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实现餐具以及残渣分类回收,不用人工倒掉残渣和放置餐具,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人员的智能收餐具装置。该智能收餐具装置括箱体,箱体内设有用于传送餐具的皮带回收装置,并且皮带回收装置在运输方向上具有一个传送通道,此外在靠近所述皮带回收装置的输送终点处存在一个缓冲装置,并连接一个翻转机构;所述箱体具有内腔的上部设置有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竖向隔板;所述水平隔板以及竖向隔板将箱体的内腔分割为上方的第一工作腔以及下方的泔油收集腔、餐具回收腔。采用该智能收餐具装置便于工作人员在回收箱满了以后直接进行清洗和处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收餐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餐具回收
,尤其是一种智能收餐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的: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餐饮行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而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快速高效的将食物残渣与餐具相分离,并且能够让餐具到达用指定的地点,以便人工搬运。例如现有的各类高校食堂等大型食堂,学生就完餐后,食堂回收台经常会留下大量的餐具堆积,一般餐具的回收都采用人工处理,工作人员要手动地将餐具中的残渣倒入泔水桶中,再将餐具放置在回收车上,这样的工作效率太低,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大大增加了劳动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具以及残渣分类回收,该机械结构能够实现将残渣与餐具分离,并将餐具放到指定槽内,还能将回收好的餐具卸出来,不用人工倒掉残渣和放置餐具,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餐具以及残渣分类回收,不用人工倒掉残渣和放置餐具,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人员的智能收餐具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收餐具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内腔的上部设置有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竖向隔板;
[0005]所述水平隔板以及竖向隔板将箱体的内腔分割为上方的第一工作腔以及下方的泔油收集腔、餐具回收腔;
[0006]所述第一工作腔的前端设置有两个输送腔;两个输送腔之间设置有驱动安装箱;
[0007]所述输送腔内设置有皮带回收装置;所述输送腔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密封;所述驱动安装箱上设置有横向通腔;所述横向通腔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泔油收集腔连通的漏液孔;
[0008]所述皮带回收装置的一端与输送腔开口端对齐;另一端与横向通腔的一端对齐;所述横向通腔的两侧均设置有将餐具翻转到漏液孔上方的翻转装置;
[0009]所述皮带回收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伸缩装置以及推杆;所述推杆从皮带输送装置一端的下方延伸到翻转装置上方;所述翻转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皮带输送装置;所述皮带输送装置的一端下方的水平隔板上设置有与餐具回收腔连通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内设置有斜板;
[0010]所述皮带回收装置的靠近翻转装置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竖向导向板;所述皮带回收装置的靠近翻转装置一端设置有水平导向板;所述翻转装置与皮带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板;
[0011]所述餐具回收腔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餐具回收腔内设置有餐具存储箱;所述餐具存储箱内充满清洗液;所述餐具存储箱上端设置有溢流管;
[0012]所述斜板一端位于皮带输送装置下方,另一端延伸到餐具回收腔内;且位于餐具
存储箱上方。
[0013]进一步的,所述翻转装置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座;
[0014]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
[0015]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摆臂;所述摆臂上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圆周分布的径向槽;所述径向槽内设滑动安装有滑块;
[0016]所述滑块包括滑块本体,所述滑块本体一端设置有卡板,另一端下方设置有导柱;所述滑块本体上设置有垫块;
[0017]所述转盘下方设置有驱动滑块沿径向槽滑动的转轮以及与转轮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上设置有驱动电机;
[0018]所述转轮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转轮安装在转盘下方;所述滑块安装在径向槽内,且滑块的导柱与弧形导向槽配合;
[0019]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齿条;所述齿条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一端设置有驱动齿条横向滑动的电动伸缩装置;
[0020]所述转盘中心位置设置有电动升降盘。
[0021]进一步的,所述皮带输送装置采用平衡杆式传送装置;所述皮带输送装置包括三根第二转轴,分别位于皮带输送装置的两端和中间位置;
[0022]所述驱动安装箱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安装槽;所述皮带输送装置两端的第二转轴安装在弧形安装槽内。
