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66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9
本申请涉及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涉及地铁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沿隧道内壁由外到内设置的外加固层、基层和内加固层,所述外加固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海绵垫,所述外加固层背离所述基层的一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供所述第一海绵垫放置的凹槽,若干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均设置有开孔,所述外加固层和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储液层,所述储液层内设置有半圆形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位于隧道两侧的底端设置有一对相互背离的第一导流管。本申请通过设置能够对隧道内壁快速进行排水的结构,使水在渗入墙壁内后能够快速沿着引流管排出,对基层充分进行保护,提高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地铁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城市化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地铁是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牵引的轨道交通,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通常位于地下隧道内,也是人们日常出行最主要、使用频率最高、最便捷的市政交通系统。为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地铁隧道结构的施工通常需要添加对地铁隧道进行加固的钢结构内衬。
[0003]当前,对于地铁隧道在修建时通常会通过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进行修建永久性支护结构的衬砌,用于防止隧道围岩形变或坍塌。在我国南方地区受地质影响与气候的影响,土壤地质较软,地下渗水情况较为严重,在隧道内发生渗水后,容易导致隧道产生裂缝,对隧道衬砌上的钢结构进行腐蚀,从而影响地铁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包括沿隧道内壁由外到内设置的外加固层、基层和内加固层,所述外加固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海绵垫,所述外加固层背离所述基层的一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供所述第一海绵垫放置的凹槽,若干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均设置有开孔,所述外加固层和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储液层,所述储液层内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位于隧道两侧的底端设置有一对相互背离的第一导流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隧道内壁发生渗水时,利用最外侧的海绵垫对渗水进行吸收,在第一海绵垫对水吸收至一定程度后,水通过外加固层的凹槽底壁上的开孔渗入储液层,利用储液层内的引流管对隧道内壁的渗水进行引流,最终沿着第一导流管流出,完成对隧道内壁渗水的排出。通过设置能够对隧道内壁快速进行排水的结构,使水在渗入墙壁内后能够快速沿着引流管排出,对基层充分进行保护,提高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海绵垫背离所述外加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过滤网。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海绵垫的上方设置第一过滤网,对隧道内壁上随时和土块进行阻隔,防止碎石和土块对第一海绵垫进行堵塞,从而无法对水分进行吸收,保证第一海绵垫能够进行有效使用。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背离所述第一海绵垫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过滤网上设置防水层,对隧道内壁的水进行防护,提高隧道内壁结构的防水性。
[0012]可选的,所述基层和所述内加固层之间通过浇筑一体成型。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基层和内加固层通过浇筑一体成型,将基层和内加固层稳定固定在一起,提高隧道内壁的稳定性。
[0014]可选的,隧道底部水平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下方水平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上端设置有第二海绵垫,并在所述底板下端设置有缓冲机构,同时所述第二海绵垫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导流管。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隧道内底壁的渗水进行排出时,水通过横板向上渗透,并利用第二过滤网对碎石和土块进行阻隔,同时利用第二海绵垫对水分进行吸收。随后通过向下按压底板,利用使底板对海绵垫进行挤压,使海绵垫里的水分从第二导管内流出,并利用缓冲机构对底板进行有效进行缓冲,从而快速对隧道底壁的水分进行排出,进一步提高隧道的使用安全性。
[0016]可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若干缓冲杆和若干弹簧,若干所述缓冲杆设置在所述底板下端面的两侧,所述横板上设置有插槽,所述缓冲杆竖直滑动插接在插槽内,若干所述弹簧分别位于所述缓冲杆和所述插槽的底壁之间。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底板进行缓冲时,通过向下按压底板,使底板竖直向下进行移动,并带动缓冲杆在插槽内进行竖直滑动,同时将若干弹簧进行压缩。在将第二海绵垫里的水压出后,底板在若干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被重新弹起,从而对底板有效进行缓冲,提高底板的使用稳定性。
[0018]可选的,所述底板为钢筋混凝土板。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底板设置为钢筋混凝土板,使底板能够稳定对上方的车辆进行承载, 提高底板的使用稳定性。
[0020]可选的,所述内加固层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凸块。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内加固层上设置凸块,使隧道内在出现液态水后能够通过凸块快速滴落,防止基层被腐蚀,提高基层的使用稳定性。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通过设置能够对隧道内壁快速进行排水的结构,使水在渗入墙壁内后能够快速沿着引流管排出,对基层充分进行保护,提高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0024]2.通过设置对隧道底壁进行排水的结构,利用海绵垫对水分进行吸收,并通过向下按压底板将水排出,快速将隧道底壁的水排出,从而提高隧道的使用安全性;
[0025]3.通过设置特定结构的缓冲机构,利用可进行竖直滑动的缓冲杆,对底板进行有效缓冲,提高底板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的前视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隧道侧壁的剖视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隧道底壁的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外加固层;11、凹槽;12、开孔;2、基层;3、内加固层;31、凸块;4、第一海绵垫;41、第一过滤网;5、储液层;51、引流管;52、第一导流管;6、防水层;7、底板;71、第二过滤网;72、第二海绵垫;73、第二导流管;8、横板;9、缓冲机构;91、缓冲杆;92、弹簧;93、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
[0032]参照图1,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包括由内到外设置的外加固层1、基层2和内加固层3,外加固层1、基层2和内加固层3的内径大小依次递减,且内加固层3和基层2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并在内加固层3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凸块31,用于将隧道内出现的液态水能够通过凸块31快速滴落,从而防止基层2被隧道内的液态水腐蚀。外加固层1背离基层2的一侧设置有紧挨隧道内壁的防水层6,并在防水层6和外加固层1之间设置有第一海绵垫4,同时外加固层1靠近防水层6的一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供第一海绵垫4放置的凹槽11,并在凹槽11的底壁上均设置有开孔12,以便第一海绵垫4吸收的水分从开孔12内排出。第一海绵垫4与防水层6之间设置有覆盖在第一海绵垫4上的第一过滤网41,第一过滤网41用于对泥沙碎石进行阻隔,减少水分中的杂质。
[0033]参照图1,外加固层1和基层2之间设置有储液层5,储液层5内设置有沿基层2的外壁方向延伸的半圆形引流管51,引流管51两端的端部设置有位于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隧道内壁由外到内设置的外加固层(1)、基层(2)和内加固层(3),所述外加固层(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海绵垫(4),所述外加固层(1)背离所述基层(2)的一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供所述第一海绵垫(4)放置的凹槽(11),若干所述凹槽(11)的底壁上均设置有开孔(12),所述外加固层(1)和所述基层(2)之间设置有储液层(5),所述储液层(5)内设置有引流管(51),所述引流管(51)位于隧道两侧的底端设置有一对相互背离的第一导流管(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海绵垫(4)背离所述外加固层(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过滤网(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41)背离所述第一海绵垫(4)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2)和所述内加固层(3)之间通过浇筑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大亨王俊刘佳杰赖阳迅王海杰赵慧娟张二元袁保栋冯天博李彦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