升装置将位于最高的所述高度区域内的所述网架单元提升至一端离开所述支撑平台,并将升起且相邻的所述网架单元连接;
[0013]S80、所述提升装置由高至底地将位于不同所述高度区域内的所述网架单元分次逐步提升,使得所述网架中位于顶部的所述网架单元至位于底部的所述网架单元在所述提升装置的逐步提升中顺次连接,以完成所述网架的组装;
[0014]S90、将组装完成的所述网架提升至屋顶的标高位置并进行安装固定。
[0015]优选地,步骤S80中,还包括:S81、将同批次升起且相邻的所述网架单元连接,且与高于其主体的所述网架单元连接,使得所述网架的连接与提升交替进行,以在所述网架升至所述标高位置前完成组装。
[0016]优选地,步骤S50中,还包括:S51、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形成有水平设置的支撑部,在所述支撑部上确定所述球节点件的投影位置并再次放线,以精确每个所述网架单元的位置;
[0017]S52、所述支撑部的顶部设置有调节件,所述球节点件放置于所述调节件上,所述调节件能够调节所述球节点件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使得连接后的所述网架单元与所述网架中的部分曲面结构一致。
[0018]优选地,步骤S60中,还包括:S61、所述网架单元组装完成前对每个所述节点组件的装配精度进行校核,且对于不合格的所述节点组件进行调整;
[0019]步骤S80中,还包括:S82、所述网架组装完成后对整体尺寸进行复核,且对于不合格的所述节点组件进行校正。
[0020]优选地,所述杆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与其两侧的所述球节点件连接;所述球节点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网架顶部的上弦球和设置在所述网架底部的下弦球,所述杆件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下弦球之间的下弦杆、设置在所述上弦球和所述下弦球之间的腹杆和设置在两个所述上弦球之间的上弦杆;
[0021]所述节点组件的连接步骤为:先将所述下弦球和所述下弦杆连接;再将所述下弦球上安装所述腹杆和所述上弦球,最后再将所述上弦杆安装在两个所述上弦球之间。
[0022]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垂直于地面设置的拔杆和设置在所述拔杆顶部的起吊件,所述起吊件形成有与所述网架单元连接的起吊部,所述起吊部与所述网架单元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护件,所述防护件由柔软的材料形成;
[0023]所述起吊件形成为定滑轮组件。
[0024]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的每次提升动作包括预试提升和正式提升;
[0025]所述预试提升使得所述网架单元离开所述支撑平台至预试高度并维持预试时间,在确定所述提升装置和所述网架单元的受力情况稳定后进行所述正式提升;
[0026]所述正式提升使得所述网架单元离开所述支撑平台至正式高度,在所述网架单元提升至所述正式高度前持续检查所述提升装置和所述网架单元的受力情况;所述正式高度大于所述预试高度。
[0027]优选地,多个所述提升装置沿所述网架形成的曲面状结构的镜像轴线对称布设;
[0028]所述提升装置同步提升,相邻的两个所述提升装置的提升高度差不超过相邻的吊点间距的1/400且不大于20mm;
[0029]所述网架单元的边缘设置有防摇控制件,以辅助所述网架单元的提升和连接。
[0030]优选地,所述节点组件形成为四棱锥状结构或三棱锥状结构;每个所述网架单元由中心向周向逐节点连接形成。
[0031]优选地,组装完成后的所述网架在周向上设置有支座,所述提升装置将所述网架提升并落至在所述屋顶上的预埋件,所述支座与所述预埋件连接。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3]本专利技术的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其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通过分单元制造且分批
次提升并连接的方式,降低组装难度且提升装配精度和施工速度,节约人力物力,从而节约制造成本且保证了网架的质量满足设计需求。此外,大大减少了施工人员的高空作业时间,减少了发生安全施工的几率。
[0034]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中提升装置提升网架单元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中提升装置分次逐步提升网架单元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中支撑平台的布局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所述网架形成为曲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包括:S10、依据所述网架的结构和尺寸划分为多个网架单元,每个所述网架单元包括多个节点组件,所述节点组件包括球节点件和布设在所述球节点件周围的杆件;S20、将所述网架的空间坐标转换为投影于地面的平面坐标;S30、依据所述平面坐标在所述地面进行放线定位,所述球节点件与放线形成的网格交叉点对应;S40、依据放线确定提升装置安装位置,每个所述网架单元所在的区域内立设多个提升装置,以升起所述网架单元至预设位置;S50、在所述地面上设置支撑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球节点件;S60、在所述支撑平台上进行所述节点组件的连接,以形成所述网架单元;S70、将所述网架沿高度方向分成多段高度区域,所述提升装置将位于最高的所述高度区域内的所述网架单元提升至离开所述支撑平台,并将升起且相邻的所述网架单元连接;S80、所述提升装置由高至底地将位于不同所述高度区域内的所述网架单元分次逐步提升,使得所述网架中位于顶部的所述网架单元至位于底部的所述网架单元在所述提升装置的逐步提升中顺次连接,以完成所述网架的组装;S90、将组装完成的所述网架提升至屋顶的标高位置并进行安装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0中,还包括:S81、将同批次升起且相邻的所述网架单元连接,且与高于其主体的所述网架单元连接,使得所述网架的提升与连接交替进行,以在所述网架升至所述标高位置前完成组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中,还包括:S51、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形成有水平设置的支撑部,在所述支撑部上确定所述球节点件的投影位置并再次放线,以精确每个所述网架单元的位置;S52、所述支撑部的顶部设置有调节件,所述球节点件放置于所述调节件上,所述调节件能够调节所述球节点件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使得连接后的所述网架单元与所述网架中的部分曲面结构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网架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0中,还包括:S61、所述网架单元组装完成前对每个所述节点组件的装配精度进行校核,且对于不合格的所述节点组件进行调整;步骤S80中,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龙,李宝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