[0023]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装置采用气缸;所述气缸通过microbit控制。
[0024]优选的,所述泔油收集腔内设置有第二存储箱;所述餐具存储箱以及第二存储箱底部均设置有滚轮。
[0025]进一步的,所述皮带回收装置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0026]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杆式传送装置的皮带上具有摩擦力。
[00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收餐具装置,在原有餐具回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翻转机构,使餐具与残渣分离,此外设有独立的餐具回收箱,以便于工作人员在回收箱满了以后直接进行清洗和处理。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收餐具装置的立体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收餐具装置的主视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收餐具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0031]图4是图2的A
‑
A剖视图;
[00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翻转装置的立体图;
[003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翻转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3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块的立体图;
[003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轮的立体图;
[0038]图中标示:1
‑
箱体,2
‑
输送腔,3
‑
驱动安装箱,4
‑
皮带回收装置,5
‑
推动装置,6
‑
翻
转装置,7
‑
皮带输送装置,8
‑
斜板,9
‑
落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40]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智能收餐具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具有内腔的上部设置有水平隔板12,所述水平隔板12的下方设置有竖向隔板11;
[0041]所述水平隔板12以及竖向隔板11将箱体1的内腔分割为上方的第一工作腔15以及下方的泔油收集腔13、餐具回收腔14;
[0042]所述第一工作腔15的前端设置有两个输送腔2;两个输送腔2之间设置有驱动安装箱3;
[0043]所述输送腔2内设置有皮带回收装置4;所述输送腔2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密封;
[0044]所述驱动安装箱3上设置有横向通腔31;所述横向通腔3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泔油收集腔13连通的漏液孔32;
[0045]所述皮带回收装置4的一端与输送腔2开口端对齐;另一端与横向通腔31的一端对齐;所述横向通腔31的两侧均设置有将餐具翻转到漏液孔32上方的翻转装置6;
[00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收餐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具有内腔的上部设置有水平隔板(12),所述水平隔板(12)的下方设置有竖向隔板(11);所述水平隔板(12)以及竖向隔板(11)将箱体(1)的内腔分割为上方的第一工作腔(15)以及下方的泔油收集腔(13)、餐具回收腔(14);所述第一工作腔(15)的前端设置有两个输送腔(2);两个输送腔(2)之间设置有驱动安装箱(3);所述输送腔(2)内设置有皮带回收装置(4);所述输送腔(2)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密封;所述驱动安装箱(3)上设置有横向通腔(31);所述横向通腔(3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泔油收集腔(13)连通的漏液孔(32);所述皮带回收装置(4)的一端与输送腔(2)开口端对齐;另一端与横向通腔(31)的一端对齐;所述横向通腔(31)的两侧均设置有将餐具翻转到漏液孔(32)上方的翻转装置(6);所述皮带回收装置(4)的下方设置有推动装置(5);所述推动装置(5)包括伸缩装置以及推杆;所述推杆从皮带回收装置(4)一端的下方延伸到翻转装置(6)上方;所述翻转装置(6)的一侧设置有皮带输送装置(7);所述皮带输送装置(7)的一端下方的水平隔板(12)上设置有与餐具回收腔(14)连通的落料口(9);所述落料口(9)内设置有斜板(8);所述皮带回收装置(4)的靠近翻转装置(6)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竖向导向板(16);所述皮带回收装置(4)的靠近翻转装置(6)一端设置有水平导向板(17);所述翻转装置(6)与皮带输送装置(7)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板(18);所述餐具回收腔(14)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餐具回收腔(14)内设置有餐具存储箱(19);所述餐具存储箱(19)内充满清洗液;所述餐具存储箱(19)上端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斜板(8)一端位于皮带输送装置(7)下方,另一端延伸到餐具回收腔(14)内,且位于餐具存储箱(19)上方;所述驱动安装箱(3)内安装有皮带回收装置(4)以及皮带输送装置(7)的第一驱动装置(33)以及第二驱动装置(7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收餐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包括安装底板(61);所述安装底板(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宁,贺笑天,范立夏,严海领,
申请(专利权)人:银川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