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器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62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8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导风风道的结构单一、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有限的问题。烹调器包括壳体、散热器和导风组件;底壳上设置有风机和发热元件,导风组件设置在上盖的朝向底壳一侧的表面,至少部分导风组件在底壳上的正投影落入散热器和风机之间;导风组件用于将经由风机的出风口吹出的散热风流引导至散热器。本申请通过在上盖设置导风组件,将流入到上盖上的散热风流充分引导至发热元件上方的散热器上,从而经由散热器将发热元件上的热量传输至外部,对发热元件起到足够通风、精准降温的目的,使烹调器的降温系统更加合理,进一步延长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保证烹调器使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稳定性和高效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0001]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烹调器例如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0003]电磁炉主要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顶部的面板,壳体内设有线圈盘、电路板、风机、发热元件和散热器。其中,发热元件位于电路板上,发热元件包括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整流桥堆等,散热器用于通过风机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即,发热元件发出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风机将散热器上的热量吹走,从而实现对发热元件的散热。相关技术中,往往在壳体的底壁面上设置有导风筋,以限制风流的走向,并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0004]然而,上述导风风道的结构单一,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通过在上盖设置导风组件,将流入到上盖上的风流充分引导至发热元件上方的散热器上,从而经由散热器将发热元件上的热量传输至外部,对发热元件起到足够通风、精准降温的目的,使烹调器的降温系统更加合理,进一步延长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保证烹调器使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烹调器,包括壳体、散热器和导风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底壳、盖设在所述底壳上的上盖以及盖设在所述上盖上的面板,所述底壳、所述上盖以及所述面板共同围合成腔体,所述导风组件位于腔体中;所述底壳上设置有风机和发热元件,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发热元件上,且位于靠近所述风机的一侧,所述导风组件设置在所述上盖的朝向所述底壳一侧的表面上,至少部分所述导风组件在所述底壳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风机之间;所述导风组件用于将经由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吹出的散热风流引导至所述散热器。
[0007]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包括壳体、散热器和导风组件,通过将导风组件设置在上盖的朝向所述底壳一侧的表面上,至少部分所述导风组件在所述底壳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风机之间,利用导风组件形成的导风通道将风机产生的散热风流引导至发热元件上方的散热器的位置,从而经由散热器将发热元件上的热量传输至外部,对发热元件起到足够通风、精准降温的目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仅在底壳上设置导风风道,风道比较单一,发热元件不能确保得到足够散热,以及烹调器的散热系统不通畅、温升高的问题。同时,本申请的烹调器的降温系统更加合理,进一步延长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保证烹调器使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盖的顶面开设有开口,所述面板覆盖所述开口;所述导风组件包括沿所述开口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
件位于靠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风件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导风件在所述底壳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风机之间。
[0009]通过包括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第一导风件能够将到达上盖表面的散热风流往第二导风件和散热器的位置引导,第二导风件能够进一步将散热风流引导至发热元件上方的散热器的位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散热风流的充分利用,对发热元件起到降温的作用。通过将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间隔在开口的周向上,一方面,靠近开口设置,能够避免与腔体中的其他元器件的装配产生互相干涉,空间利用率较高;另一方面,该位置能够保证至少部分所述导风组件在所述底壳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风机之间,进而有利于引导散热风流至散热器的位置,增加散热器周围的散热风流的流量,增强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再一方面,靠近开口设置的位置较多样,可以利用导风组件形成的导风通道对风机出风口的散热风流进行分流处理,使得不同散热支流流向发热元件的不同位置,从而保证了发热元件散热的均匀性。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件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风机的一侧延伸,至少部分所述风机搭接在所述第一导风件上,所述第一导风件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导风件的一部分在所述底壳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风机在所述底壳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导风件的另一部分在所述底壳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风机之间。
[0011]上述设置,能够确保由风机出风口流出的散热风流能够顺利进入到第一导风件所形成的导风通道中。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导风件的一端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导风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风件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导风件的一部分在所述底壳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散热器在所述底壳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二导风件的另一部分在所述底壳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风机之间,能够确保散热风流顺利到达散热器上。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沿所述开口的径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筋和第二导风筋;所述第一导风筋和所述第二导风筋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进风口靠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出风口靠近所述散热器。
