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66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在壳体内设置加热结构,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电阻加热层贴附于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导热片位于所述流道内。即在导热钢板上印刷电阻加热层,由导电端子对电阻加热层进行通电,并在其顶层和底层进行绝缘隔离,电阻加热层的热量由导热钢板传导至其背面的导热片上,采用该方式来代替传统的PTC芯片发热方式,具有发热均匀、发热效率高且传热效率高的优点,导热片用于与流道内从进水口流向出水口的液体接触,实现充分热量交换。实现充分热量交换。实现充分热量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加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液体加热器上,大部分使用陶瓷PTC芯片,通电发热,绝缘后与导热结构结合,从而达到加热液体的目的。然而,陶瓷PTC芯片数量多,需要单片绝缘,结构复杂;并且陶瓷PTC加热器绝缘需要使用陶瓷或者绝缘导热布,导致传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流道,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流道连通,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所述导热片位于所述流道内。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体加热器,在壳体内设置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所述导热片位于所述流道内。即利用导热钢板的导热性和稳定性,在导热钢板上印刷电阻加热层,由导电端子对电阻加热层进行通电,并在其顶层和底层进行绝缘隔离,电阻加热层的热量由导热钢板传导至其背面的导热片上,采用该方式来代替传统的PTC芯片发热方式,具有发热均匀、发热效率高且传热效率高的优点,并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导热钢板的背面的导热片用于与流道内从进水口流向出水口的液体接触,实现充分热量交换。经实验,在相同工况下(外界温度25℃,冷却液流量均为10L/min),现有的加热功率为5326W,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加热功率可达到6928W,提高了约30%。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正视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俯视图;
[001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剖视图;
[001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无铝壳上盖的示意图;
[0013]图6为图5中A

A处的剖视图;
[0014]图7为图5中C

C处的剖视图;
[001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仰视图;
[001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侧视图;
[0018]图11为图10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爆炸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壳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高压线束组件;14、低压线束组件;15、铝壳体;151、环形凹槽;152、IGBT组件;153、通槽;154、PCBA板;16、铝壳上盖;17、流道;171、第一流道;172、第二流道;173、第三流道;18、铝壳下盖;
[0022]2、加热结构;21、导热钢板;22、第一绝缘层;23、电阻加热层;24、第二绝缘层;25、导热片;26、导电端子;261、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4]请参照图1至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流道,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流道连通,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所述导热片位于所述流道内。
[0025]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体加热器,在壳体内设置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所述导热片位于所述流道内。即利用导热钢板的导热性和稳定性,在导热钢板上印刷电阻加热层,由导电端子对电阻加热层进行通电,并在其顶层和底层进行绝缘隔离,电阻加热层的热量由导热钢板传导至其背面的导热片上,采用该方式来代替传统的PTC芯片发热方式,具有发热均匀、发热效率高且传热效率高的优点,并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导热钢板的背面的导热片用于与流道内从进水口流向出水口的液体接触,实现充分热量交换。经实验,在相同工况下(外界温度25℃,冷却液流量均为10L/min),现有的加热功率为5326W,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加热功率可达到6928W,提高了约30%。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形状与第二绝缘层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面积与第二绝缘层的面积相等,所述电阻加热层的面积小于第二绝缘层的面积。
[0028]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能够确保绝缘效果。
[0029]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钢板的厚度为2mm,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150μm,电阻加热层的厚度为15μm,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60μm。
[0030]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能够使传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003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铝壳体和设于所述开口处的铝壳上盖;所述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对称设于第二流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流道的大小与第三流道的大小相等,所述进水口与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第三流道相连通,所述导热片位于所述第二流道内。
[0032]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壳体的同一侧壁上。
[0033]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有效减缓液体在流道内的流速,提升热传递效率。
[0034]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片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的范围为0.1mm

0.5mm。
[003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间距为0.1mm。
[0036]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导热片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侧壁之间较小的间距,流道内液体在经过第二流道时,能够更多地与导热片直接接触,进而提升热传递效率。导热片不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侧壁接触,确保第二流道的侧壁的结构性能稳定。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流道,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流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所述导热片位于所述流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形状与第二绝缘层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面积与第二绝缘层的面积相等,所述电阻加热层的面积小于第二绝缘层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钢板的厚度为2mm,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150μm,电阻加热层的厚度为15μm,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6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铝壳体和设于所述开口处的铝壳上盖;所述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对称设于第二流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流道的大小与第三流道的大小相等,所述进水口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礼敏郑昕斌陈勇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丹诺西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