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37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电气连接的储能电池组、主控模块、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并网逆变器(grid

tie inverter,简称GTI)是一种特殊的逆变器,除了可以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外,其输出的交流电可以与市电的频率及相位同步,因此输出的交流电可以回到市电。并网逆变器常用在一些直流电压源(如太阳能板或是小型风力发电机)和电网连接的应用中。
[0003]逆变器会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以便送回电网。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频率需和电网频率(50或60Hz)相同,一般会用机器中的振荡器达成,并且也会限制输出电压不超过电网电压。现代高品质的并网逆变器,其输出的功率因素可以为1,表示其输出的电压及电流相位是相同旳,和电网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在1度以内。逆变器中有微处理器可以感测电网的交流波形,并且依此波形来产生电压送回电网。不过送回电网的电需有一定比例的无功功率,使附近电网的电力在允许的限制范围内,否则,若某一区域电网的再生能源比例较高,在高电能产出的时候(例如中午)其电压可能会上升的太高。
[0004]若电网的电力断电时,并网逆变器需要快速的和电网离线。这是美国国家电气规范(NEC)的规定,以确保在电网断电时,并网逆变器也不会提供电力给电网,此时维修电网的工人才不会因此而触电。
[0005]储能逆变器可以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是储能系统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市面上的储能逆变器大多采用并联变压线圈,各个线圈和MOS管的电流不相同,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市面上的储能逆变器大多采用并联变压线圈,各个线圈和MOS管的电流不相同,影响产品使用寿命,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包括:
[0007]通过电气连接的储能电池组、主控模块、DC

AC单向转换模块、保护模块、过零点检测模块、功率采集模块,所述DC

AC单向转换模块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保护模块设有AC输入端和AC输出端,所述储能电池组和所述DC

AC单向转换模块输入端通过电气连接,所述DC

AC单向转换模块输出端与所述保护模块AC输入端相连,所述保护模块AC输出端与电网相连,所述过零点检测模块设有输入端,所述过零点检测模块输入端与电网通过电流互感器相连,所述功率采集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物联网通过WIFI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进行远程通讯控制。
[0008]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用于所述DC

AC单向转换模块、所述过零点检测模块、所述储能电池组和所述功率采集模块的控制。
[0009]优选地,所述DC

AC单向转换模块包括DC

DC控制芯片,用于对所述DC

AC单向转换模块输入端的电压进行升压后,再经变压器输出,实时检测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电压和电流。
[0010]优选地,所述保护模块包括:耐高压功率MOSFET,包括TPW65R090M,APT34F60BG、APT6038BFLLG、STW40N60M2等
[0011]优选地,所述过零点检测模块包括过零点检测器,包括CD4060、NE555、ha17555、CBM555等。
[0012]优选地,所述功率采集模块包括:功率采集器。
[0013]优选地,所述单片机为80C31,80C51,80C32,80C52,87C52,STC32系列单片机、GD32E230系列MCU、CKS32F系列MCU、N32G455系列MCU、MC8015、HR7P/ES7P/7H系列8位MCU、HR8P/ES8P系列32位MCU、ES32F系列32位MCU、MM32F系列MCU、MM32L系列MCU、MM32W系列MCU、MM32SPIN系列MCU、MM32P系列MCU中的任何一种。
[0014]优选地,所述DC

DC控制芯片为:UC3846、EG3846、UC3847,SG3525等。
[0015]实施本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中功率采集模块电路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中DC

AC单向转换模块原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中保护模块电路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中过零点检测模块电路图。
[0022]图中,1

AC电源,2

第一变压器,3

储能模组,4

第三运放器,5

MCU,6

第一运放器,7

滤波模组,8

第二变压器,9

第二运放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
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电气连接的储能电池组、主控模块、DC

AC单向转换模块、保护模块、过零点检测模块、功率采集模块,所述DC

AC单向转换模块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保护模块设有AC输入端和AC输出端,所述储能电池组和所述DC

AC单向转换模块输入端通过电气连接,所述DC

AC单向转换模块输出端与所述保护模块AC输入端相连,所述保护模块AC输出端与电网相连,所述过零点检测模块设有输入端,所述过零点检测模块输入端与电网通过电流互感器相连,所述功率采集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物联网通过WIFI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进行远程通讯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用于所述DC

AC单向转换模块、所述过零点检测模块、所述储能电池组和所述功率采集模块的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储能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C

AC单向转换模块包括DC

DC控制芯片,用于对所述DC

AC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贤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磊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