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低温液体的双层壳罐具有:非圆球形的中空壳形状的内槽,其在内部形成有储存部;外槽,其覆盖内槽;以及粒状隔热材料,其填充于由内槽的外壁和外槽的内壁包围的空间中而形成隔热层。并且,空载时的内槽与外槽的顶部间隙的大小比内槽与外槽的底部间隙的大小大,空载时的所述顶部间隙的所述粒状隔热材料的厚度比所述底部间隙的大小大。比所述底部间隙的大小大。比所述底部间隙的大小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层壳罐以及船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外槽和内槽的双层壳罐以及搭载有该双层壳罐的船舶的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作为储存低温液体的罐,公知有双层壳罐。双层壳罐一般具有:内槽,其收纳低温液体;外槽,其与该内槽隔开规定的间隔并从外侧覆盖该内槽;以及隔热层,其形成于内槽与外槽之间。隔热层例如由填充在内槽与外槽之间的粒状隔热材料形成,作为粒状隔热材料,使用珠光体。
[0003]在建造双层壳罐时,在内槽和外槽完成之后,以在内槽为空的状态下埋到内槽与外槽之间的方式填充粒状隔热材料。因此,当向内槽提供低温液体而使内槽热收缩时,内槽与外槽的间隔扩大,填充于内槽与外槽之间的粒状隔热材料有可能沉降。在粒状隔热材料沉降的情况下,在双层壳罐的罐顶部产生不存在粒状隔热材料的空间,罐顶部的隔热层的厚度降低。另外,这里,“罐顶部”是指在内槽的外侧且外槽的内侧的空间中相当于双层壳罐的顶部的部分。当在双层壳罐中产生隔热层的厚度不充分的部位时,该部位的隔热性降低。由于隔热性的降低,内槽的冷能会传递到外槽,在外槽上附霜,有可能导致外槽的腐蚀。并且,当由于隔热性的降低而向内槽的输入热量增加时,低温液体的蒸发气体量增加,内槽的压力有可能过剩。
[0004]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双层壳罐中,具有由内侧的隔热层和外侧的隔热层这内外两层构成的隔热层,其中,该内侧的隔热层由能够在内槽的半径方向上伸缩的伸缩材料(玻璃棉)形成,该外侧的隔热层由填充材料(珠光体)形成。在该双层壳罐中,因内槽的热收缩而在隔热层产生的间隙被膨胀的伸缩材料充满,填充材料的沉降被抑制。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
2382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与专利文献1的双层壳罐不同的方式,提供在粒状隔热材料因内槽的收缩变形而沉降后也能够在罐顶部保持适当厚度的隔热层的双层壳罐以及搭载了该双层壳罐的船舶。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双层壳罐的特征在于,具有:非圆球形的中空壳形状的内槽,其在内部形成有储存部;外槽,其覆盖所述内槽;以及粒状隔热材料,其填充在由所述内槽的外壁和所述外槽的内壁包围的空间中而形成隔热层,空载时的所述内槽与所述外槽的顶部间隙的大小比所述内槽与所述外槽的底部间隙的大小大,空载时的所述顶部间隙的所述粒状隔热材料的厚度比所述底部间隙的大小大。
[0012]这里,可以是,所述外槽的中心位于比所述内槽的中心靠上方的位置。或者,可以是,所述外槽和所述内槽各自由下半球壳部、上半球壳部以及连接所述下半球壳部和所述上半球壳部的筒形状的主体部构成,所述外槽的所述主体部的高度比所述内槽的所述主体部的高度大。
[0013]在上述双层壳罐中,优选的是,空载时的所述顶部间隙的大小是在所述底部间隙的大小上加上从所述外槽的顶部起的相当于因与所述内槽的收缩变形相伴的所述粒状隔热材料的沉降而产生的空隙的体积的体积部分的高度而得的值以上。
[0014]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船舶搭载有上述结构的双层壳罐。
[0015]在上述双层壳罐以及搭载有该双层壳罐的船舶中,由于双层壳罐的顶部间隙的大小比底部间隙的大小大,因此在空载时能够在罐顶部形成比罐底部厚的隔热层。并且,由于双层壳罐的空载时的顶部间隙的粒状隔热材料的厚度比底部间隙的大小大,因此当向内槽提供低温液体而使内槽收缩时,内槽与外槽的间隙扩大,填充于内槽与外槽之间的粒状隔热材料沉降,但即使在粒状隔热材料沉降的状态下,也能够在罐顶部保持足够厚度的隔热层。
[0016]专利技术效果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在粒状隔热材料因内槽的收缩变形而沉降之后也能够在罐顶部保持适当厚度的隔热层的双层壳罐以及搭载有该双层壳罐的船舶。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示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层壳罐的船舶的图。
[0019]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的双层壳罐的空载时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3是图2所示的双层壳罐的满载时的剖视图。
