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光催化耦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7036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催化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光催化材料是指能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来进行催化的材料,因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这一特性,光催化材料成为了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最有潜力的一类材料。微生物因其无二次污染、节能环保等优点,长期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而光催化氧化与生物组合技术处理有机废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如先进行光催化降解、后生物降解或者先进行生物降、后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首先使用光催化法,把有机物转化为能被微生物降解的化合物,然后再用生化法进行处理,效果较好。为了同步实现光催化反应和生物降解,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体化处理,因此一体化反应器应运而生,如集成光催化生物反应器(IPBR),光催化剂为Degussa P25 TiO2并采用镀膜的方式固定在蜂窝状的陶瓷上,并以陶瓷为生物膜载体,从而实现同时光催化和生物降解,光催化循环床生物膜反应器(PCBBR),利用醋酸纤维做微生物的载体和光催化剂,载体表层负载Degussa P25 TiO2,微生物置于载体内部孔道中,避免了紫外光及羟基自由基对微生物的毒害,真正使光催化和生物法亲密联系在一起。
[0003]由此可见,光催化与生物耦合反应处理废水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技术,更具有优势。目前许多研究仅将微生物和光催化简单组合,存在光催化活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光催化活性高。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微生物层、隔离层和光催化层。
[0007]优选地,所述微生物层和光催化层的厚度比为1:1~3:1。
[0008]优选地,所述微生物层中的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
[0009]优选地,所述隔离层的材质为水性聚氨酯树脂或水性丙烯酸树脂。
[0010]优选地,所述光催化层中的光催化剂包括掺杂Ag的纳米二氧化钛。
[0011]优选地,所述掺杂Ag的纳米二氧化钛中银的含量为1~3wt%。
[0012]优选地,所述掺杂Ag的纳米二氧化钛中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20~50nm。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在所述基材的表面负载微生物,形成所述微生物层;
[0015]在所述微生物层的表面依次喷涂隔离层负载液、光催化层负载液,得到所述微生


光催化耦合材料。
[0016]优选地,所述微生物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0017]将河道中的黑色底泥进行驯化后,取中层泥水混合液,然后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无菌培养,对所得培养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沉淀菌体;
[0018]将所述沉淀菌体用培养液清洗后进行富集培养,得到所述微生物。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微生物层、隔离层和光催化层。
[0021]本专利技术将光催化层和微生物层进行耦合,在光催化层和微生物层之间加入隔离层形成多层结构,既保护微生物生长繁殖不受光催化影响,又防止微生物脱落,此外,污染物还能有效的透过外层光催化层后进入微生物层,形成小型的一体化单元,尤其对微生物难以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可以优先通过光催化生成小分子物质,后被微生物层吸收转化降解,达到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且对环境水体无二次污染。
[002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选用的光催化层是具有可见光响应的新型材料,大大提高了光催化的应用效率。
[002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对光催化层和微生物层的厚度进行了限定,使得两者结合的效率最大化。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短,适合工业化生产。
[0025]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限定了述微生物的制备方法,微生物为河湖原位微生物,经过优化提纯,未经过基因改造,对治理的河湖环境未有污染。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得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的SEM谱图;
[0027]图2为实施例1、2、3、混合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0028]图3为实施例1、2、3、混合组对COD的去除效果;
[0029]图4为实施例1、2、3、混合组对TP的去除效果;
[0030]图5为实施例1、2、3、混合组对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
[0031]图6为实施例2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在实际应用案例中对COD的去除率曲线;
[0032]图7为实施例2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在实际应用案例中对TP的去除率曲线;
[0033]图8为实施例2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在实际应用案例中对氨氮的去除率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微生物层、隔离层和光催化层。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微生物层和光催化层的厚度比优选为1:1~3:1。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层的厚度优选为2μm,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优
选为200nm,所述光催化层的厚度优选为900nm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微生物层中的微生物优选包括硝化细菌。
[003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微生物优选还包括变形菌。
[003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微生物优选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0040]将河道中的黑色底泥进行驯化后,取中层泥水混合液,然后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无菌培养,对所得培养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沉淀菌体;
[0041]将所述沉淀菌体用培养液清洗后进行富集培养,得到所述微生物。
[0042]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层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选取河道中的黑色底泥,泥水比为1:4,进行底泥的驯化7d,取中层泥水混合液10mL,接种于灭菌的培养基中,将瓶口用无菌组织封口膜封盖,在温度25℃、pH为8.0
±
0.2和转速160r/min条件下无菌培养箱培养,培养15d,培养液在6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除去上清液,沉淀菌体用新配制培养液重新淋洗于250mL锥形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微生物层、隔离层和光催化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层和光催化层的厚度比为1:1~3: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层中的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材质为水性聚氨酯树脂或水性丙烯酸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层中的光催化剂包括掺杂Ag的纳米二氧化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

光催化耦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Ag的纳米二氧化钛中银的含量为1~3wt%。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雯佳朱浩庄甜王天敏许亮仇健沈亚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