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难熔金属钨表面纳米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表面纳米化处理
,涉及一种难熔金属钨表面纳米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属钨(W)由于其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高抗辐照溅射阈值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核辐射屏蔽材料,例如用于聚变堆面向等离子的第一壁材料等。虽然,钨基材料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抗辐照性能任有待进一步提高。
[0003]纳米结构能显著提升材料的抗辐照性能,例如纳米尺度的晶界作为辐照缺陷的俘获位点,能有效吸收和分散辐照缺陷,降低辐照缺陷的聚集,从而抑制大尺寸的缺陷团簇如空洞、气泡等的产生,进而提升材料的抗辐照性能。然而,工业生产纯钨通常采用自下而上粉末烧结的办法,受尺寸粗大的初始原料粉体限制,以及后续高温烧结过程中晶粒尺寸的进一步粗化,目前制备的钨材料粒径通常为几微米到百微米范畴,严重制约了材料抗辐照性能的提升。因此,亟需发展钨材料表面纳米化的处理技术。
[0004]公开号为CN108456854A的中国专利文献“一种金属钨表面纳米化的装置及其方法”公开了技术方案:通过离化氦气,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难熔金属钨表面纳米化方法,金属钨为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打磨粗晶钨颗粒的表面,去除氧化层,获得平整的金属光泽表面;S2、对打磨后的粗晶钨颗粒表面进行设定压力的机械抛光,去除划痕,获得镜面抛光的表面,并进行表面清洗;S3、将清洗后的粗晶钨颗粒置于真空管式炉中退火热处理,退火温度为900~1100℃,升温速率为5~10℃/min,保温时间为1~2小时,真空度优于5
×
10
‑3Pa,在粗晶钨颗粒表面至距离表面200~400nm的范围内形成纳米化的表面层,晶粒尺寸为200~400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难熔金属钨表面的纳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晶钨颗粒中母晶的尺寸大于10μm,亚晶的尺寸大于1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难熔金属钨表面纳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使用目数为400~2000的砂纸打磨粗晶钨颗粒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难熔金属钨表面纳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使用砂纸打磨粗晶钨颗粒的表面时,所用砂纸的目数呈依次增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卓明,王慧,成祥,刘瑞,杨俊峰,张临超,吴学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