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037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安全涂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和绝缘涂层,正极集流体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面具有相连接的第一覆盖区和第二覆盖区,安全涂层覆盖于第一面和第一覆盖区,绝缘涂层覆盖于第二覆盖区,正极活性物质层覆盖于安全涂层,位于第一覆盖区的安全涂层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覆盖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第二端覆盖有绝缘涂层且覆盖于第二端的绝缘涂层伸出一部分覆盖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一端或第二端覆盖有正极活性物质层且正极活性物质层与绝缘涂层的一部分错位搭接,有效解决活性物质层的端部削薄、避免了阳极析锂进而导致电池变形的问题。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正极片的制备方法。片的制备方法。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的
,具体涉及一种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输出功率、重量轻、体积小、高循环寿命、工作电压高、功率密度大、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数码产品、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电动汽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拆卸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在受到碰撞、挤压或者穿刺等异常情况时,容易着火、爆炸,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0003]其中,电池的安全性与极片的涂布情况有关,当电池的正极片存在涂布不良的情况时,正极片的涂层中会出现削薄的情况,会使相应的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该削薄位置对应的正极片出现析锂,进而造成电芯变形的现象。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正极片,其能够有效解决活性物质层的端部削薄的问题,避免了电池在循环过程中该端部位置对应的极片位置出现析锂进而导致电池变形的情况。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11),所述正极集流体(1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具有相连接的第一覆盖区和第二覆盖区;安全涂层(12),覆盖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一覆盖区;正极活性物质层(13),覆盖于所述安全涂层(12);绝缘涂层(14),覆盖于所述第二覆盖区;位于所述第一覆盖区的所述安全涂层(1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2a)和第二端(12b),所述第一端(12a)覆盖有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3);所述第二端(12b)覆盖有所述绝缘涂层(14)且覆盖于所述第二端(12b)的所述绝缘涂层(14)伸出一部分覆盖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3)的一端或所述第二端(12b)覆盖有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3)且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3)与所述绝缘涂层(14)的一部分错位搭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3)具有与所述绝缘涂层(14)连接的尾段(13b),所述尾段(13b)与所述第二端(12b)上下平齐,所述绝缘涂层(14)具有覆盖所述尾段(13b)的第一延伸段(14a)。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3)具有与所述绝缘涂层(14)连接的尾段(13b),所述尾段(13b)覆盖所述第二端(12b),所述绝缘涂层(14)具有覆盖所述尾段(13b)的第一延伸段(14a),所述第一延伸段(14a)与所述第二端(12b)上下平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3)具有与所述绝缘涂层(14)连接的尾段(13b),所述尾段(13b)覆盖所述第二端(12b),所述绝缘涂层(14)具有覆盖所述尾段(13b)的第一延伸段(14a),所述第一延伸段(14a)与所述第二端(12b)上下形成重叠区。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面的所述安全涂层(12)具有相对的第三端(12c)和第四端(12d),所述第三端(12c)靠近于所述第一端(12a),所述第一端(12a)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永宣王浩于子龙陈杰王修强杨山李载波项海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