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泥秸秆混合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69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藻泥秸秆混合造粒机,包括:箱体、传动组件、进料组件、挤压组件、平模、切料组件、造粒组件和出料口,传动组件设置在箱体内且延伸出箱体,箱体的顶部设有进料组件,挤压组件设置在进料组件内且固定连接传动组件的顶部,传动组件连接且驱动挤压组件,挤压组件的底部设有平模,切料组件贴合在平模的底部,传动组件连接且驱动切料组件周期性贴合在平模底部旋转,切料组件下方设有造粒组件,传动组件连接且驱动造粒组件,造粒组件的忍一侧具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箱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颗粒密度高、发热量高同时解决收集的蓝藻处理问题的藻泥秸秆混合造粒机。秆混合造粒机。秆混合造粒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藻泥秸秆混合造粒机


[0001]本技术涉及造粒设备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藻泥秸秆混合造粒机。

技术介绍

[0002]在水体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水中氮磷比例不协调都可能导致蓝藻的出现和繁殖。蓝藻性质特殊危害性极大,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对整个水域产生严重威胁。由于蓝藻本身适应能力强,对酸性、碱性以及高温等各种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且生命力十分顽强,蓝藻表面有一种特殊不容易被水域生物所消化的一种胶质外膜,导致很多水域生物也很难消除,蓝藻的出现会对水域本身有益物质绿藻等生存产生威胁,大量蓝藻繁殖就会出现“水华”现象。众所周知的就是发生于2007年5、6月间,中国江苏的太湖爆发的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
[0003]因此,中国专利号为2017208699884、201720870787.6等专利公开了蓝藻收集破碎装置,同时利用打捞船对蓝藻进行打捞,现有技术中对于收集起来的蓝藻处理存在较大的难度。采用普通垃圾的处理方法的话,遇上雨天,蓝藻会随着雨水通过市政管道再次进入河流湖泊,尤其是原来没有蓝藻的流域也有可能被蓝藻占领,增加蓝藻治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藻泥秸秆混合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传动组件、进料组件、挤压组件、平模、切料组件、造粒组件和出料口,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箱体内且延伸出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进料组件,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进料组件内且固定连接传动组件的顶部,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且驱动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的底部设有平模,所述切料组件贴合在平模的底部,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且驱动切料组件周期性贴合在平模底部旋转,所述切料组件下方设有造粒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且驱动造粒组件,所述造粒组件的忍一侧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箱体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泥秸秆混合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模上设有若干挤压孔,所述挤压孔为顶部孔径大于底部孔径沉孔,所述顶部孔径与底部孔径比例为1.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藻泥秸秆混合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孔顶部的孔径为5.5mm-6.5mm,所述挤压孔底部的孔径为4.0mm-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泥秸秆混合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轴、联轴器、第一密封件、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伞齿轮通过轴承与箱体连接且一端延伸出箱体,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箱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联轴器连接第一伞齿轮与驱动电机,所述第二伞齿轮底部通过轴承与箱体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第二伞齿轮上,所述主轴与第二伞齿轮平行设置且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内,所述主轴的顶端延伸出箱体连接且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明施正清陈敏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