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水平和竖向对接的便于携带的液态燃料罐及其组合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罐体容量设置较小,能够方便携带,同时罐体之间能够相互拼接,方便将罐体进行叠放运输,其组合结构包括设置的托盘,托盘规格允许用户选择,罐体排列摆放在托盘上,随后经特定的方式进行连接,分出输出罐和备用罐,输出罐与灶体直接连接,备用罐为输出罐补充燃料,在备用罐内燃料用尽后,备用罐进行更换输出罐仍进行燃料供应,在输出罐用尽后,将新设置的输出罐与灶体连接,随后将原输出罐进行更换并备用,能够确保每次更换后的罐体都是满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后续加注时罐体内不能做到满载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水平和竖向对接的便于携带的液态燃料罐及其组合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态燃料盛装容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水平和竖向对接的便于携带的液态燃料罐及其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液态燃料尤其是甲醇燃料是一种类似液化气和煤气燃料的高效燃烧体,能够应用于餐厅的厨房或民户的厨房中,作为取代液化气和煤气的高效清洁燃料;现有的一部分甲醇燃料储存罐能够直接与灶台进行连接为灶体提供燃料,但此类罐体在考虑持续使用的功能性时均采用大容量的罐体作为储存罐,从而保证一次加注获得更久的使用时间减少加注的次数,但此种罐体并不方便运输,且因体积过大并不方便居民的使用;另有一部分如中国技术专利CN 212580413U,其采用组合式罐体,在主罐下方设置副罐,主罐与副罐接通,副罐再与灶体直接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仅需更换主罐就能够快速加注,但此种方式仍会被副罐的容量限制,副罐容量较大时会造成主罐不方便搬运,副罐容量较小时又会增加加注的次数,因此就需要设定平衡好主罐与副罐之间的体积比例,不够便捷,同时其只在副罐内燃料将要耗尽时进行加注,从第一次开始往后每次加注均不能保证副罐与主罐同时充满燃料减少了后续燃料的储存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以水平和竖向对接的便于携带的液态燃料罐及其组合结构,解决了现有的罐体一方面体积过大造成运输的麻烦,另一方面在后续使用加注时不能保证罐体满载,变相减少了燃料的储存量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一种可以水平和竖向对接的便于携带的液态燃料罐,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侧边围设有用于罐体竖向叠放对接的裙边,所述罐体上固定连接有收拢在罐体顶部端面下方的多个提手,多个所述提手侧边置有开设在罐体上的两个单向注液口,两个单向注液口之间置有开设在罐体上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接有置于罐体内的连接管;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液态燃料罐的组合结构,括承托罐体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间隔排列设置有与罐体上的裙边配合的连接卡台,所述罐体通过连接卡台排列放置在托盘上,所述卡台上设置有与通孔对照配合的通槽,所述上方罐体的配合凸台和下方罐体的配合凹槽相互配合,所述同层罐体之间依次进行连通,所述同层罐体连通后竖向相邻的罐体之间依次连通。
[000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罐体容量设置较小,能够方便携带,同时罐体之间能够相互拼接,方便
将罐体进行叠放运输;2、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托盘,托盘规格允许用户选择,罐体排列摆放在托盘上,随后经特定的方式进行连接,分出输出罐和备用罐,输出罐与灶体直接连接,备用罐为输出罐补充燃料,在备用罐内燃料用尽后,备用罐进行更换输出罐仍进行燃料供应,在输出罐用尽后,将新设置的输出罐与灶体连接,随后将原输出罐进行更换并备用,能够确保每次更换后的罐体都是满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后续加注时罐体内不能做到满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罐组合结构视图一。
[000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罐组合结构视图二。
[000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罐结构视图一。
[000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罐结构视图二。
[001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罐结构视图三。
[0011]图中,1、罐体;2、裙边;3、提手;4、单向注液口;5、出液口;6、连接管;7、单向止回阀;8、安全泄压阀;9、配合槽;10、凸台;11、通孔;12托盘、;13、卡台;14、通槽;15、第一导管;16、第二导管;17、第三导管;18、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1
‑
5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实施例一,结合附图3
