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49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捷高效的实现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变径施工操作的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结构,包括倒锥形筒体形状的外模,外模的开口方向向上,包括设置于外模内的附筒,附筒与外模之间为同轴布置,所述附筒外周边设置有与外模内壁互相匹配的内模板,所述内模板和外模之间构成浇注腔;其中,当浇注腔内完成浇注后,附筒向上移动并让内模板和外模之间构成新的浇注腔,对新的浇注腔完成浇注并逐步完成整体浇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质量好,工期短、安全、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之中。型尤其适用于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之中。型尤其适用于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施工系统,通常在倒锥圆形筒体内外搭设满堂脚手架,大量的变径支模及耗材,施工难度大;变径体质量难以控制,工期长。此操作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专利技术专利201911375596.2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可组合式伸缩套筒顶升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解决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混凝土筒体施工中,传统爬升模架系统动力系统复杂、传动机构数量多、狭小筒体空间适应性差、组合施工灵活性低等系列问题。它包括若干顶升单元模块、水平顶升框架、上支撑框架、下支撑框架以及若干纵连梁,单元顶升模块包括顶升油缸和伸缩套架;顶升油缸设置在伸缩套架的中心位置,上端与水平顶升框架相连接,顶升油缸从上支撑框架的纵连梁之间空隙处穿过,其下端与下支撑框架相连接;通过提供带伸缩套筒架的单油缸顶升模块装置,可独立进行模架系统顶升作业,也可根据大空间筒体施工需要进行多模块组合顶升,实现大载重立体作业。但是,该方案操作方式复杂,施工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高效的实现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变径施工操作的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结构,包括倒锥形筒体形状的外模,外模的开口方向向上,包括设置于外模内的附筒,附筒与外模之间为同轴布置,所述附筒外周边设置有与外模内壁互相匹配的内模板,所述内模板和外模之间构成浇注腔;其中,当浇注腔内完成浇注后,附筒向上移动并让内模板和外模之间构成新的浇注腔,对新的浇注腔完成浇注并逐步完成整体浇注。
[0005]进一步的是,附筒内沿附筒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内模板延伸驱动杆,所述内模板通过内模板延伸驱动杆与转轴连接。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内模板延伸驱动杆包括固定设置于转轴上的固定管以及与固定管滑动连接的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自由端与内模板连接。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伸缩管通过托模头与内模板连接。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下顶支管,下顶支管通过与下顶支管之间滑动连接的伸缩管而与内模板连接。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外模的外周设置有脚手架。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外模的顶部设置有上操作平台,所述上操作平台与附筒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升降机构为电动倒链组。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附筒底部设置有下操作平台。
[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浇注腔内设置有绑扎钢筋。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传统倒锥圆形筒体,本方案在内壁施工节省了大量脚手架,其中,附筒的结构与外模之间构成浇注腔,这让筒体内壁施工支模中操作更为方便,质量易控制。同步提升的附筒的内模板,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及材料投入。本技术施工质量好,工期短、安全、成本低。本技术尤其适用于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之中。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中标记为:上操作平台1、施工段砼2、脚手架3、电动倒链组4、托模头5、附筒6、伸缩管7、螺栓8、固定管9、外模10、转轴11、下顶支管12、筒体砼结构13、下操作平台14、向外延升方向15、筒体内壁16、内模板17、绑扎钢筋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图2所示的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结构,包括倒锥形筒体形状的外模10,外模10的开口方向向上,包括设置于外模10内的附筒6,附筒6与外模10之间为同轴布置,所述附筒6外周边设置有与外模10内壁互相匹配的内模板17,所述内模板17和外模10之间构成浇注腔;其中,当浇注腔内完成浇注后,附筒6向上移动并让内模板17和外模10之间构成新的浇注腔,对新的浇注腔完成浇注并逐步完成整体浇注。一般的,优选所述浇注腔内设置有绑扎钢筋18。
[0020]为了让内模板17可以随着附筒6的上升而及时调整位置,从而与外模10之间构成新的浇注腔,优选这样的方案:附筒6内沿附筒6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上设置有内模板延伸驱动杆,所述内模板17通过内模板延伸驱动杆与转轴11连接。如图1所示的,为了进一步的优化上述的内模板延伸驱动杆的结构,优选所述内模板延伸驱动杆包括固定设置于转轴11上的固定管9以及与固定管9滑动连接的伸缩管7,所述伸缩管7的自由端与内模板17连接。优选增设托模头5,所述伸缩管7通过托模头5与内模板17连接,从而让内模板17与伸缩管7之间的连接更稳固。为了更进一步的实现对内模板17的稳固链接,优选所述转轴11上固定设置有下顶支管12,下顶支管12通过与下顶支管12之间滑动连接的伸缩管7而与内模板17连接。
[0021]在实际操作时,优选所述外模10的外周设置有脚手架3。其中,为了便于对附筒6的升降操作,优选如下方案:所述外模10的顶部设置有上操作平台1,所述上操作平台1与附筒6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一般优选所述升降机构为电动倒链组4。为了保证附筒6底部空间的安全,优选所述附筒6底部设置有下操作平台14。
[0022]该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操作步骤如下:一、在倒锥圆形筒体外搭设脚手架3并支外模10,在倒锥圆形筒体内壁16搭设下操作平台14,在脚手架3顶部安装上操作平台1;二、倒锥圆形筒体施工段即内模板17和外模10之间构成浇注腔内设置绑扎钢筋18;三、安装附筒6,附筒6内设置有转轴11,上顶支管在附筒6上焊接固定管9,与带有滑动槽的伸缩管7
通过螺栓8固定,伸缩管7的端头安装有托住内模板17的托模头5,伸缩管7的端头控制倒锥圆形筒体内筒壁模板的上半径,下顶支管12控制倒锥圆形筒体内筒壁模板下半径;四、浇注倒锥圆形筒体施工段砼2,即在内模板17和外模10之间构成的浇注腔内完成浇注;五、完成一段浇注后,通过电动倒链组4同步提升附筒6,并让内模板17向上移动至上部施工区段,随后让伸缩管7和下顶支管12沿向外延升方向15至新高度的设计半径,并调整模板安装后施工上段砼结构,循环施工完成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13施工。
[0023]本技术便捷高效的实现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变径施工操作,实用性很强,其技术优势十分明显,市场推广前景广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结构,包括倒锥形筒体形状的外模(10),外模(10)的开口方向向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外模(10)内的附筒(6),附筒(6)与外模(10)之间为同轴布置,所述附筒(6)外周边设置有与外模(10)内壁互相匹配的内模板(17),所述内模板(17)和外模(10)之间构成浇注腔;附筒(6)能够向上移动并让内模板(17)和外模(10)之间构成新的浇注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附筒(6)内沿附筒(6)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上设置有内模板延伸驱动杆,所述内模板(17)通过内模板延伸驱动杆与转轴(11)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延伸驱动杆包括固定设置于转轴(11)上的固定管(9)以及与固定管(9)滑动连接的伸缩管(7),所述伸缩管(7)的自由端与内模板(17)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锥圆形筒体砼结构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贵柏杨秀荣胡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