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力变换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电力变换装置通过基于开关高频化的部件小型化以及部件的高密度安装来实现了高电力高密度化。电力变换装置的噪声源是半导体元件的开关噪声,通常采取使用滤波器电路来避免噪声传播到装置外部的对策,但是由于开关的高频化而噪声量增加,并且由于高密度安装而部件间的电磁耦合增加。因此,在未通过电布线连接的部件之间的空间中传播的噪声成为不能忽视的程度的大小。因而,不仅是简单设置滤波器电路,而且还需要进行降低电力变换电路与滤波器电路之间的电磁耦合来抑制在空间中传播的噪声的设计。
[0003]因此,以往以来,提出了如下结构:在金属壳体内,区分收容电力变换电路和滤波器电路的区域,以降低各个区域间的电磁耦合的方式设置屏蔽壁。在对电力变换电路与滤波器电路之间进行屏蔽时,需要在周围被金属覆盖的屏蔽空间中收容滤波器电路。对于屏蔽空间的底面及侧面,能够通过使用电力变换装置的金属壳体的底面、外壁、内壁来容易地进行屏蔽。对于屏蔽空间的上表面,能够使用金属板来进行屏蔽,但是由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具备进行电力的变换的电力变换电路和对该电力变换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所述电力变换装置具备:滤波器电路,连接于对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电力变换电路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的控制导电路径,抑制该控制导电路径的电磁噪声;电路布线板,是设置有所述滤波器电路且在内层形成有基准电位图案的印刷基板;以及壳体,保持所述电路布线板,所述基准电位图案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设置于作为所述电路布线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层的第一主面侧的屏蔽壁,形成有被该屏蔽壁和所述基准电位图案包围的电磁屏蔽区域,在该电磁屏蔽区域的外部配设有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电力变换电路,所述控制导电路径从所述控制电路经由将所述电路布线板的至少2层的布线导体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孔被引至所述电磁屏蔽区域内而在该电磁屏蔽区域内被布线,所述滤波器电路具有:第一电容器,设置于所述电路布线板的所述电磁屏蔽区域内,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磁屏蔽区域内的所述控制导电路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基准电位图案;以及第二电容器,设置于所述电路布线板的所述电磁屏蔽区域外,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导电路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基准电位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基准电位图案经由将该基准电位图案与所述电路布线板的所述第一主面的布线导体连接的第二连接孔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电磁屏蔽区域除了被所述屏蔽壁和所述基准电位图案包围,还被所述第二连接孔包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是将所述第一主面的布线导体和作为与该第一主面相反侧的表层的第二主面的布线导体之间连接的通孔、或者将所述电路布线板的至少2层的布线导体之间连接的通路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基准电位图案经由所述第二连接孔和在所述第一主面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屏蔽壁的抵接部形成的连接焊盘连接于所述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被配置成:在从与所述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看时,该第一电容器的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成45度以上且135度以下的角度。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具备电感器,该电感器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之间的所述控制导电路径,配置于所述电路布线板的所述第一主面上的所述电磁屏蔽区域内。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变换电路设置于所述电路布线板的所述电磁屏蔽区域外的所述第一主面和作为与该第一主面相反侧的表层的第二主面的一方,具备多个所述第二电容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容器配置于设置有所述电力变换电路的一侧的所述第一主面或者所述第二主面,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于对所述电力变换电路进行控制的所述控制导电路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基准电位图案。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基准电位图案构成为具有分别独立地形成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基准电位图案及第二基准电位图案,构成为所述壳体介于所述第一基准电位图案...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