[0014]通过包括第一导风筋和第二导风筋,第一导风筋和第二导风筋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有利于将风机产生的散热风流引导至散热器的位置,使得散热风流顺利流至散热器。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筋和所述第二导风筋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风机一侧向靠近所述散热器一侧逐渐减小。
[0016]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导风筋和所述第二导风筋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风机一侧向靠近所述散热器一侧逐渐减小,从而使得第一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风机一侧向靠近所述散热器一侧逐渐减小,在第一导风通道内风量稳定的前提下,第一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以有效提高流向散热器的散热风流的流速,利用高速的散热风流冲击并携带发热元件周围的热量至外部,从而增强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挡风件,所述挡风件设置在所述上盖的朝向所
述底壳一侧的表面上,且所述挡风件在所述底壳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围设在所述风机的远离所述发热元件的外周侧;至少部分所述挡风件和所述导风组件之间形成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进风口靠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出风口靠近所述散热器。
[0018]通过包括挡风件,且挡风件在所述底壳上的正投影围设在所述风机的远离所述发热元件的外周侧,从而能够保证自出风口吹出的散热风流仅朝着靠近导风组件的方向流动,避免沿背离导风组件的方向流动、或者散热风流在腔体中流动的过于发散,从而使得散热风流更为聚集,增强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电路板、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发热量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的发热量;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位于靠近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散热器(120)和导风组件(130);所述壳体(110)包括底壳(111)、盖设在所述底壳(111)上的上盖(112)以及盖设在所述上盖(112)上的面板(113),所述底壳(111)、所述上盖(112)以及所述面板(113)共同围合成腔体(114),所述导风组件(130)和所述散热器(120)位于腔体(114)中;所述腔体(114)中设置有风机(140)和发热元件(150),所述散热器(120)设置在所述发热元件(150)上,且位于靠近所述风机(140)的一侧,所述导风组件(130)设置在所述上盖(112)的朝向所述底壳(111)一侧的表面上,至少部分所述导风组件(130)在所述底壳(111)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散热器(120)和所述风机(140)之间;所述导风组件(130)用于将经由所述风机(140)的出风口吹出的散热风流引导至所述散热器(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12)的顶面开设有开口(1121),所述面板(113)覆盖所述开口(1121);所述导风组件(130)包括沿所述开口(112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风件(131)和第二导风件(132),所述第一导风件(131)位于靠近所述风机(140)的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风件(132)位于靠近所述散热器(120)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风件(131)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导风件(132)在所述底壳(111)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散热器(120)和所述风机(14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件(131)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风机(140)的一侧延伸,至少部分所述风机(140)搭接在所述第一导风件(131)上,所述第一导风件(131)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散热器(120)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导风件(131)的一部分在所述底壳(111)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风机(140)在所述底壳(111)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导风件(131)的另一部分在所述底壳(111)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散热器(120)和所述风机(14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件(132)的一端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导风件(131)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风件(132)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散热器(120)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导风件(132)的一部分在所述底壳(111)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散热器(120)在所述底壳(111)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二导风件(132)的另一部分在所述底壳(111)的底壁面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散热器(120)和所述风机(14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件(131)包括沿所述开口(1121)的径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筋(1311)和第二导风筋(1312);所述第一导风筋(1311)和所述第二导风筋(1312)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1313),所述第一导风通道(1313)的进风口靠近所述风机(140)的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通道(1313)的出风口靠近所述散热器(12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筋(1311)和所述第二导风筋(1312)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风机(140)一侧向靠近所述散热器(120)一侧逐渐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银军沈术平陈锦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