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它包括滑模提升架、滑模平台、模板、L型钢板,L型钢板靠近所述滑模提升架的一端开设滑槽,并设置距离刻度,滑模提升架配套设置螺栓孔;L型钢板的短边卡在模板与结构钢筋之间,L型钢板的长边通过滑槽与滑模提升架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在滑模提升架上增加可调节式L型钢板,可以在滑模施工过程中对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动态调整,避免了因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而引起的质量问题,避免了结构裂缝的产生,对滑模施工的质量控制有着积极意义。极意义。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建筑的发展,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采用滑模工艺,同时也对滑模的混凝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0003]传统的滑模工艺在滑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出现结构裂缝,同时现有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方法大多较为繁琐。
[0004]因此,亟需一种快速有效的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通过在滑模架体上增加可调节式L型钢板的形式来控制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该控制装置能较好的控制滑模施工过程中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同时不影响滑模在滑升过程中的连续性,有效保证了结构的施工质量。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包括:
[0008]滑模提升架、滑模平台、模板、L型钢板,L型钢板靠近所述滑模提升架的一端开设滑槽,并设置距离刻度,所述滑模提升架配套设置螺栓孔;所述L型钢板的短边卡在模板与结构钢筋之间,所述L型钢板的长边通过滑槽与所述滑模提升架可拆卸式连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0010]本技术的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包括滑模提升架、滑模平台、模板、L型钢板,L型钢板靠近所述滑模提升架的一端开设滑槽,并设置距离刻度,滑模提升架配套设置螺栓孔;L型钢板的短边卡在模板与结构钢筋之间,L型钢板的长边通过滑槽与滑模提升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模板通过围圈与滑模提升架连接,所述围圈竖向平行间隔设置两道,分别设置于模板与滑模提升架之间的连接节点处;所述滑模平台上还铺设有走道板。通过在滑模提升架上增加可调节式L型钢板,可以在滑模施工过程中对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动态调整,避免了因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而引起的质量问题,避免了结构裂缝的产生,对滑模施工的质量控制有着积极意义。此装置简单、安拆方便、并可以再次利用,且运用范围广,适应于不同形式的滑模施工。
[0011]进一步地,螺栓依次穿过滑槽和螺栓孔,将所述L型钢板和所述滑模提升架连接为一体。
[0012]进一步地,为了取材方便,节省成本,所述螺栓为M14螺栓。
[0013]进一步地,所述L型钢板的厚度为10mm。
[0014]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循环使用,所述模板为钢模板。
[0015]进一步地,所述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
[0018]图中:
[0019]1‑
滑模提升架;2
‑
滑模平台;3
‑
模板;4
‑
L型钢板;5
‑
围圈;6
‑
滑槽;7
‑
结构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1]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组成。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包括滑模提升架1、滑模平台2、模板3、L型钢板4,L型钢板4靠近滑模提升架1的一端开设滑槽6,并设置距离刻度,滑模提升架1配套设置螺栓孔;L型钢板4的短边卡在模板3与结构钢筋7之间,L型钢板4的长边通过滑槽6与滑模提升架1可拆卸式连接,模板3通过围圈5与滑模提升架1连接,围圈5竖向平行间隔设置两道,分别设置于模板3与滑模提升架1之间的连接节点处;滑模平台2上还铺设有走道板。滑模平台2与滑模提升架1主要靠螺栓连接。滑模提升架1主要是由槽钢组成。通过在滑模提升架1上增加可调节式L型钢板,可以在滑模施工过程中对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动态调整,避免了因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而引起的质量问题,避免了结构裂缝的产生,对滑模施工的质量控制有着积极意义。此装置简单、安拆方便、并可以再次利用,且运用范围广,适应于不同形式的滑模施工。
[0024]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螺栓依次穿过滑槽6和螺栓孔,将L型钢板4和滑模提升架1连接为一体。根据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要求,设置该装置伸入模板1与结构钢筋7之间缝隙的距离。例如,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本实例选用钢板厚度为10mm的L型钢板,在L型钢板上开设滑槽6,并设置刻度,同时利用M14螺栓进行固定。该装置每间隔两个滑模提升架1设置一组。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螺栓和滑槽6动态控制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
[0025]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为了方便循环使用,模板3为钢模板。
[0026]实施例二
[0027]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滑模施工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步骤S1:根据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设置该装置伸入模板与钢筋之间缝隙的距离;
[0029]步骤S2:安装滑模提升架1和模板3;模板3主要通过围圈与滑模提升架1进行连接,围圈采用10#槽钢,单侧设置上、下共两道;围圈与钢模板3采用弯型螺栓固定,围圈与滑模
提升架1采用螺栓或焊接固定;
[0030]步骤S3:根据基础段钢筋和模板之间的距离,并结合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安装L型钢板4;L型钢板4可定制加工制作成整块钢板,便于周转利用。L型钢板4靠近钢筋一侧,即钢板短边卡在模板3上口处;L型钢板4靠近滑模提升架1一侧,即钢板长边与滑模提升架1采用螺栓连接;
[0031]步骤S4:L型钢板4靠近滑模提升架1的一端开设滑槽6,并设置距离刻度,同时滑模提升架1也预设螺栓孔;
[0032]步骤S5:将L型钢板4的短边一端卡在模板3与结构钢筋7之间,L型钢板4的长边一端利用螺栓和螺母将L型钢板与滑模提升架1连接固定;
[0033]步骤S6:在滑模施工过程中通过螺栓以及滑槽,并结合刻度,对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动态调节。
[0034]上述描述仅是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范围的任何限定,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模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模提升架、滑模平台、模板、L型钢板,L型钢板靠近所述滑模提升架的一端开设滑槽,并设置距离刻度,所述滑模提升架配套设置螺栓孔;所述L型钢板的短边卡在模板与结构钢筋之间,所述L型钢板的长边通过滑槽与所述滑模提升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模板通过围圈与滑模提升架连接,所述围圈竖向平行间隔设置两道,分别设置于模板与滑模提升架之间的连接节点处;所述滑模平台上还铺设有走道板,螺栓依次穿过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祥宇,陈喆,尤雪春,梅英宝,陈洪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