‑
5,一种可以水平和竖向对接的便于携带的液态燃料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采用钢制薄板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具有不同的规格标准设定为30L,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罐体1的规格,罐体1侧边围设有用于罐体1竖向叠放对接的裙边2,裙边2可以是与罐体1一体化制成,也可以是焊接在罐体1外围,满足在进行竖向的叠放时,上方罐体1的裙边2将罩在下方罐体1上,从而能够确保罐体1竖向叠放的排列稳定性,预设的,为进一步加强罐体1之间的竖向叠放避免叠放后的罐体1在运输过程中因晃动而倒塌,所述罐体1顶部端面上设置有多个配合槽9,多个所述配合槽9与设置在罐体1底部端面上的凸台10对应配合,满足在罐体1进行竖向叠放后,上方罐体1的凸台10将置于下方罐体1的配合槽9内,从而加强对罐体1发生横向位移的限制预设的,所述罐体1上固定连接有收拢在罐体1顶部端面下方的提手3,预设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是三个提手3,方便人员进行单手或双手的握持,在将提手3安装在罐体1上后,提手3置于罐体1顶部端面下方或与罐体1的顶部端面持平,从而保证在罐体1进行竖向的叠放时提手3不会干扰到罐体1的叠放,所述提手3侧边置有开设在罐体1上的两个单向注液口4,两个单向注液口4之间置有开设在罐体1上的出液口5,预设的,所述两个单向注液口4和出液口5设置方式与提手3一样均需要设置的端面要收拢在罐体1顶部端面下方,从而保证安装在单向注液口4和出液口5上的其他连接件能够位于顶部端面下方,从而能够方便罐体1的竖向叠放,预设的,两个单向注液口4上分别连接有单向止回阀7,满足燃料只能从注入罐体1内,进入罐体1的燃料将会被单向止回阀7进行限制避免燃料的回流,预设的,任一所述单向注液口4上连接有安全泄压阀8,满足在罐体1内压力过大时进行平压保护,预设的,所述出液口5连接有置于罐体1内的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为软管,其拥有足够的长度能够保证端头平放在罐体1的内底部端
面上,可选择的,所述连接管6的端头上连接有过滤网,用以避免杂物通过滤网进入灶体内阻塞喷头。
[001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
‑
3,一种拥有实施例一技术特征的液体燃料罐的组合结构,包括承托罐体1的托盘12,所述托盘12上间隔排列设置有与罐体1上的裙边2配合的连接卡台13,满足在将罐体1排列放置在卡盘上时能够通过连接卡台13进行连接,预设的,本罐体1在使用时,需要事先确定好罐体1连接的横向排列数目以及竖向叠放的层数,在所有罐体1进行摆放堆叠后,确定与灶体进行连通的罐体1称为输出罐,随后将此罐体1输出罐所有同列摆放的罐体1依次进行竖向连接,具体的,将此罐体1输出管同列的相邻两个罐体1之间依次通过第一导管15进行连通,第一导管15连接任一罐体1的出液口5与另一罐体1的单向注液口4,随后将除了此罐体1输出罐外,所述位于同层的 罐体1之间依次进行连通,所述竖向相邻的两层罐体1之间依次进行连通,具体的,所述同层放置的罐体1之间,利用第二导管16对相邻的两个罐体1通过单向注液口4和出液口5连接的方式进行连通,即在摆放后,同一层的罐体1通过第二导管16依次进行连通,连通时,相邻的两个罐体1之间通过任一罐体1上的出液口5与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水平和竖向对接的便于携带的液态燃料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侧边围设有用于罐体(1)竖向叠放对接的裙边(2),所述罐体(1)上固定连接有收拢在罐体(1)顶部端面下方的多个提手(3),多个所述提手(3)侧边置有开设在罐体(1)上的两个单向注液口(4),两个单向注液口(4)之间置有开设在罐体(1)上的出液口(5),所述出液口(5)连接有置于罐体(1)内的连接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以水平和竖向对接的便于携带的液态燃料罐,其特征在于,两个单向注液口(4)上分别连接有单向止回阀(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以水平和竖向对接的便于携带的液态燃料罐,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单向注液口(4)上连接有安全泄压阀(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以水平和竖向对接的便于携带的液态燃料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顶部端面上设置有多个配合槽(9),多个所述配合槽(9)与设置在罐体(1)底部端面上的凸台(10)对应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以水平和竖向对接的便于携带的液态燃料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2)上开设有位于罐体(1)底部下方的通孔(12)。6.一种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
‑
5任一特征的液态燃料罐的组合结构,包括承托罐体(1)的托盘(13),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航,张升喜,方强,方可馨,秦圣清,徐燕,王德高,杨振宇,陈玉梅,成良家,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博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