[0021]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双层壳罐的空载时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2]图5是图4所示的双层壳罐的满载时的剖视图。
[0023]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双层壳罐的空载时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7是图6所示的双层壳罐的满载时的剖视图。
[0025]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双层壳罐的空载时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6]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双层壳罐的空载时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是示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层壳罐1的船舶5的图。图1所示的船舶5例如是液化气运输船。双层壳罐1用于储存液体氢、液体氮、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体。在船舶5的船体51的后侧上部设置有船桥52,在后侧下部设置有推进器53。在船体51上搭载有在船长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双层壳罐1。多个双层壳罐1以从船体51的上甲板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各双层壳罐1的上部被罐罩54覆盖。各双层壳罐1A由未图示的裙座或支柱支承于船体51。以下,对双层壳罐1的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双层壳罐1A~1E)进行说明。
[0028]〔第1实施方式〕
[0029]接着,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壳罐1A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本发
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壳罐1A的空载时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双层壳罐1A的满载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0]图2和图3所示的双层壳罐1A具有:内槽2;外槽3,其覆盖内槽2;粒状隔热材料4,其填充在内槽2与外槽3之间而形成隔热层;以及真空泵6,其将内槽2与外槽3之间的空间抽真空。
[0031]内槽2呈非圆球形的中空壳形状,例如由多个SUS制面板焊接而成。在内槽2的内部形成有将低温液体7以密闭的状态储存的储存部20。内槽2能够容许罐建造时的常温与收纳低温液体7时的低温的温度差所引起的收缩变形及变形恢复。
[0032]外槽3呈比内槽2大一圈的非圆球形的中空壳形状,例如由多个钢板焊接而成。内槽2通过将内槽2的外壁与外槽3的内壁之间连接的未图示的杆等支承于外槽3。
[0033]在图2所示的双层壳罐1A中,内槽2呈沿水平方向伸长的中空球壳形状。内槽2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主体部27和将主体部的两端封闭的半球状的侧部28构成。内槽2的与船长方向平行的截面呈以水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圆形(也称为圆角长方形),内槽2的与船宽方向平行的截面呈圆形。但是,也可以是,内槽2的与船宽方向平行的截面呈以水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圆形,内槽2的与船长方向平行的截面呈圆形。
[0034]与内槽2同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双层壳罐,其具有:非圆球形的中空壳形状的内槽,其在内部形成有储存部;外槽,其覆盖所述内槽;以及粒状隔热材料,其填充在由所述内槽的外壁和所述外槽的内壁包围的空间中而形成隔热层,空载时的所述内槽与所述外槽的顶部间隙的大小比所述内槽与所述外槽的底部间隙的大小大,空载时的所述顶部间隙的所述粒状隔热材料的厚度比所述底部间隙的大小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壳罐,其中,空载时的所述顶部间隙的大小是在所述底部间隙的大小上加上从所述外槽的顶部起的相当于因与所述内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田太一郎,冨永晴彦,持田邦彦,高桥常夫,今井达也,高田广崇,中土洋辉,高梨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