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雨水沟件的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第一雨水沟构件和至少一个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第二雨水沟构件,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内腔为雨水通道,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侧壁靠近其底部位置间隔开有连通雨水通道的渗水孔洞;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均预设有渗水孔洞,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拼接即可组成雨水沟,雨水沟施工快捷,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工,安装快捷,缩短施工周期,运输和堆放方便。运输和堆放方便。运输和堆放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雨水沟件的拼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雨水沟件的拼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三部门于2020年7月3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0003]结合图1,目前我们车库顶板覆土小于1.5m的项目,一般采用雨水沟排除顶板雨水(兼排地表水和渗水)。
[0004]雨水沟通常分两种:(参见图1)
[0005]1、沿消防车道(登高面)设置的排水雨水沟,尺寸稍大,作为雨水的主要通道(A部分);
[0006]2、绿地内设置的排水暗沟,尺寸稍小,用于排除绿地渗水、收集塔楼的天面雨水以及连通排水通道的作用(B部分)。
[0007]3、每隔一段距离(30~50m),会设置一条D200水泥管连通消防车道两侧雨水沟。
[0008]目前常见的市政预制构件做法主要有排水系统的普通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塑料检查井等。
[0009]这些工艺一般针对对管道系统的交汇井进行预制构件处理,针对采用沟渠系统则相对缺少,传统沟渠系统仍以砖酥和普通混凝土现浇为主,因此传统沟渠系统存在施工慢、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沟件拼接简单、施工效率高的一种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雨水沟件的拼接结构。
[0011]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12]一种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雨水沟件的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第一雨水沟构件和至少一个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第二雨水沟构件,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内腔为雨水通道,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侧壁靠近其底部位置间隔开有连通雨水通道的渗水孔洞;
[0013]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内腔为雨水通道,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侧壁靠近其底部位置间隔开有连通雨水通道的渗水孔洞,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顶部开有雨水口;
[0014]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和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拼接,令第一雨水沟构件的雨水通道和第二雨水沟构件的雨水通道连通形成雨水沟,而且相邻两个雨水口之间距离为15
‑
20m。
[0015]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均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具备强度高、重
量轻的特点,而且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可以进行堆叠摆放,减少占用空间、运输方便,而且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均预设有渗水孔洞,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拼接即可组成雨水沟,雨水沟施工快捷,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工,安装快捷,缩短施工周期,运输和堆放方便。
[0016]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一端与第一雨水沟构件的竖直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雨水沟构件的竖直方向倾斜;
[0018]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一端与第二雨水沟构件的竖直方向垂直,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雨水沟构件的竖直方向倾斜。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一端和第二雨水沟构件的一端紧贴,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拼接成直线状雨水沟。若雨水沟需要呈直线状态时,用户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可以拼接成直线状雨水沟,提高雨水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另一端和第二雨水沟构件的另一端紧贴,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拼接成曲线状雨水沟。现有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一般为9m(多层)和12m(高层),我们常见12m较多,根据目前的构件尺寸,大约16个可以完成转弯。构件之间的搭接不要求严密紧贴,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搭接处的缝隙实现转弯,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可以拼接成曲线状雨水沟,提高雨水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雨水沟构件的竖直方向倾斜角度为5度,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雨水沟构件的竖直方向倾斜角度为5度。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一侧、另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有所述渗水孔洞,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一侧、另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有所述渗水孔洞。所述绿地渗水经过渗水孔洞排出至雨水通道,避免绿地积水,排水效果佳。
[0023]进一步地,还包括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井筒构件,所述井筒构件开有上下贯通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尺寸与雨水口的尺寸匹配,所述井筒构件固定在雨水沟构件顶部对应雨水口位置上,排水通道连通雨水口。
[0024]进一步地,还包括雨水箅子,所述排水通道的下端口连通雨水口,所述雨水箅子坐于排水通道的上端口处。所述地面雨水经过雨水箅子过滤后沿雨水口排出至雨水通道,避免地面积水,排水效果佳。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本技术,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均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具备强度高、重量轻的特点,而且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可以进行堆叠摆放,减少占用空间、运输方便,而且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均预设有渗水孔洞,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拼接即可组成雨水沟,雨水沟施工快捷,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工,安装快捷,缩短施工周期,运输和堆放方便。
[0027]本技术,若雨水沟需要呈直线状态时,用户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可以拼接成直线状雨水沟,提高雨水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0028]本技术,现有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一般为9m(多层)和12m(高层),我们常见12m较多,根据目前的构件尺寸,大约16个可以完成转弯。构件之间的搭接不要求严密紧贴,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搭接处的缝隙实现转弯,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可以拼接成曲
线状雨水沟,提高雨水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顶板排水沟平面布置示意图。
[0030]图2为第一雨水沟构件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的剖视图。
[0032]图4为第二雨水沟构件示意图。
[0033]图5为图3的剖视图。
[0034]图6为管道穿过第一雨水沟构件示意图。
[0035]图7为第一雨水沟构件的直边和第一雨水沟构件的斜边拼接形成曲线状雨水沟示意图。
[0036]图8为第一雨水沟构件的斜边和第二雨水沟构件的斜边拼接形成直线状雨水沟示意图。
[0037]图9为第一雨水沟构件示意图(长度不同)。
[0038]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0039]图11为管道穿过第一雨水沟构件示意图。
[0040]图12为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一雨水沟构件拼接示意图(T型)。
[0041]图13为井筒构件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雨水沟件的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第一雨水沟构件和至少一个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第二雨水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内腔为雨水通道,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侧壁靠近其底部位置间隔开有连通雨水通道的渗水孔洞;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内腔为雨水通道,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侧壁靠近其底部位置间隔开有连通雨水通道的渗水孔洞,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顶部开有雨水口;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和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拼接,令第一雨水沟构件的雨水通道和第二雨水沟构件的雨水通道连通形成雨水沟,而且相邻两个雨水口之间距离为15
‑
20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雨水沟件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一端与第一雨水沟构件的竖直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雨水沟构件的竖直方向倾斜;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一端与第二雨水沟构件的竖直方向垂直,所述第二雨水沟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雨水沟构件的竖直方向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采用UHPC混凝土预制的雨水沟件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雨水沟构件的一端和第二雨水沟构件的一端紧贴,第一雨水沟构件和第二雨水沟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玲,庞红豆,钟宏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