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氨储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22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氨储瓶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的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的内壳体内水平设有上孔板和下孔板,所述的上孔板和下孔板之间设有丝网分离器,所述的下孔板与内壳体之间垂直设有多个防晃板;所述的外壳体的一侧设有放散口、供气口、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和加液口,所述的放散口焊接在外壳体上,且由手动截止阀、不锈钢钢管和安全阀组成;所述的供气口焊接在外壳体上,且由手动截止阀和不锈钢钢管组成;所述的液位计与外壳体之间摄于手动截止阀;所述的加液口由加液枪专用插装接头及手动截止阀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具有结构紧凑、高效、环保、安全的优势。安全的优势。安全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氨储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到新能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液氨储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氢是所有能源中对人类最友好的能源,清洁、高能量密度、易获取、可再生,用得越多越便宜。氢气直接燃烧或通过燃料电池发电的产物为水,能够实现真正的零碳排放,对环境不造成任何污染,故而被誉为终极能源。
[0003]中国作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达成碳中和的道路上挑战重重。氢能未来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在交通运输领域,氢燃料电动车和氢内燃机车相较于燃油车而言,可以实现零碳排放;相较于锂电动车而言,由于能效高,在里程和载荷方面拥有先天优势。
[0004]氢气的性质十分活跃,很容易泄漏和爆炸,储运过程消耗也大,所以在储氢罐投入的安全设计、存量设计成本很高。因此,相较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氢气在储运环节具有天然的劣势,发展进度缓慢。如果按照方式划分,氢气储运可分为气态储运、液态储运以及固态储运三种。气态储运的成本较低、充放氢速度较快,但储氢密度与运输半径较为有限,所以适用于短途运输。中长距离大规模运输考虑管道和液氢运输,液态储运的储氢密度较大,但设备投资与能耗成本较高;固态储运则在潜艇等特殊领域有所应用,整体仍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
[0005]氢能源以其可再生性和良好的环境效应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载体,高效、安全经济的氢气储存和输运是目前制约氢能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0006]液氨做为一种含氢质量分数为17.6%的富氢物质,在常温加压(0.86MPa)或常压低温(240K)下很容易转化为液态,其对应的能量密度分别为134.0kJ/L和143.5kJ/L(同等条件下氢气的能量密度为84.0kJ L

1),便于储存(低压储罐或者钢瓶)和运输,是氢能的理想载体。由于氨裂解制氢工艺技术成熟,制取的氢气纯度达到99.99%,可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的要求,因而集成氨载氢与氨分解制氢技术是一条潜在的供氢途径,目前国内外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0007]针对于氢燃料电动车和氢内燃机车而言,常规的做法是在加氢站直接加注高压氢或液氢作为汽车或卡车的燃料,不管从道路行驶还是停车场停驻方面,其都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氢气泄漏,极易引起燃爆事故。
[0008]基于氨载氢与氨分解制氢技术,液氨可直接作为氢能源载体,直接加注到氢燃料电动车、氢内燃机车、氢燃料电动船、氢内燃机船等交通运输工具。
[0009]液氨储瓶作为一种液氨储存装置,可以不受场地和环境的限制,快速简便的为交通运输工具提供高效的清洁燃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针对液氨储存汽化技术难点,提供一种液氨储瓶装置。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氨储瓶装置,包括外
壳体和内壳体,所述的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的内壳体内水平设有上孔板和下孔板,所述的上孔板和下孔板之间设有丝网分离器,所述的下孔板与内壳体之间垂直设有多个防晃板,所述的上孔板与内壳体之间形成气态腔,所述的下孔板和内壳体之间形成液态腔;
[0012]所述的外壳体的一侧设有放散口、供气口、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和加液口,所述的放散口焊接在外壳体上,且由手动截止阀、不锈钢钢管和安全阀组成;所述的供气口焊接在外壳体上,且由手动截止阀和不锈钢钢管组成;所述的液位计与外壳体之间摄于手动截止阀;所述的加液口由加液枪专用插装接头及手动截止阀组成。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孔板和下孔板上设有多个孔,所述的孔均匀呈规则形状分布。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体外侧设有防撞架,所述的放散口、供气口、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和加液口均设置在防撞架内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保温层的材质为珠光岩。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体、内壳体、上孔板、下孔板和防撞架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表和温度计均采用耐低温不锈钢材质制成。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晃板顶部开半圆孔,底部开圆形孔的导液口。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具有结构紧凑、高效、环保、安全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如图所示:内壳体01、保温层02、外壳体03、上孔板04、丝网分离器05、下孔板06、仪表阀门防撞架07、放散口08、供气口09、液位计10、压力表11、温度计12、加液口13、防晃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5]一种液氨储瓶装置,其包括内壳体01、保温层02、外壳体03、上孔板04、丝网分离器 05、下孔板06、仪表阀门防撞架07、放散口08、供气口09、液位计10、压力表11、温度计 12、加液口13、防晃板14。
[0026]所述的供气口09焊接在内壳体01上;外壳体03内部填充保温层02,保温层02的材料为珠光岩;
[0027]液氨通过内壳体01,外壳体03及保温层02之间的热交换将液态汽化为气态,上孔板04、丝网分离器05、下孔板06焊接在内壳体内部,丝网分离器05夹在上孔板04与下孔板06
之间,将汽化的氨气与液氨气液分离后使氨气进入气态腔的作用,通过供气口09向外供气态氨气,加液口13焊接在内壳体01上,通过加液枪插座与外部加液枪快速连接,进行氨液的充装。
[0028]所述的上孔板04与下孔板06表面冲Φ10孔成规则形状排列布满;
[0029]所述的仪表阀门防撞架07材质由不锈钢圆钢组成,焊接在外壳体03两端的封头上,用来保护氨液储瓶上的仪表阀门被外物碰撞;
[0030]所述的放散口08焊接在外壳体上,由手动截止阀,不锈钢钢管和安全阀组成,起到超压泄放的作用;
[0031]所述的液位计10用于观察储瓶内的液位高低,材质为不锈钢,需要耐低温,液位计接口前加装手动截止阀方便液位计的更换维修;
[0032]所述的压力表11,温度计12实时监测液氨储瓶内的温度及压力,压力表11及温度计12 均需要耐低温不锈钢材质;
[0033]所述的防晃板14焊接在内壳体01与下孔板06之间,防晃板顶部开半圆孔,底部导液口为圆形孔,起到运输时防止内部液氨晃动的作用。
[0034]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氨储瓶装置,包括外壳体(01)和内壳体(0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体(01)和内壳体(03)之间设有保温层(02),所述的内壳体(03)内水平设有上孔板(04)和下孔板(06),所述的上孔板(04)和下孔板(06)之间设有丝网分离器(05),所述的下孔板(06)与内壳体(03)之间垂直设有多个防晃板(14),所述的上孔板与内壳体之间形成气态腔,所述的下孔板和内壳体之间形成液态腔;所述的外壳体(01)的一侧设有放散口(08)、供气口(09)、液位计(10)、压力表(11)、温度计(12)和加液口(13),所述的放散口(08)焊接在外壳体(01)上,由手动截止阀、不锈钢钢管和安全阀组成,且连通气态腔;所述的供气口(09)焊接在外壳体(01)上,由手动截止阀和不锈钢钢管组成,且连通气态腔;所述的液位计(10)与外壳体(01)之间摄于手动截止阀,且连通液态腔;所述的加液口(13)由加液枪专用插装接头及手动截止阀组成,且连通液态腔。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于斌
申请(专利权)人:众立能源装备陕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